门前大河波浪宽丨陈德道
襄阳市“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门前大河波浪宽
文/陈德道
河流发源于神农架浩瀚林海的深处,山丛中历经曲折磨砺意志,沟壑间汇聚溪流壮大力量。穿过阳日镇抵达雷公滩,便正式踏上了襄阳市保康县的地界。
家乡马桥彰显仁厚,勒令两岸青山退避,腾出偌大的河床,让水舒展丰腴的身姿,诗歌一样充实而浪漫地抚起波浪,流淌出五谷丰登的岁月,铺展开壮阔发展的画卷。
一
水出神农架,彩排般优雅而轻盈得舞弄了两下腰身,闪过几个逐水而居的村落,就浩浩荡荡直流而下,奔向生我养我的村庄了。村庄名曰中坪,坐北朝南,状似U形,三面环山,开口处就是哗哗向东奔流的河水。《水经注》卷二十九载: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盖如此,称其为粉青河,古名粉水。
粉清河由神农架的苦水河、盘水河、温水河三水汇合而成,流经保康后,曲折盘旋于大巴山和荆山的崇山峻岭中,寂寞中悄悄发育成长,然后在一个叫珠藏洞的地方,与房县的马栏河交汇,始称南河,滚滚奔腾注入汉水。地方志书记载,大巴山、荆山陆地交通闭塞,来往客商及农副土特产品靠水路运输;民国时期,政府曾对河道进行过勘测疏修,水运成为贯通谷城、保康、房县山区的主要运输线。
隔河相望是集镇马桥,古为水运渡口。渡口昔日的繁华,惊艳在历史深处,我辈不曾亲见,但假若时光能够回转,某些高大而衰老的建筑门楣上依稀可见“XX会馆”字样,会馆是穿越历史的商业文化符号,它足以佐证小镇曾经的辉煌。解放后,县里和镇上均成立有国营性质的船业社,《保康县志》记载:置货船9只,有职工64人,主要职能是为供销社运输物资。村中一个黄姓老人是镇船业社职工,风浪中颠簸一辈子,他回忆说,一条船由两名艄公掌舵,配八名纤夫,船从马桥顺流而下到汉江,只三天时间,逆行返回需要十天左右。
苦力劳作的年代,一个行业崛起兴旺的背后,总是伴生着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不惜苦涩的汗水辛酸的泪水乃至生命的血水,勉力维艰地支撑着日子,延续着生活。沿河两岸不少老人曾经做过纤夫,闪闪烁烁留下了许多在河流上航行的独特故事。每次就着花生米下酒,总有老人追忆述“吃石头”的往事。那时河上行船拉纤,会遭遇很多想不到的事,只好找一个能避风浪的地方“扎滩”,停船时间稍长储备的菜就没有了,怎么办?除在岸上寻找野菜外,还找河滩上指甲大的卵石,洗净了放在锅里加油盐佐料翻炒,吃时拣一粒放进嘴里“嗍一嗍”,然后咪一口酒,一嗍一咪,一咪再一嗍,苦力的劳累和身上的伤痛就像脚下的河水一样悄悄流逝了。今天,这一辈老人已经托体同山阿了,但这种栉风沐雨中以苦为乐的旷达精神却深深融入我的情感,时刻滚烫着我的热血。
源于大山深处的河流,平日温婉可人,清冽可鉴,但每遇暴雨则陡涨陡落,浊浪排空,满河咆哮。水文俗语“径流式”,民间习称“竹筒子水”。那时岁月坎坷,人们既爱与天斗与地斗,也不惜身家性命与水搏斗。洪水暴涨时,平日航运的船只早已藏匿得不见踪迹,却有健壮汉子将囤积的木材、翠竹编成排筏,层叠之上堆放木耳、香菌、药材等特产,然后漂流出山,在老河口、襄阳某地搁浅,登陆散卖物资,贸易后从陆路徒步返回,俗称“赶水”“放排”。
粉水绕山峰、过险滩,河面起伏颠簸,两侧奇峰交错,那洪水猛兽横冲直撞,一浪紧似一浪地扑打在河岸的崖嘴上,轰天作响,左边一浪扑去,是一场粉身碎骨,右边又一浪扑去,照样是一场粉身碎骨。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漂流,总有人随波逐流永远逝去了,而侥幸活回来的,谁都有骄傲,谁都有伤感。村中爷字辈的人物是那段岁月的主演者,今已鲜矣!探询往事,已模糊不清:那时呀,哎——!话未起音却低下头去,痰粘粘乎乎得连在唇上,悬而不断。一切都过去了,只有眼前浓烈的旱烟和苞谷酒是真实的,三口荣辱两杯黯然,醉里挑灯看剑,已是过眼云烟。
谷城南河电站建成后,一座大坝阻隔了水运交通,再往后,保康山区陆续修通公路,水运的力量暗弱衰无,关于码头的故事也在粉青河的流逝中,越来越远不可打捞了。
二
粉水抵达村前,渐成浩荡之势,河床也随之拓展,开阔处五百米还多。那水久在山中婉转曲折放不开手脚,憋得难受,现在却像开始长大的女孩一样,招摇任性,散成几绺分开着奔流,活脱脱得臭美劲儿。
历史老人有些怪异,总是阔步向前,却把亦真亦幻的背影留给我们。在家乡一带,人人津津乐道“马桥”的来历时,一说三国关羽行军被粉水阻隔,传令士兵牵马立于水中,马背上铺设滚木做桥,得以通过。另一说,明代时有个叫马天近的人迁此居住后,怜人冬天涉水寒冷,曾在河上架木桥以方便行人。传说孰真孰假,且待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但粉水阻隔两岸交通的事实却贯通古今,赫赫然突兀在家乡的版土上。
最初过河的记忆,停留在一只摆渡的小船上。逐水而居的人民智慧着呢,总是恰到好处的选择位置疏浚河道,在水浅的河面上安置一长溜石步凳儿,深水河汊处用船来回摆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冬日河水沉寂,而汛期经常改弦易辙,渡口忽左忽右、时上时下,风雨中飘摇不定,简陋得像个野渡。船有些破旧,摆渡人也老了,每次六七个人而已。至于肩挑背驼的负重者,石凳上容易失脚滑落,索性涉水过河。那年月布匹凭票供应,大部分人缺一条内裤,怕露丑就穿着长裤淌水。过河后,选一芦苇茂盛处,赶紧褪下湿漉漉的裤子拧一把再穿上,继续踏上道路奔向生活。
水流泛着波浪,不舍昼夜流呀流,蕴藏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势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资源。1977年,保康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粉青河水进行开发利用,举全县之力修建马桥水电站。坝址选在与神农架交界的雷公滩,引水渠、蓄水池和发电站等主体工程均在河之北岸的中坪村。作为全县的“翻身工程”,县委书记亲自担任指挥长,从各乡镇调集一万多名劳力组建“民兵团”,下辖14个民兵营,统一军事化管理,从河床清基、开挖渠道到厂房建设,全面铺开,同步建设。外来人员陡然增多,沿河两岸人家的牛栏也空前爆满,就在河滩边缘地带选址搭建工棚居住。一时间,大河上下红旗招展,粉水两岸人事鼎沸,高音喇叭声声激昂,播放着雄壮有力的革命歌曲,传递着工程进度的即时消息。建设如火如荼,势头强劲,但天有不测风云,往往一场暴雨下来,粉水滔滔,黄龙奔腾,河床天翻地覆,拉运基建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汽车妄自嗟叹,空留余恨。
那年月大兵团作战,人多智慧广,有人建议在河上建造一艘大船,汽车直接开上去摆渡过河。指挥部聚集能工巧匠,经过一番鏖战,居然成功了。“汽车船”屯守河面,庞然大物也,载车也载人,无限包容,礼让和谐,构筑了粉青河流南北两岸畅通无阻的蜜月期。
三
一条河流,滋润一方土地,哺育一方百姓,所以,人们常把家乡的河流称为母亲河。
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引水渠道顺着 “U”形山势逶迤而走,既像飘带一样系在小村腰间,又乳汁一样甘甜立马将村庄怀抱的几千亩土地变成了稻花飘香的良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水哗哗作响滋润着农田,各类作物竞相生长,开枝散叶,拔节抽穗,吟唱着丰收的歌谣。幸福其实很简单,不再数米而炊了,日子就一堆一岭、一波一浪地幸福着。河边担水吃、田地庄稼旱的揪心事儿不再缠绕了,父老乡亲的脚步却停不下来,闲暇中人跟腿走,不觉中踱到河边,水有些清减,但如丝如绸,碧绿可爱,各色鹅卵石静静盘卧其中,一副温顺恬静的模样,河边水草鹅黄嫩绿,各色野花争奇斗艳,蝴蝶蜻蜓翩翩起舞,不知名的水鸟不时掠水翻飞,心儿也变得轻快明亮起来。偶尔也爬上后面的小山鸟瞰村庄,水渠吸人眼球之外,还有红的砖,青的瓦,绿的树,忙碌的人物走兽,咋看都是一幅生趣盎然的生活画卷呢。
时间宛若河水,偶尔也翻腾出美丽的浪花。经济发展的引领下,国家大手笔投入电气化建设,保康跻身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决定以原电站为基础梯级开发三个水电站。这时,“汽车船”作为特定历史的产物,胜利完成特殊使命后,逐渐淡出了视野。因水而兴的电站及时跪乳反哺,很快在河面上架起了一道软桥。桥长150米左右,八根钢丝从这头通向那头,六根兜底铺设木板作为桥面,左右各留一根充当扶手,桥宽一米仅限行人通过。钢丝虽然坚韧,但缺乏定力,人踏上去或左右摇晃,或上下颠簸,故称“闪闪桥”。为减少震荡,每隔十米并立两根水泥杆作为桥墩,进一步强化加固。饶是如此,走上去整个桥身仍然烛光一样摇摇晃晃,脚下深一步浅一步得漂浮,小心翼翼才能前行。步入社会走向职场后,“闪闪桥” 升华成生命的意象,它告诫我们:人生路上必须步步踏实,行稳方能致远!
水电强县的同时,省地质八大队在家乡丛山深处探明发现了磷矿,开采后拉出去,钱大把进来,是短平快的好项目。矿石好开,但粉水难过,表面上河水微波荡漾,像妲己脸上轻浅的笑容一样温馨甜蜜,河底则危机四伏,险象横生。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车辆涉水运输也一样,刚看着前一辆车过去,后面紧紧跟随的车辆循着旧道却趴了窝,原因除了技术外,可能前面车轮碾动河石,恰好被潜流的河水带走,道路状况发生了变化。为保驾护航,磷矿企业联合弄回一台半新的推土机,河中来回牵引,勉力维持。记忆中,也有一些车辆陷在河里,推土机黑烟滚滚拼出吃奶力气也撼不动,车轱辘空转越陷越深只能卸掉矿石的;也有车辆趴窝来不及救援,上游洪水突然袭击,骨碌碌几个翻身冲走几百米远的。好在磷矿产业迅速崛起,沿河两岸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交通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时代呼唤与财源兴盛的双重作用下,公元1992年,古老的粉青河上拥有了第一座正式的桥梁。
桥身平面造型,梁式结构,简单质朴,像个半截“一”字趴在河面上,短促,低矮,默然,但它毕竟结束了粉水的千年叹息。从此,它迎朝霞战寒暑,无怨无悔的迎来送往,承载着两岸的人畜脚步和物流运输。
四
现在,我坐在老屋门前的树下,初升的太阳宛如一位娴静的少女,轻移着莲步款款而走。借着她的光芒,眼前的山山水水分外灿烂,耀眼夺目。
家乡的田野里,各种作物绿色滥觞,稻谷绽吐新穗,呈现着蓬蓬勃勃的生长态势,始终雄据主导地位。间或荷叶田田,托起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花有红有白,备含娇羞。科学种田深入人心后,不少人家考虑地力休憩而轮换种植作物。所以,主流之外,尚有星星点点的玉米,高大挺拔,腰间的棒子已经挂须,给人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
站起身来,目光掠过沁人心脾的绿色,大河扑入眼帘。河面上又挺拔起一座巍峨高大的水泥桥了,两端的通桥公路都是四车道,路边绿化错落有致,嫩的红叶比花的红艳更有活力,阳光下闪闪发亮,精气神十足。再看河,像嵌在绿色帐幔间的一根银弦,淙淙流淌,欢快跳跃,闪动着希望的音符。近到河边,一排老枝横虬的柳树犹在,枝丫四周张开,遮掩着河水盈盈闪动的粼粼之光,秀目流转,眼波生动,美丽极了!
漫步河畔大道,沿河两岸已经改造成滨河公园,绿化亮化和美化彰显秀丽,一群舞者载歌载舞,歌是最新流行的舞曲,舞是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广场舞。还有三三两两晨练者、散步人,因地制宜、因人而策,倘佯在美丽的粉青河畔,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近些年来,马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驱动“矿业经济、转型旅游、药材发展”三驾马车,奋力开创绿色发展的新局面。粉青河作为家乡的母亲河,党委政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在河流域治理的基础上,利用河滩、边坡兴建公园、修建廊道,既为群众百姓提供了健身娱乐的休闲场所,又为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伫立河边,我想,河流是有生命的,也是灵性的,她奔腾不息,永远流淌在游子的心灵深处。《我的祖国》歌词创作者乔羽先生说: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在幼小心灵中也是一条大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
河流安好,岁月如意。我为古老的粉青河祝福,为家乡的发展祝福,更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祝福!
【作者简介】
陈德道,男,湖北保康马桥中坪村人。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理事,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和氏璧》执行主编。长期致力于荆楚文化研究和民俗文化挖掘,《乡间作坊》《瓦屋已逝忆窑匠》《竹器淡出忆篾匠》《繁华尽谢忆木匠》《荆山阳锣鼓》《大宋状元奂古珍考略》《“受阳”与马桥地名流变考》《让历史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视角下的荆山玉论》等散见于人民网、省市报刊杂志。另有多篇历史考证文章被地方志书录用。
《保康风采》编辑:邓龙金 / 审核:李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