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为什么有些人升职加薪之后,就不再发朋友圈了?”

某乎上看到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熟人在升职之后,就不再看到他们发朋友圈了?

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某种危险性。

朋友圈和其他的社交媒体,都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生活和思想的网络窗口。

但他们不知道在窗外的黑暗之中,是否心怀恶念的猛兽也在觊觎着自己。

那些“邪恶”可能会出于利益,或者出于单纯的嫉妒,想要在朋友圈里寻找到的弱点,然后扑上去毁掉他们的人生。

简而言之:言多必失。

还有八个字: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无论你以为自己说话多么有水平,多么注意,也比不上把嘴巴封上更安全。

君不见:这三条低情商的朋友圈内容,容易毁掉你的职场生涯!

一.在朋友圈频繁转发过于鲜明的观点、过于小众或者很没品的信息

有个大学时代的老同学,他经常发朋友圈。

在我的记忆里,他应该是个话很少的人,性格比较内向,感觉不好相处。

但在朋友圈的网络世界,他却显露出截然相反的人设:

他每天高强度发圈,至少十条。

主要内容是转发新闻+他的点评小作文。

社会新闻的内容都是什么着火、打架,灾难,基本看不到好事。

光转发那么多就已经够烦人了,毕竟一个人刷那么多,有点小广告污染屏幕的那意思。

再说了我们干嘛非得在朋友圈被新闻轰炸?自己刷不香嘛?

这还不够,他还要写小作文评论。

点评、贬低、痛心疾首再到最后的辱骂,人身攻击一应俱全。

后来实在受不了,就把他屏蔽了。

又过了两年,整理通讯录的时候,又看到了他,于是出于好奇点进去看。

老样子:负面新闻+小作文,言语还是那么偏激,用词还是那么不雅,一点也没有变化。

有朋友可能觉得,这样的人屏蔽拉倒,对他人也没害处吧?为什么要急于否定他呢?那些观点也未必都是全错!

的确没有对他人造成害处,因为这么做只会害到他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不要照做。

关于某些事,他的观点或许是对的,或许是错的。但无论如何那不是重点,因为你我的日常生活和那些新闻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硬币永远是两面的——有一定的争议性的话题,自然会有人站在另一边。

如果这些人是你的职场上的上司、老板、或者客户呢?

可能给你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二.给人发信息不说正事,不停地问“你好”、“在吗”、“有空吗”

看到这种就觉得血压升高的同学,请举手。

不管是职场上,还是生活上。

如果你想讲明白一件事而不让对方焦躁, 要点是六个字:快速,简洁,直接。

“在吗”这两个字,讨厌在哪儿?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你都在试图占据主动,试探对方。

对方不知道你想干嘛,他说出“在”的那一刻,就已经无法选择无视你了。

或许你的要求很招人讨厌,他本来正打算那么做。

不要以为那么做很聪明,因为你让人不爽。

刚开口就惹人不爽的话,你想求对方干什么都不会顺利。

我已经看到好几个朋友的QQ签名是:

“有事直接说事,别问在不在,问了不回复。”

三.表情包狂魔

从古典熊猫头到各种跟着新梗出来的图,表情包永远都在推陈出新。

其实小编也是表情包重度使用者,和朋友说话三句话不发表情包,就觉得好像已经不会说话了。

但是同时,我也明白:

表情包这种嘻嘻哈哈缺乏严肃性东西,使用起来是得分场合。

跟很熟的同事朋友,那自然是没问题,但是绝对不要和上司、客户用。

首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根本就没办法get到你发的那些玩意儿。

“老年表情包”各位都见过吧?还有那个“微笑”的表情。

从他们用的表情包就看得出来,和你我完全不是一路人。

他们觉得年轻一代的网络表情包看起来很扭曲,说的话也乱七八糟的,如果你发了只会让他们觉得反感,而不是逗趣。

这就是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处境的人之间存在文化鸿沟。

如果是身份对等的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要“求同存异”。

但如果对方是老板,或者客户的话,恐怕就得你表现得主动些了——不过请不要去找老年表情包。

讨好太刻意了反而会显得笨拙,和个穿了不合适尺寸靴子的小丑一样。

只要做到认真、普通和礼貌的交流就行了。

结语:

世界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性格和做事方式,讨厌别人对你说三道四。

但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服从于某个组织:

在家庭里,我们上有长辈下有小辈;

在学校,学生有自己的老师;

在公司则是员工、上级和老板。

表情包也好,“在吗”也好,表达鲜明观点也好,这的确都是你的自由。

但,如果刚好,决定你是否升职加薪的那个人,就是很讨厌这一套,怎么办?

很多时候,大道理都懂,但是并不管用。如果因为不够谨言慎行而吃亏,这个吃亏的结果只能自己来承受。

在信息时代,你已经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你,更是信息意义上的你。

这些信息碎片组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你。

【讨论】

你有多久没发朋友圈了?

你发朋友圈的频率是怎样的?

欢迎评论区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