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负面情绪里,都藏着妈妈的坏脾气

下班路上,遇到一个骑电动车的妈妈,骑车在路上不停地往前走,后面是一个大约6、7岁的小女孩边哭边紧追不舍地跟在后面哭喊。

随着妈妈骑行速度加快,小女孩哭得越大声,嘴里说着,妈妈等等我,我听话——其他哭喊的什么根本听不清。

而只听清妈妈一脸严肃地训斥:再听不听话了,还要不要买了?再乱买东西就不要你了……

小女孩就这样哭喊随着前行的电动车大约了一百多米后,才等到妈妈停下来重新坐到车上,扬长而去。

看到这样的情形,往往会有一种莫名的无奈感,也为小女孩遇到这样的妈妈而惋惜。

不是惋惜这样的妈妈不通情达理,而是觉得这样的妈妈自以为这样恐吓的教育方式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无可辩驳。

因为,她们觉得孩子是我生的,是我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我就有权利去管教她,斥责她,甚至在大庭广众下羞辱她。而她们完全不知道这将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怎样的深深伤害。

也许作为小女孩有任性和不听话的地方,但是,孩子首先是无辜的。

中国的大部分父母,都很舍得为孩子投资教育,认知只要孩子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就完成了。

他们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等到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容易产生厌学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离家庭的社会问题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

每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无法控制情绪的妈妈。

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急于求成,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一样,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这就必然会造成孩子情感脆弱而敏感,极其缺乏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因为他们还幼小,生活各方面都依赖父母,所以不会也不敢离开妈妈,等到他们一旦长大,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赚钱自立后,就会将压抑的情感以对抗的形式全部爆发。

孩子长大后,尤其是女生,很容易顶撞妈妈。她们会在妈妈面前,情绪无法控制,不听话,叛逆顶撞,夜不归宿,就成了家常便饭。

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都是因为小时候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等长大后就以叛逆的方式宣泄。

其实她们也想好好说话,好好交谈,好好面对父母,可是,她们的情绪无法受自己掌控,一点就爆。

孩子有情绪行为问题,其实都是父母,尤其是在以爸爸忙工作,妈妈照顾家庭为主的中国式家庭中,妈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脾气。

每个孩子的情绪里,都藏着妈妈的脾气。

懂得分寸感和共情的孩子,都有一个好脾气的妈妈;缺乏安全感和暴躁不安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坏脾气的妈妈。

这虽然不是百分百吻合,但是每个孩子所表现出的情绪里,极大部分都和妈妈的秉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妈妈自己曾经对学习和分数产生过恐惧,因为缺乏老公的关爱,那么妈妈有很大的机会把这种焦虑移情到孩子身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行为表象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孩子学会顶撞父母,对抗和逃避父母,并不是他们长大了,他们翅膀硬了才这样,而是他们从小就已经积攒了很多这样的负面情绪。

妈妈们不明白,你的情绪失控,往往会反向作用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变得暴躁易怒,不懂得如何去爱、如何融入。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终有一天,随着孩子长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也会随时引爆。

有很多妈妈反映,我也不想发脾气,也想做一个温柔的妈妈,可是每天面对无休止的琐碎的日常事务和工作及人际关系中的烦心事,遇到孩子一不听话或者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做到,就忍不住想发火。可每次发完火以后又总是自责,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温柔一点,于是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指出,对于孩子来说,上学、工作都有考试,可是为什么做父母没有考试?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不满的权利,但是合理地表达才能使他人懂得自己的需求。

家庭教育中,不是要改变孩子,而是首先改变父母的认知,跟随孩子去适应孩子,而不是跟随成人制定的规则去改变孩子。

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原有的样子,也不有用恐吓和不要孩子的口气去教训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希望成为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父母想要改变孩子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爸爸妈妈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这个改变对方的能量本身,就会让对方抗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