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馆子用菜盘子结算丨吴仕钊
吃馆子用菜盘子结算
文/吴仕钊 图/杨和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初期,随州西北地区的净明铺老街西巷子口有一吴姓人家,老两口开了一个小饭馆。小本生意,吴家老两口为人忠厚,做生意很灵活。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做生意也用不着复杂,把心用到,诚信就行。吴姓人家老两口开饭馆结账方式很简单,荤菜5元一盘,素菜3元一盘,只是盘子不一样。吃饭多少忽略不计,只是油条和蒸馍馍或包子,按当时的行情计算,顾客们可以自己根据喜好选择,喝酒是按成本计算。
这天中午,来了几波顾客,都是从粮站卖麦子的。麦收时节的气温弄得人们一动身就是一身的汗,当时粮站收麦子很苛刻,农民把麦子拉到粮站,工作人员先看麦子成色好坏,干湿度如何,无论是谁家的麦子,都要在粮站的场地上晒一个中午。晒麦子的时间便是农人吃饭的时间。客人们汗淋淋的走来,吴家夫妇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坐下,帮忙的自家侄姑娘忙着给客人打水送上毛巾洗尘擦汗,端茶递水,一家人语言答讪着,生怕怠慢了客人。吴老按进门顺序逐一问客人要吃什么,吴家夫人在厨房准备着。第一波5个人要了三荤两素;第二波4个人要了两荤两素;第三批6人要了三荤三素。不一会,客人点的菜上桌了,劳动了大半天的人们,吃着刚炒出来的热菜,喝点小酒,感到些许快意。因为惦记着粮站的麦子,第一波客人吃得快,喊吴老结账时,桌子上只有两个荤菜盘子,两个素菜盘子,一个空酒瓶子。结算是两个荤菜10元,两个素菜6元,一瓶酒5元,一共21元。这波客人嘴一抹走了,赶到火车站附近的粮站收拾自己的麦子去了。其他几波客人也加快了吃喝进度,饭后都一一结算。第三波客人拿出一袋子麦子抵账,吴老用秤一称50斤,根据粮站行情双方协商一个合理价格计算了价钱,扣除今天的饭菜钱,余下的作为备用餐费留在吴家,客人什么时候来吃饭,再一一扣算。
客人陆陆续续走了,侄姑娘收拾盘碗,打扫卫生,在第一波客人吃饭的台布西面发现一个荤菜盘子,就说:“大伯,你看,这波客人鬼得很快,把荤菜盘子藏在台布下面,我去找他们!” 大伯说:“不用去找,破了人家的面子,下回谁会再来?”事后闲下来时,大伯对侄姑娘说明道理:“虽有怀疑也不挑明这些,人情留一线,今后好见面。这是'心知肚明留人情,宽厚待客讲诚信’啊”。侄姑娘慢慢从大伯话里体会出事理。
【作者简介】
吴仕钊,文学硕士,退休多年。研究员、文化社会学者,《湖北作家词典》有词条介绍。近年主要从事国学研究,在春秋战国文化、诗经文化、佛学文化和红楼梦诗词研究方向着力。
《保康风采》编辑:邓龙金 / 审核:李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