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紫禁城
进入11月以来,北京已迎来第三场大雪,在气候普遍变暖的当今,已属数十年来罕见之怪现象。这次居然愈演愈烈,变成华北地区大范围雪灾,又号称“百年一遇”,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老北京城的皇家建筑,被初冬大雪一包装,便也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大雪纷飞,紫禁城内游客仍络绎不绝,天气寒冷,却氛围热烈。满清王朝的深宫禁苑,如今已成万民的乐园。漫步城中,不仅能感受到皇家建筑的宏大气派,也能品味到雕刻及彩绘细节的精致工巧;既有整体的等级森严,也有单体的个性风格。虽历时数百年,显得古老沧桑,而皑皑白雪的装束又使其光鲜照人,再发青春。雪中紫禁城,当然是不容错过的景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前朝”的主要部分——太和殿与中和殿的背影——仿佛稳重宽厚的老大哥带着小巧机灵的小兄弟。三层台阶凸显出单体建筑的高大,及其在故宫中的主打地位。也许因为清代建筑屋顶已显陡峻,这么大的雪居然不能完全覆盖太和殿的四阿顶。记得高山多雪地区民居屋顶斜度都比较大,也是为防止雪压屋顶的缘故。
“后寝”的主体建筑——乾清宫虽然也是庑殿顶,开间数和台阶数都明显少于太和殿。但这是皇帝私生活的地方,摆脱了撑台面的案牍劳形,形制略显得人性化。
乾清宫前的江山社稷亭。上部也许是最小的铜殿建筑,下部石基座雕刻成波浪形状,庙堂置于水面之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亭虽小,清朝帝王置其于门前,仿佛时时提醒自己勿忘以江山社稷为重。
虽是排水设备,却也雕绘得玲珑可爱,覆上一层白雪更加如此。
午门背后的圆形门洞与弯弯金水河共同构成太和殿广场前的柔和曲线。两侧的攒尖顶配楼召唤起关于唐代阙楼的回忆。
太和殿西侧的弘义阁,虽是配殿,却也双层庑殿顶,开间也不少。
乾清门外一座小小的值班间,却是从雍正至宣统170余年间掌握最高机要的军机处,象征着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体制内最高最重要的机构,却是如此猥琐不堪的小间,奴性十足。
石台阶上也用心地雕刻着飞马、戏狮等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保存如此完好,实乃瑰宝。
养心门及木牌坊,相比中轴线的宏大叙事而言,这里也算是曲径通幽处,雪景寒林中,别有一番情趣。
登临景山,回望故宫,不啻为屋顶的海洋,更是帝国的背影。要识得故宫真面目,只在登高凭栏回望中。
这个角度可以看见故宫西路的雨花阁戏楼,金碧辉煌的瓦顶上镶嵌着四条游龙,颇有承德外八庙的藏式做法。其后西城墙边的仿古高楼群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之所以在故宫内营造这部分新建筑,据说是为了防止故宫的王气压倒隔壁我朝中枢中南海的气势。左后方露出半只脑袋的巨蛋,明显和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宫 明清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