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女人,都给劳资勇敢一点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读诗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世界末日一样;去爱吧,像不曾受伤一样。”

在摇晃的人间,女性群体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每一个人的故事里都有与世界灵魂相通的层面,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片《我与生俱来敢爱》中,有三位“敢爱发声人”勇敢谈爱情,勇敢追求爱情,被网友称其为中国版《真爱至上》,在这个浪漫的冬天极为应景。

短片中的两位发声人——诗人余秀华和青年导演王嫣芸在接受访谈的过程中,提到了几个典型的女性问题:

外貌与思想、婚姻与自由、包办婚姻、偏见与压抑,还有时隐时现的熟人性侵问题……

无论是年龄、地域、阶层,女性的命运,总是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构成了这部短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女性的不同“敢爱”境遇。

我们在倾听她们的故事,也像看到了某一个时刻的自己。

2009年,余秀华高中毕业,因出生时难产导致脑瘫造成身体不便利,她赋闲在家。

很多事,上天一开始就注定了。

农村的生活枯燥无味,好在余秀华喜爱文学,这让她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数时间,她都在看书思考,当思绪飘过天空,揉进土壤里,她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诗歌。

自中学起,余秀华就开始写诗,这一写,便是十几年。通过诗歌,她在网上交到了很多诗友,也在四季的土地里种植自己的诗句。

2014年,余秀华的诗被《诗刊》编辑、诗人刘年发现。一年后,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传遍全网,她红了。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她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在出版后热销,销量已近40万。有人说,这是中国新诗自海子以来,单本诗集销量最好的。

诗歌成为她的拐杖,只要她认真地活着,那些文字就会发出光泽。

有人评价余秀华:“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

用“杀人犯”来比喻余秀华的诗歌气质再合适不过,她的诗与本人的说话风格,都坦率大胆,而爱情欲望是诗中最大的特色。

余秀华渴望爱情,也毫不吝啬表达爱情,那是一种粗粝的泥土气息,不华丽却极具力量。

在探探年度敢爱大片《我与生俱来敢爱》中,余秀华第一个出场,她对爱情的炽热却带着诗人的通透。

短片上线后,很多网友说,比起美丽的女性形象,更喜欢余秀华这样的说话力透纸背、思想石破天惊的不羁女性形象。

城市里从不缺虚伪的精致,而真诚却是贫瘠的,余秀华与绝大多数女性很不一样,这样的灵魂既狂野又迷人。

有人说她是“女流氓”、“荡妇体”,但余秀华从不在乎,你不能把她作为欲望的载体,你必须正视她思想的光芒。

余秀华知道在世俗爱情的游戏规则里,自己要找到爱情有多难。

“基本上没有可能,第一、我的外貌⻓相放在一边,我还有自己的想法,最可恨的就是我这样的女人⻓得又不好看,还有自己的想法,谁跟你谈,很少的......”她在短片中说。

有人说:“余秀华最想要的是爱情,但她可能永远也得不到。”

不过余秀华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从小活在不健全的身体中,她的精神默默造就了一副对外界的评价金刚不坏的铠甲,公众默认她的诗是暗流汹涌的,她的生命力是取之不竭的。

她的诗意是踩着泥土却凌空的,余秀华从来不甘做“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

“我对爱情是很执着,但人家总不理我。一次一次地单恋和暗恋,就觉得很丢人,但这也是生命还在进行的一个象征,如果你再也不爱任何人,真的很吓人。所以我也没有什么羞耻之感。”

在探探发布的短片中,她提到了独立空间的重要性,“我理想当中的爱情,其实对人的年龄和外貌是没有要求的,但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首先要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他有他的,我有我的;第二是两个人互相温暖、取暖”。

余秀华渴望爱情,但她也提醒女性警惕被爱情打败:

“女人都是被爱情打败的,因为心里有柔软,她才可能被打败,像那些桀骜不驯的人怎么可能被打败?很多女人事业都是成功的,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没有说在事业上把女人打败的,打败的都是爱情,这也是值得我们女性警惕的一个问题。”

几年前,坚持离婚,是余秀华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与前夫的矛盾之所以不可调和,得不到尊重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余秀华说,自己也可以温柔,只不过对前夫根本用不上。因为他会认为是这个残疾人在讨好他,这种骨子里的轻视让余秀华无法忍受。

被剥夺健康和美貌,又被赋予智慧的余秀华,注定要走一条自我的路。

“我觉得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之初,任何事没有爱情永恒。”

她相信,当真正的爱情来的时候是挡不住的,“爱了再说吧,大不了受一次伤害吧”。

余秀华的人生,从来都是活给自己看,面对种种非议,她拒绝被裹挟,追求爱情亦是追求个人的解放。

与余秀华相比,短片中导演、青年艺术家王嫣芸的困境更为隐秘。

这个91年出生的女孩,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而在十年前,她曾经化名“苏紫紫”,在尚显保守的舆论场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王嫣芸自诩是一个少数派,和大众凑不到一块。她像只生猛活力的小兽,随时准备亮出獠牙,咬世界,也咬自己。

从个人的视角来评价,有人说她叛逆;从公共议题的角度出发,她的表达堪称先锋。但今天的“苏紫紫”已经是一个离过两次婚、有一个女儿的单身妈妈王嫣芸。

只看她的婚姻、情感上的波折,人们可能觉得,王嫣芸似乎还是那个离经叛道的“苏紫紫”,但十年过去,王嫣芸是崭新的王嫣芸。

热闹是他们的,她还摸索在生命漫长的巷道。

在成为王嫣芸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一个平衡的世界,回头审视那些曾被称为先锋、前卫的种种行为,她开始更新对自己的评价。

从艺术表达的层面,王嫣芸依然相信那些行为的价值;但从内心成长的层面来评估,她觉得以前那些行为并不是真的勇敢,反而像是逃避。

在这部《我与生俱来敢爱》中,王嫣芸自己讲述了14岁时经历的性侵事件,它像一个黑洞,在阳光照不到的时候,会把自己吸进去。

“其实我不能那么正式地聊这些事儿。我大多数时候,想起这些事都是自己在待着的时候或者是我试图用比较调侃的方式去说。”王嫣芸说,对这件事,她总是会试图让它看上去没有那么严重。

经历这件事之后,王嫣芸开始不断重复那种“命令-接受”的情感模式,潜意识里,她似乎在强迫自己在新的关系中,反复经历那次事件,希望在新的关系中扭转当时的那种失败和无力感。

“可能会选择一些我不喜欢的人,或者说内心其实不太理解我的人,我会说服自己爱上他们,但我可能内心是不接受这个关系的。好像所有的情感关系都停留在当时那个模式里边,难以分辨自己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处于一种混合的委屈的状态。”

在两次婚姻都以分裂告终,王嫣芸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扭转那种伤害性的关系模式。第二次离婚后,王嫣芸决定不再继续逃避问题,她开始往下生长。

“我们老家有句话,‘你给老子等着’,意思就是说,我不认输。所以我就想,如果逃避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再换一种方式,一直到这个问题解决。”

王嫣芸尝试走出身边熟悉的圈子,三年的时间里,她在探探上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也谈过几次恋爱,尝试在与他人的交流和碰撞中,去理解和校正自己的情感模式。

不论结果怎样,那也是勇于尝试的一种结果。

在跟探探上的朋友交流、交往的过程中,王嫣芸看见了世界上的千万种存在,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与情感模式。

她突然发现自己的问题,要解决好像也没那么难——只要向前看,去寻找、去探索、去尝试,一定能逃出过去的阴影,看见微光。

那些被放大、被热议的过去,已经被如今在探探上的重生所取代:

“可能社交软件对我的帮助是,它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千万种存在,那些存在是我耐心听他们,他们就耐心听我。”

王嫣芸说,身边有几个很好的朋友,都在探探上找到对象结婚,也有这种感受。“他们很幸运地突破了自己以往的情感模式,变得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王嫣芸同时也是这部片子的导演,那是另一种生活的开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

“这次拍摄团队中的好几位朋友,就是在探探上认识的。我们的设计师徐尧,还在探探上找到了现在的妻子。这次能一起拍摄这样一部短片,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王嫣芸不再害怕过去,也不惧怕将来,她好像找回了十四岁之前的那种天真、单纯的状态。

在这个恋爱的季节,她愿意和探探一起为爱情代言。

没有人生来完美,但有人天生敢爱。

爱情是一朵生长在绝崖边缘的花,要想采摘它必须有勇气。

余秀华的“敢”源于性格里的倔强,也是命运苛待后生长出的生存之道。

她必须敢,必须有勇气对抗一切,必须彻底地做自己。如果她遵循某种规则来过自己的生活、修剪自己,她获得的可能会是漠视、嘲讽、更苛刻的对待。

所幸上天给了她出众的才华,敏锐的感知力,还有一个更容易被看见的互联网时代,失去一个普通女性的身体和容貌,也让余秀华挣脱了种种束缚。

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那是一种本能,不该被忽视。

王嫣芸在关系中的“被动”持续了好多年,经历那次事件后,她似乎习惯了一种被动的模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导致自己的关系总是受伤。

其实,这种“被动”不懂得感知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需求,又岂止是王嫣芸一个人的问题。无论何种经历,无论是爱情或是人生,都不应缺乏爱人和被爱的勇气。

从“敢”开始,敢于表白、敢于追求、敢于说不、敢于提出自己的要求、敢于去探索、敢于去爱、敢于受伤。

正如探探这部短片中所说:“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读诗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世界末日一样;去爱吧,像不曾受伤一样。”

抛开世俗的偏见,尽情倾吐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勇敢表达内心所想,那便是你最美的时刻。

所有女人,让我们都勇敢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