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金广:自然书写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自然书写一定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无规矩的信手涂鸦。

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民进黑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国学修养与书法.首期全国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 。大庆印社社长。


文章转载自:书法新天地栾金广专访

问:我一直关注您的朋友圈,发现最近二年您以手札的形式创作了不少小品,如:书谱,道德经等等,您是如何想到进行这样一个创作的呢?我们知道您以往的展览作品都大字居多,比如:兰亭奖作品、“伟业展” 、 “民族的脊梁”、 “现状与理想”等等大展,您又如何看待大字与小字的关系呢?学习书法应该先学习小字还是大字呢?

不少朋友们大多时候关注的都是我的大幅书法作品,其实小的案头小品我也非常喜欢,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首届册页展、十届全国展、三届青年展等我都是小字获奖入展的。其实我喜欢尝试一些新生事物,不喜欢循规蹈矩,书法创作也是一样,喜欢探究未知的领域,这样更富有挑战性。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更喜欢自然天成的东西,不喜欢刻意做作,喜欢信手捏来的快意与轻松自然无拘无束的感觉,手札小品只是尝试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用自由轻松的感觉书写、陶冶心性感受质朴和安静。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历代先贤书家都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文人,书法作品离不开文学经典的滋养。所以从2020年开始选择了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作为我的日课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温习传统国学经典语句。读原文学习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后再开始书写,其实就是随手抄写,古人很多手札作品就是这样完成的,苏轼在论书中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很多作品就是顺其自然无意产生的。

古人写字,受纸张等条件的制约,很少有大字作品,能看到的大字作品就是摩崖石刻,墨迹的大字书法作品是自明清才出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纸张越做越大,现代展厅也是高大空旷,我们要营造展厅效果,需要在展厅中产生视觉冲击,这就需要有大字巨幅作品,同样在一个展厅里,一个巨幅作品和一个小幅作品,通常来讲,首先能够吸引到大家的是肯定巨幅作品更具震撼力。

如果从笔墨技法来讲,大字用笔有别于小字作品,小字用手指手腕居多,大字则需要臂、肩、肘、腕、指以及全身的高度配合,写大字对于结构的把控对线条的理解以及作品通篇的布局都是比较难的,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把字尽量写大,看看是否还可以结构准确。

大字更重要的是气势。小字就不同了,小字作为案头把玩之物则是另外一种审美享受,表达更多的是典雅清丽,所以更看重用笔的精到与细腻,要耐得住品,越看越有东西,越看越有味道,甚至爱不释手!大字好比是北方的山川雄伟壮丽、黄河壶口气势磅礴;小字犹如烟雨江南,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画面。

问:您说书法最好要做到顺其自然书写,那您认为如何才算是自然书写呢?

古时候的书法是用实用性的,大家每天都是要动笔写字,所以自然书写这个问题不用考虑,而我们今天就不一样了,书法更多是为了展厅服务的,很多人只会临帖,却不懂得如何运用,自然也就谈不到自然书写这个问题了。我们学习古代经典,更多的是要学会应用和发挥,只有真正的懂得应用和发挥才能谈得上自然书写,那么如何应用呢?我想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要深入传统经典,把碑帖临熟,至于熟到什么程度,我经常打个比方,就像用筷子夹菜闭上眼睛都能准确无误的放到嘴里。其实就是一种习惯,把古人的书写习惯变成我们的书写习惯,形成肌肉记忆,熟能生巧。

第二,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要多多积累,在临习古人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应用,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要养成读书总结用毛笔写笔记、写日记的习惯,在写笔记、日记的同时就把学的东西渐渐的渗透进去了,久而久之就能慢慢的熟练起来了。

第三,自然书写并不是随便一个人一上来就能自然书写的,那很可能就是自然的胡写。这样的人多是对传统深入的不够,对技法不够娴熟,表现出来的东西肯定也是驴唇不对马嘴,这种自然书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自然书写一定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无规矩的信手乱涂。

问:您认为学习书法最适合从哪种书体开始?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对于初学者而言,有的人说可以从隶书入手,有的人说可以从篆书入手,还有的人说可以从行书入手,但我还是建议从楷书入手。因为我们不是古人,时代不同接受的思想、教育以及审美观念肯定也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我们从小接受的写字教育就是“横平竖直”,脑子里对审美有了习惯性的认同;楷书的法度严谨,不容易上手,但其结构和用笔对学习其他书体都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也会受到周边人的赞许,这样学习起来也会有了更大的动力。

掌握了楷书的结构和一定的用笔技巧以后,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体来继续练习,比如喜欢篆隶的可以拿本篆隶的字帖来临一临,喜欢行草的,也可以拿本行草的字帖来临一临。

我常让大家同时写一写不同的书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书法艺术本身的美学思想都是相通的,学了篆隶对写行草有帮助,尤其是大字行草,大草的线条一般都是用篆隶的线条来支撑的,要学会中锋、侧锋和裹锋,裹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绞锋,这几种用笔如果都学会了,也就够用了。

让笔带着劲儿走,笔上有劲儿了也就能体会到万豪齐力、力透纸背的感觉了。这样的线条才有力量,很多朋友写大草,线条不禁看,显得弱,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写过篆隶,不懂得篆隶的线条;而写了楷书,对行草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朋友行草书写不好,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楷书不过关,或者说就没写过楷书;而行草书的结构变化较大,空间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锻炼想象能力,大量的练习也有助于我们的书写能力和提升线条的流畅性。

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可以感觉到自己更喜欢哪个书体,适合哪个书体,也是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喜欢和适合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上。当然,这个时候有个明白的老师把关是最好的。

问:现在很多人学习书法目的很明确,就是上国展或者说是解决书协会员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您说的这些确实是现在书法圈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首先,我个人是很反对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的。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一方面,有明确的目的学书法肯定是有助于进步的,而且投稿也是对不同学习阶段的检验。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学书法的目的就是要上展览入书协吗?我觉得这么考虑就稍显狭隘了,当然这并没有错。我喜欢书法之初,也不知道有比赛有展览什么的,更不知道还能入书协,就是非常单纯的喜欢,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很多人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学习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有别于我们喜欢书法的初衷了。

但不管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如果大家真的有志于书法,应该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要深入传统好好学习,多读书、多感悟,静下心来找一条合适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我经常跟学生说一句话,只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上展览、入书协是迟早的事,关键要看我们的艺术道路能走多远,能不能走稳,而不是以上展览为最终目的。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瀚海沐风

瀚海沐风|做有态度的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