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库》集万家所书,宏国学文化(史部)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 乳汁,是中华儿女的 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 中华文化与 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 哲学、 史学、 宗教学、 文学、 礼俗学、 考据学、 伦理学以及 中医学、 农学、 术数、 地理、 政治、 经济及 书画、 音乐、 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 张之洞、 魏源等人为了与 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 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 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 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 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 道家与 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 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 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 名家、 墨家、 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 周礼》里面就有,《 汉书》、《 后汉书》、《 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 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 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 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 中都 国子学,后改为 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国子监设有 礼、 乐、 律、 射、 御、 书、 数等教学科目。
国学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 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 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 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 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34年, 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 国故论衡》、《 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 小学”“ 经学”“ 史学”“ 诸子”“ 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 胡适、 顾颉刚、 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 国故”“ 国粹”的种种论述。 自 “ 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按四库分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 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 经、 史、 子、 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经部重要书目《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乐经》
(不止于此)《孝经》《春秋》《诗经》《尔雅》《论语》
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史部重要书目《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左传》
(不止于此)《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清稗类钞》《尚书》《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
子部
子部分为“ 道家类”、“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天文 算法类”、“ 术数类”、“ 艺术类”、“谱录类”、“ 杂家类”、“ 类书类”、“ 丛书类”、“ 汇编类”、“ 小说家类”、“ 释家类”。
子部重要书目《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
(不止于此)《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淮南子》《抱朴子》《孟子》《公孙龙子》《艺文类聚》
集部
集部分为“ 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集部重要书目《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
(不止于此)《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一.史部
1.正史
- 《三家注史记》 ·(汉)司马迁
- 《汉书》 ·班固
- 《后汉书 李贤注》 ·(南朝宋)范烨编(唐)李贤等注
- 《后汉书》 ·范烨编
- 《三国志 裴松之注》 ·(晋)陈寿编(南朝宋)裴松之注
- 《晋书》 ·(唐)房玄龄等
- 《宋书》 ·(梁)沈约
- 《南齐书》 ·(梁)萧子显
- 《梁书》 ·(唐)姚思廉
- 《陈书》 ·(唐)姚思廉
- 《魏书》 ·(北齐)魏收
- 《北齐书》 ·(唐)李百药
- 《周书》 ·(唐)令狐德棻
- 《北史》 ·(唐)李延寿
- 《南史》 ·(唐)李延寿
- 《隋书》 ·(唐)魏徵
- 《旧唐书》 ·(后晋)刘昫
-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
- 《旧五代史》 ·(北宋)薛居正
- 《新五代史》 ·(北宋)欧阳修
- 《宋史》 ·脫脫等
- 《辽史》 ·(元)脫脫
- 《金史》 ·(元)脫脫
- 《元史》 ·(明)宋濂
- 《明史》 ·(清)张廷玉
- 《清史稿》 ·赵尔巽
- 《新元史》 ·柯劭忞
- 《史記》 ·(漢)司馬遷著
- 《漢書 顏師古注》 ·(東漢)班固編(唐)顏師古注
- 《後漢書 李賢注》 ·(南朝宋)範燁編繏(唐)李賢等注
- 《晉書》 ·(唐)房玄龄等
- 《宋書》 ·(梁)沈約
- 《南齊書》 ·南齊書(梁)蕭子顯
- 《梁書》 ·(唐)姚思廉
- 《陳書》 ·(唐)姚思廉
- 《魏書》 ·(北齊)魏收
- 《北齊書》 ·北齊書(唐)李百藥
- 《周書》 ·(唐)令狐德棻
- 《北史》 ·(唐)李延壽
- 《南史》 ·(唐)李延壽
- 《隋書》 ·(唐)魏徵等編
- 《舊唐書》 ·劉昫等編
- 《新唐書》 ·歐陽修等合
- 《三國志 裴松之注》 ·(晉)陳壽編繏(南朝宋)裴松之注
- 《舊五代史》 ·(北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北宋)歐陽修
- 《宋史》 ·(元)脫脫等
- 《遼史》 ·(元)脫脫等
- 《金史》 ·(元)脫脫等
- 《元史》 ·(明)宋濂等
- 《明史》 ·(清)張廷玉等
- 《旧唐书》 五代·刘昫
- 《宋书》 梁·沈约
- 《新唐书》 宋·宋祁
- 《三国志》 晋·陈寿
- 《晋书》 唐·房玄龄
- 《南史》 唐·李延寿
-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 《清史稿》 ·赵尔巽
- 《北史》 唐·李延寿
- 《梁书》 唐·姚思廉
- 《汉书》 汉·班固
-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
- 《陈书》 唐·姚思廉
2.编年
-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主编
- 《資治通鑑》 ·(北宋)司馬光主編
- 《续资治通鉴》 ·(清)毕沅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李焘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清)黄以周等辑
- 《资治通鉴全译》 ·(宋)司马光主编
-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郭廷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唐·温大雅
- 《众家编年体晋史》 清·汤球
- 《后汉纪校注》 ·袁宏(晉) 周天游校注
- 《前汉纪》 汉·荀悦
-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王国维
-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
- 《续资治通鉴》 清·毕沅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李焘
- 《前汉纪》 ·(东汉)荀悦
- 《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司馬光編 胡三省注
- 《宋史全文》 ·(元)佚名 李之亮点校
- 《後漢紀校注》 ·(晉)袁宏 周天游校注
-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
- 《大明仁宗昭皇帝实录》 ·(明)蹇义等纂修
-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 ·(明)叶向高等纂修
- 《元经》 隋·王通
- 《后汉纪》 晋·袁宏
- 《宋季三朝政要》 宋·佚名
- 《小腆纪年》 清·徐鼒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李心传
- 《明通鉴》 清·夏燮
- 《竹书纪年》 ·
- 《竹书纪年辑证》 ·
- 《资治通鉴外纪》 宋·刘恕
- 《资治通鉴注》 宋·胡三省
-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 清·
- 《郑史编年辑录》 ·佚名
- 《两朝纲目备要》 ·
- 《中兴小纪》 ·
- 《九朝编年备要》 ·
- 《元史续编》 ·
- 《唐创业起居注》 ·
- 《大事记》 ·
- 《大事记续编》 ·
- 《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
-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
- 《皇清开国方略》 ·
- 《皇王大纪》 ·
- 《稽古录》 ·
- 《竹书统笺》 ·
- 《纲目分注拾遗》 ·
- 《纲目续麟》 ·
- 《纲目订误》 ·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
- 《西汉年纪》 ·
- 《资治通鉴前编》 ·
- 《资治通鉴后编》 ·
- 《资治通鉴四库》 ·
- 《资治通鉴目录》 ·
- 《资治通鉴考异》 ·
- 《资治通鉴释例》 ·
- 《通鉴地理通释》 ·
- 《通鉴续编》 ·
- 《通鉴胡注举正》 ·
- 《通鉴释文辨误》 ·
- 《靖康要录》 ·
3.野史
- 《穆天子传》 ·
- 《南明野史》 ·(清)南沙三餘氏
- 《夏商野史》 ·(明)钟惺
- 《秦朝野史》 ·(民国)黄士衡
- 《西汉野史》 ·(民国)黄士衡
- 《隋唐野史》 ·(明)罗贯中
- 《元代野史》 ·(民国)田腾蛟
- 《留东外史》 ·不肖生
- 《留东外史续集》 ·不肖生
- 《民国野史》 ·(民国)荫余轩放
- 《朝野佥载》 ·唐·张鷟
- 《大金吊伐录》 ·(金)佚名
- 《大宋宣和遗事》 ·宋·佚名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唐·温大雅
- 《大唐新语》 ·唐·刘肃
- 《大同纪事》 ·明·韩邦奇
- 《东南纪事》 ·邵廷采
- 《皇明本纪》 ·(明)佚名
- 《皇明纪略》 ·(明)皇甫录
- 《皇明奇事述》 ·明·王世贞
- 《皇明盛事述》 ·明·王世贞
- 《皇明异典述》 ·明·王世贞
- 《江南野史》 ·龙衮 陈尚君补遗
- 《靖康传信录》 ·宋 李纲
- 《靖康纪闻》 ·宋 丁特起
- 《九州春秋》 ·西晋·司马彪
-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清·佚名
- 《辽志》 ·(宋)叶隆礼
- 《满清外史》 ·(清)天嘏
- 《满清兴亡史》 ·(民国)汉史氏
- 《明皇杂录》 ·唐·郑处诲
- 《南迁录》 ·(金)张师颜
- 《南北朝杂记》 ·(宋)刘敞
- 《南岳小录》 ·
- 《南征录汇》 ·(金)李天民
- 《奴才小史》 ·(民国)老吏
- 《清朝前纪》 ·(民国)孟森
- 《清代野记》 ·(清)梁溪坐观老人
- 《清宫禁二年记》 ·(清)裕德菱
- 《清暑笔谈》 ·(明)陆树声
- 《三国杂事》 ·(宋)唐庚
- 《十六国春秋别本》 ·(北魏)崔鸿
- 《十叶野闻》 ·(民国)许指严
- 《蜀王本纪》 ·(明)郑朴 辑
- 《宋朝事实》 ·(宋)李攸
- 《隋唐嘉话》 ·唐·刘餗
- 《太平天国战记》 ·(清)罗惇曧
- 《唐国史补》 ·唐·李肇
- 《外交小史》 ·(清)佚名
- 《万历野获编》 ·(明)沈德符
- 《魏晋世语》 ·
- 《五代春秋》 ·(宋)尹洙
- 《五代史阙文》 ·(宋)王禹偁
- 《五代新说》 ·(唐)徐炫
- 《五国故事》 ·(宋)佚名
- 《西夏事略》 ·(宋)王称
- 《西夏书事》 ·(清)吴广成
- 《西巡回銮始末》 ·(清)佚名
- 《熙朝新语》 ·(清)徐锡龄、钱泳
- 《献帝春秋》 ·(东汉)佚名
- 《湘军志》 ·(清)王闿运
- 《湘山野录》 ·(宋)文莹
- 《鸦片事略》 ·(清)李圭
- 《野记》 ·(明)祝允明
4.别史
- 《台湾通史》 清·连横
- 《逸周书》 晋·孔晁
- 《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
- 《西夏书事》 清·吴广成
- 《顺宗实录》 唐·韩愈
- 《国语》 春秋鲁·左丘明
- 《唐国史补》 唐·高彦休
- 《逸周书》 ·
- 《满洲实录》 ·(清)不著撰人
- 《南天痕》 ·(清)四明西亭凌雪
- 《三十国春秋辑本》 ·(清)汤球
- 《顺宗实录》 ·(唐)韩愈
- 《五代春秋》 ·(宋)尹沫
- 《西夏书事》 ·(清)吴广成
- 《徐偃王志》 ·(清)徐时栋
- 《三十国春秋辑本》 清·汤球
- 《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
- 《世本四种》 清·王谟
- 《东观汉记》 汉·刘珍
- 《五代春秋》 宋·尹沫
- 《内阁汉文题本专题档案刑科婚姻类提要》 清·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 ·
- 《台湾土地制度考查报告书》 ·
-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 ·
- 《台湾文献丛刊南明史料》 ·
- 《台湾文献丛刊清圣祖实录选辑》 ·
- 《台湾海防档》 ·
- 《台湾番事物产与商务》 ·
- 《台湾私法人事编》 ·
- 《台湾私法债权编》 ·
- 《台湾私法商事编》 ·
- 《台湾私法物权编》 ·
- 《台湾资料清仁宗实录选辑》 ·
-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
- 《台湾资料清德宗实录选辑》 ·
- 《台湾资料清文宗实录选辑》 ·
-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
- 《台湾资料清经世文编选录》 ·
- 《台湾资料清高宗实录选辑》 ·
- 《台湾通纪》 清·陈衍
- 《史佚书》 周·尹佚
- 《名山藏》 明·何乔远
- 《国朝献征录》 明·焦竑
- 《圣安本纪》 清·顾炎武
- 《契丹国志》 宋·叶隆礼
- 《崇祯实录》 明·佚名
- 《崇祯长编》 明·佚名
- 《建康实录》 唐·许嵩
- 《徐偃王志》 清·徐时栋
- 《故宫俄文史料第一辑》 ·
- 《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 ·
- 《明实录世宗实录》 ·
- 《明实录仁宗实录》 ·
- 《明实录光宗实录》 ·
- 《明实录太宗实录》 ·
- 《明实录太祖实录》 ·
- 《明实录孝宗实录》 ·
- 《明实录宣宗实录》 ·
- 《明实录宪宗实录》 ·
- 《明实录崇祯实录》 ·
- 《明实录武宗实录》 ·
- 《明实录熹宗实录》 ·
- 《明实录神宗实录》 ·
- 《明实录穆宗实录》 ·
5.地理
- 《佛国记》 晋·法显
-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 《蛮书》 唐·樊绰
- 《岁华纪丽谱》 元·费著
- 《庐山记》 宋·陈舜俞
- 《桂林风土记》 唐·莫休符
- 《南岳小录》 唐·李冲昭
- 《北户录》 唐·段公路
- 《淳熙三山志》 宋·梁克家
- 《大唐西域记》 唐·释玄奘
- 《三辅黄图》 汉·佚名
- 《洛阳伽蓝记》 南北朝·杨衒之
- 《读史方舆纪要》 清·顾祖禹
- 《荆楚岁时记》 南朝·宗懔
- 《岛夷志略》 元·汪大渊
- 《吴地记》 唐·陆广微
- 《岭表录异》 唐·刘恂
- 《都城纪胜》 ·灌圃耐得翁
- 《武林旧事》 宋·周密
- 《梦粱录》 宋·吴自牧
- 《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 《岭外代答》 宋·周去非
- 《徐霞客游记》 明·徐弘祖
- 《渤海国记》 · 黄维翰纂辑
- 《蛮书》 ·(唐)樊绰
- 《赤雅》 ·(明)邝露
-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 《梦粱录》 ·(南宋)吴自牧
- 《佛国记》 ·(东晋)法显
- 《风土记》 ·(晋)周处
- 《朝鲜赋》 ·(明)董越
- 《吴地记》 ·(唐)陆广微
- 《北游录》 ·(清)谈迁
- 《武林旧事》 ·(南宋)周密
- 《游城南记》 ·(宋)张礼
- 《赤松山志》 ·(宋)倪守約
- 《平江记事》 ·(元)高德基
- 《中吴纪闻》 ·(宋)龚明之
- 《溪蛮丛笑》 ·(宋)朱辅
- 《岭表录异》 ·(唐)刘恂
- 《水经注疏》 ·(北魏)郦道元 杨守敬纂疏 熊会贞疏
- 《钵池山志》 · 冒广生编
- 《安溪县志(嘉靖版)》 ·(明)林有年主纂
- 《安溪县志(康熙癸丑版)》 ·(清)谢宸荃主修 洪龙见主纂
- 《洛阳伽蓝记》 ·(魏)杨衒之
- 《洛陽伽藍記校注》 ·(魏)楊衒之,范祥雍校注
- 《洛阳伽蓝记》 ·(魏)杨衒之 周祖谟校
- 《徐霞客游记》 ·(明)徐宏祖
- 《真興飈土記》 ·真臘風土記(元)周達觀
- 《岳陽飈土記》 ·岳陽風土記(宋)范致明
- 《吴中水利书》 ·(宋)单锷
- 《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 《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
- 《洛阳名园记》 ·(宋)李格非
- 《桂林风土记》 ·(唐)莫休符
- 《桂海虞衡志》 ·(宋)范成大
- 《荆楚岁时记》 ·(南朝梁)宗懔
- 《岁华纪丽谱》 ·(元)费著
- 《南方草木状》 ·(晋)嵇含
- 《南宋都城紀勝》 ·
- 《益部方物略记》 ·(宋)宋祁
- 《漕船志》 ·(明)席书编次 朱家相增修
- 《补陀洛迦山传》 ·(元)盛熙明述
- 《朝鲜纪事》 ·(明)倪谦
6.传记
- 《廿二史劄记》 ·赵翼
- 《魏郑公谏录》 唐·王方庆
- 《英雄记》 ·王粲
- 《晏子春秋集释》 ·吴则虞
- 《纳兰家族墓碑》 ·
- 《明儒学案》 清·黄宗羲
-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
- 《列女传》 汉·刘向
- 《十七史百将传》 宋·张预
- 《高士传》 ·(晋)皇甫谧
- 《列女傳》 ·列女传(汉)刘向
-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
- 《晏子春秋》 ·
- 《曾公遺錄》 ·(宋)曾布
- 《百越先贤志》 ·(明)欧大任
- 《晏子春秋集释》 · 吴则虞
- 《十七史百将传》 ·(宋)张预
- 《李相国论事集》 ·(唐)李绛
- 《闽中理学渊源考》 ·(清)李清馥
- 《明儒学案》 ·(清)黄宗羲
- 《东坡先生年谱》 宋·王宗稷
- 《东家杂记》 宋·孔传
- 《东林列传》 清·陈鼎
- 《东林十八高贤传》 晋·佚名
- 《中州人物考》 明·孙奇逢
- 《今献备遗》 明·项笃寿
- 《元儒考略》 明·冯从吾
- 《元朝名臣事略》 元·苏天爵
- 《卓异记》 唐·李翱
- 《古列女传》 汉·刘向
- 《台湾文献清史列传选》 ·
- 《名卿绩纪》 明·王世贞
- 《名臣碑传琬琰集》 宋·杜大珪
-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清·佚名
- 《吴郡二科志》 明·阎秀卿
- 《嘉靖以来首辅传》 明·王世贞
- 《国宝新编》 明·顾璘
- 《奴才小史》 ·老吏
- 《孔子编年》 宋·胡仔
- 《孙威敏征南录》 宋·滕元发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清·佚名
- 《宋元学案》 清·黄宗羲
- 《小腆纪传》 清·徐鼒
-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着年谱》 清·吴大廷
- 《广卓异记》 宋·乐史
- 《庆元党禁》 宋·沧洲樵叟
- 《廉吏传》 宋·费枢
- 《徐闇公先生年谱》 清·陈乃干
- 《扈从东巡日录》 清·高士奇
- 《明名臣琬琰录》 明·徐纮
- 《明名臣琬琰续录》 明·徐纮
- 《明高僧传》 明·释如惺
- 《昭忠录》 宋·佚名
- 《晏子春秋》 春秋齐·晏婴
- 《曾文正公年谱》 清·曾国藩
- 《朱子年谱考异》 清·王懋竑
- 《李相国论事集》 唐·李绛
- 《杜工部年谱》 宋·赵子栎
- 《杜工部诗年谱》 宋·鲁訔
- 《松亭行纪》 清·高士奇
- 《查东山先生年谱》 清·沈起
- 《殿阁词林记》 明·廖道南
- 《浦阳人物记》 明·宋濂
- 《清代学人列传》 清·佚名
7.杂史
- 《九家旧晋书辑本》 ·汤球辑(清) 杨朝明校补
- 《三国遗事》 明·僧一然
- 《贞观政要》 唐·吴兢
- 《战国策》 西汉·刘向
- 《平宋录》 元·刘敏中
- 《八家后汉书辑注》 ·周天游辑注
- 《松漠纪闻》 宋·洪皓
- 《东观汉记校注》 ·刘珍等(东汉) 吴树平校注
- 《五代史阙文》 宋·王禹偁
- 《戰國策》 ·(漢)劉向
- 《平宋录》 ·(元)刘敏中
- 《安南傳》 ·(明)王世貞
- 《松漠纪闻》 ·(宋)洪皓
- 《贞观政要》 ·(唐)吴兢
- 《契丹國志》 ·契丹国志(宋)叶隆礼
- 《五代史补》 ·(宋)陶岳
- 《大金吊伐录》 ·(金)佚名
- 《北狩见闻录》 ·(宋)曹勋
- 《東觀漢記校注》 ·(東漢)劉珍等 吳樹平校注
- 《八家后汉书辑注》 · 周天游辑注
- 《九家舊晉書輯本》 ·(清)湯球輯
- 《包公案-百家公案》 ·(明)安遇时等编
- 《五代史补》 宋·陶岳
- 《北狩见闻录》 宋·曹勋
- 《太平治迹统类》 宋·彭百川
- 《平汉录》 明·宋濂
- 《庚申君遗事》 清·万斯同
- 《弇山堂别集》 明·王世贞
- 《旧京遗事》 明·史玄
- 《汝南遗事》 元·王鹗
- 《渚宫旧事》 唐·余知古
- 《燕翼诒谋录》 宋·王栐
- 《翰苑遗事》 宋·洪遵
- 《贞陵遗事》 唐·令狐澄
- 《辽纪》 明·田汝成
- 《钱塘遗事》 元·刘一清
- 《革除遗事》 明·黄佐
- 《三国志补注》 ·
- 《前汉书》 ·
- 《史记四库》 ·
- 《史记疑问》 ·
- 《史记集解》 ·
- 《班马异同》 ·
- 《补后汉书年表》 ·
- 《读史记十表》 ·
- 《辽史拾遗》 ·
-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
8.史评
- 《读通鉴论》 清·王夫之
- 《三国杂事》 宋·唐庚
- 《史通》 唐·刘知几
- 《宋论》 清·王夫之
- 《史通》 ·(唐)刘知几
- 《三国杂事》 ·(宋)唐庚
- 《史通通释》 ·(唐)刘知几(清)浦起龙释
- 《读通鉴论》 ·(清)王夫之
- 《宋论》 ·(清)王夫之
- 《三国史辨误》 ·佚名
- 《两汉刊误补遗》 宋·吴仁杰
- 《五代史纂误》 宋·吴缜
- 《后汉书八家辑注》 ·
- 《新唐书纠谬》 宋·吴缜
- 《旧晋书九家辑本》 清·汤球
- 《班马异同论》 宋·倪思
-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清·蒋国祚
- 《中国史学史》 ·金毓黻
- 《中国哲学史》 ·钟泰
- 《六朝通鉴博议》 宋·李焘
- 《历代名贤确论》 宋·佚名
- 《历代通略》 元·陈栎
- 《史书占毕》 明·胡应麟
- 《史纠》 明·朱明镐
- 《史通会要》 明·陆深
- 《唐书直笔》 宋·吕夏卿
- 《唐史论断》 宋·孙甫
- 《学史》 明·邵宝
- 《宋大事记讲义》 宋·吕中
- 《廿二史札记》 清·赵翼
- 《旧闻证误》 宋·李心传
- 《经幄管见》 宋·曹彦约
- 《辽方镇年表》 清·吴廷燮
- 《通鉴问疑》 宋·刘羲仲
- 《金方镇年表》 清·吴廷燮
- 《两汉笔记》 ·
- 《史纂通要》 ·
- 《唐鉴》 ·
- 《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 ·
-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
-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前编》 ·
- 《涉史随笔》 ·
- 《评鉴阐要》 ·
- 《通鉴答问》 ·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
9.载记
-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常璩(晋) 任乃强校注
- 《越绝书》 汉·袁康
- 《吴越春秋》 后汉·赵晔
- 《江南野史》 宋·龙衮
- 《五国故事》 宋·佚名
- 《十六国春秋别传》 北魏·崔鸿
- 《越绝书》 ·
- 《越史略》 ·
- 《邺中记》 ·(晋)陆翙
- 《江表志》 ·(北宋)郑文宝
- 《吴越春秋》 ·(东汉)赵晔
- 《三楚新录》 ·(宋)周羽翀
- 《江南馀载》 ·
- 《江南野史》 ·(宋)龙衮
- 《吴越备史》 ·(宋)范坰、林禹
- 《十六国春秋别传》 ·
- 《北风扬沙录》 ·(元)陈准
- 《殊域周咨录》 ·(明)严从简
- 《三国史记》 ·金富轼
- 《三楚新录》 宋·周羽
- 《中山传信录》 清·徐葆光
- 《北风扬沙录》 元·陈准
- 《十六国春秋》 北魏·崔鸿
- 《南唐书》 宋·陆游
- 《南诏野史》 明·杨升庵
- 《吴越备史》 宋·钱俨
- 《咸宾录》 明·罗曰聚
- 《増订南诏野史》 清·胡蔚
- 《安南传》 明·王世贞
- 《日本国志》 清·黄遵宪
- 《江南余载》 南唐·佚名
- 《江南别录》 宋·陈彭年
- 《江表志》 宋·郑文宝
- 《渤海考》 ·柳得恭
- 《琉球国志略》 清·周煌
- 《翰苑》 唐·张楚金
- 《蒙鞑备录》 宋·孟珙
- 《蜀梼杌》 宋·张唐英
- 《越史略》 越·佚名
- 《邺中记》 晋·陆翙
- 《金小史》 明·杨循吉
- 《金志》 元·宇文懋昭
- 《钓矶立谈》 宋·史温
- 《锦里耆旧传》 宋·勾延庆
- 《高丽史》 ·郑麟趾
- 《黑鞑事略》 宋·彭大雅
- 《别本十六国春秋》 ·
- 《十国春秋》 ·
- 《安南志略》 ·
- 《朝鲜史略》 ·
- 《陆氏南唐书》 ·
- 《马氏南唐书》 ·
10.政书
- 《文献通考》 元·马端临
- 《天朝田亩制度》 清·洪秀全
- 《中国官场学》 ·汪龙庄、万枫江
- 《唐律疏议》 唐·长孙无忌
- 《唐会要》 宋·王溥
- 《通典》 唐·杜佑
- 《宋朝事实》 宋·李攸
- 《历代兵制》 宋·陈傅良
- 《通典》 ·(唐)杜佑纂(繁)
- 《通典》 ·(唐)杜佑(简)
- 《唐會要》 ·(宋)王溥
- 《唐会要》 ·
- 《捕蝗考》 ·(清)陳芳生
- 《續通典》 ·(清)高宗 敕
- 《文献通考》 ·(宋元)马端临
- 《大明會典》 ·(明)李東陽等纂
- 《唐律疏議》 ·(唐)長孫無忌等編修
- 《大清律例》 ·
- 《清朝通典》 ·(清)高宗 敕
- 《安南奏議》 ·(明)不著撰人
- 《大明律集解附例》 ·
-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清)佚名
- 《七国考》 明·董说
- 《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
- 《健余先生抚豫条教》 清·尹会一
-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
- 《元典章刑部》 ·
- 《元婚礼贡举考》 元·佚名
- 《元朝典故编年考》 清·孙承泽
- 《刑案汇览三编》 清·祝庆祺
- 《刑统》 宋·窦仪
- 《北洋水师章程》 ·
- 《北洋舰志》 清·池仲祐
- 《大明会典》 明·李东阳
- 《大清国籍条例》 清·
- 《大清报律》 清·
- 《大清著作权律》 清·
-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 清·张百熙
- 《安徽咨议局章程》 清·
- 《宋会要辑稿》 清·徐松
- 《宋建隆详定刑统 宋刑统》 宋·窦仪
- 《庙学典礼》 元·佚名
- 《康熙政要》 清·章梫
- 《总制浙闽文檄》 清·刘兆麒
- 《捕蝗考》 清·陈芳生
- 《新竹县制度考》 清·佚名
- 《明代律例汇编》 明·
- 《明会要》 清·龙文彬
- 《明宫史》 明·吕毖
- 《晋政辑要》 清·海宁
- 《晚清新编陆军战法兵语字汇》 清·
- 《汉官旧仪》 汉·卫宏
-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清·缪荃孙
- 《清会典台湾事例》 ·
- 《清朝通典》 清·爱新觉罗弘历
- 《清朝通志》 清·爱新觉罗弘历
-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清·
- 《皖政辑要》 清·冯煦
- 《福建省例》 ·
- 《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
- 《续通典》 清·爱新觉罗弘历
- 《续通志》 清·爱新觉罗弘历
- 《营造法式》 宋·李诫
- 《蒙古律书》 清·理藩院
11.职官
- 《学治臆说》 清·汪辉祖
- 《幕学举要》 清·万维鶾
- 《从政录》 明·薛瑄
- 《官箴》 宋·吕本中
- 《佐治药言》 清·汪辉祖
- 《唐六典》 唐·李林甫
- 《续佐治药言》 清·汪辉祖
- 《官箴》 ·(宋)吕本中
- 《唐六典》 ·(唐)李林甫等修
- 《臣轨》 ·(唐)武则天
- 《佐治药言》 ·(清)汪辉祖
- 《三事忠告》 元·张养浩
- 《为政善报事类》 元·叶留
- 《为政忠告》 元·张养浩
- 《为治一得编》 清·何耿绳
- 《事宜须知》 清·延昌
- 《从公三录》 清·戴肇辰
- 《从公录》 清·戴肇辰
- 《从公续录》 清·戴肇辰
- 《从政遗规》 清·陈弘谋
- 《佐杂谱》 清·李庚干
- 《作邑自箴》 宋·李元弼
- 《入幕须知》 清·汪龙庄
- 《六部成语》 清·李鹏年
- 《共城从政录》 清·周际华
- 《刑幕要略》 清·佚名
- 《初仕录》 明·吴遵
- 《初仕要览》 明·佚名
- 《别本刑统赋解》 元·佚名
- 《办案要略》 清·王又槐
- 《励治撮要》 清·张经田
- 《司牧宝鉴》 清·李容
- 《名公书判清明集》 宋·佚名
- 《吏学指南》 元·徐元瑞
- 《吏皖存牍》 清·姚锡光
- 《土官底簿》 明·佚名
- 《在官法戒录》 清·陈弘谋
-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明·王锡爵
- 《外官新任辑要》 清·佚名
- 《天台治略》 清·戴兆佳
- 《学仕遗规》 清·陈宏谋
- 《学仕遗规补编》 清·陈宏谋
- 《学治续说》 清·汪辉祖
- 《学治识端》 清·徐寿兹
- 《学治说赘》 清·汪辉祖
- 《官箴集要》 明·汪天锡
- 《宦乡要则》 清·张鉴瀛
- 《宦海慈航》 清·蒋埴
- 《居官寡过录》 清·胡衍虞
-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 明·佚名
- 《居官日省录》 清·觉罗乌尔通阿
- 《居官格言》 明·佚名
- 《居官水镜》 明·刘时俊
- 《居官镜》 清·刚毅
- 《州县事宜》 清·田文镜
- 《州县初仕小补》 清·褚瑛
- 《州县提纲》 宋·陈襄
- 《州县须知》 清·刘衡
- 《平平言》 清·方大湜
- 《庸吏庸言》 清·刘衡
- 《御制官箴》 明·朱瞻基
- 《政学录》 清·郑端
- 《救命书》 明·吕坤
- 《救荒事宜》 明·张陛
12.目录
-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
- 《中国农业典籍目录》 ·张芳 王思明等
-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
-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
- 《古籍版本知识》 ·
- 《名家推荐的国学书目》 ·
- 《郡斋读书志》 宋·晁公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永瑢
- 《文渊阁书目》 ·(明)杨士奇编
- 《书目答问补正》 清·张之洞
-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张次溪
- 《千顷堂书目》 明·黄虞稷
- 《古刻丛钞》 明·陶宗仪
- 《古逸丛书书目》 清·黎庶昌
- 《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 清·孙冯翼
- 《四部丛刊书目》 清·张元济
- 《好古堂书目》 清·姚际恒
- 《子略》 宋·髙似孙
- 《宝文堂书目》 明·晁瑮
- 《崇文总目》 宋·王尧臣
- 《日本访书志》 清·杨守敬
- 《栋亭书目》 清·曹寅
- 《武林藏书录》 清·丁申
- 《永乐大典书目考》 清·郝庆柏
- 《百川书志》 明·高儒
- 《直斋书录解题》 宋·陈振孙
- 《石经考异》 清·杭世骏
- 《读书附志》 宋·赵希弁
- 《贩书偶记》 ·孙殿起
-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清·莫友芝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清·瞿镛
- 《万氏石经考》 ·
- 《兰亭续考》 ·
- 《兰亭考》 ·
- 《名迹录》 ·
- 《吴中金石新编》 ·
- 《宝刻丛编》 ·
- 《宝刻类编》 ·
- 《嵩阳石刻集记》 ·
- 《授经图义例》 ·
- 《来斋金石刻考略》 ·
- 《求古录》 ·
- 《汉艺文志考证》 ·
- 《法帖刊误》 ·
- 《法帖谱系》 ·
- 《法帖释文》 ·
- 《法帖释文考异》 ·
-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 ·
- 《石刻铺叙》 ·
- 《石墨镌华》 ·
- 《石经考》 ·
- 《竹云题跋》 ·
- 《籀史》 ·
- 《绛帖平》 ·
- 《舆地碑记目》 ·
- 《遂初堂书目》 ·
- 《金石史》 ·
- 《金石录》 ·
- 《金石文字记》 ·
- 《金石文考略》 ·
- 《金石林时地考》 ·
- 《金石经眼录》 ·
- 《金薤琳琅》 ·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
13.纪事本末
- 《浙东纪略》 明·徐芳烈
- 《三朝北盟会编》 宋·徐梦莘
-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
- 《三朝北盟会编》 ·(宋)徐梦莘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宋)杨仲良
-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清)戴名世
- 《嘉定屠城纪略》 ·嘉定屠城紀略
- 《江变纪略》 ·(清)徐世溥
-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清)诵清堂主人
- 《浙东纪略》 ·(清)徐芳烈
- 《三藩纪事本末》 清·杨陆荣
- 《东林始末》 明·蒋平阶
- 《东林本末》 明·佚名
- 《会匪纪略》 清·孙衣言
- 《元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
- 《嘉定屠城纪略》 明·佚名
- 《固山贝子平定三郡纪略》 清·周声炣
- 《平台纪略》 清·蓝鼎元
- 《平回纪略》 清·佚名
- 《平定三逆方略》 清·勒德洪
-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清·戴名世
- 《拳变纪略》 清·佚名
-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
- 《江变纪略》 清·徐世溥
- 《滇考》 清·冯苏
- 《炎徼纪闻》 明·田汝成
- 《粤匪犯湖南纪略》 清·佚名
- 《粤逆纪略》 清·佚名
- 《续明纪事本末》 清·倪在田
- 《蜀鉴》 宋·郭允蹈
-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清·诵清堂主人
- 《遇变纪略》 清·聋道人
- 《避寇纪略》 清·程畹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清·
- 《鸿猷录》 明·高岱
- 《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
- 《宋史纪事本末》 ·
- 《左传纪事本末》 ·
- 《平定两金川方略》 ·
- 《平定准噶尔方略》 ·
-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 ·
- 《绎史》 ·
- 《绥寇纪略》 ·
- 《通鉴纪事本末》 ·
- 《钦定兰州纪略》 ·
- 《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 ·
- 《钦定平定金川方略》 ·
- 《钦定石峰堡纪略》 ·
14.诏令奏议
- 《明太祖宝训》 ·
- 《刘壮肃公奏议》 清·刘铭传
- 《大义觉迷录》 清·爱新觉罗胤禛
- 《三朝圣谕录》 ·(明)杨士奇
- 《包孝肃奏议》 ·(宋)包拯
- 《大义觉迷录》 ·(清)雍正皇帝编纂
- 《三朝圣谕录》 明·杨士奇
- 《东溟奏稿》 清·姚莹
- 《两垣奏议》 明·逯中立
- 《两河经略》 明·潘季驯
- 《乙卯入国奏请》 宋·沈括
- 《元代奏议集录》 元·
- 《关中奏议》 明·杨一清
- 《刑科婚姻类提要》 清·
-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 ·
- 《勘处播州事情疏》 明·何乔新
- 《包孝肃奏议》 宋·包拯
- 《卢乡公牍》 清·庄纶裔
- 《台案汇录丁集》 ·
- 《台案汇录丙集》 ·
- 《台案汇录乙集》 ·
- 《台案汇录壬集》 ·
- 《台案汇录庚集》 ·
- 《台案汇录戊集》 ·
- 《台案汇录甲集》 ·
- 《台案汇录癸集》 ·
- 《台案汇录辛集》 ·
-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清·吴赞诚
- 《垂光集》 明·周玺
- 《孙毅庵奏议》 明·孙懋
- 《安南奏议》 明·佚名
- 《宋大诏令集》 宋·佚名
- 《岭海焚余》 明·金堡
- 《左史谏草》 宋·吕午
- 《左文襄公奏牍》 清·左宗棠
- 《御制孝慈录序》 明·朱元璋
- 《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 ·
- 《明世宗宝训》 ·
- 《明仁宗宝训》 ·
- 《明光宗宝训》 ·
- 《明太宗宝训》 ·
- 《明孝宗宝训》 ·
- 《明宣宗宝训》 ·
- 《明宪宗宝训》 ·
- 《明武宗宝训》 ·
- 《明熹宗宝训》 ·
- 《明神宗宝训》 ·
- 《明穆宗宝训》 ·
- 《明英宗宝训》 ·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 清·李之芳
- 《杨勇悫公奏议》 清·杨岳斌
-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
- 《清太祖高皇帝圣训》 清·爱新觉罗弘历
- 《清奏疏选汇》 ·
- 《潘司空奏疏》 明·潘季驯
- 《玉堂公草》 明·高拱
- 《福建台湾奏摺》 清·沈葆桢
- 《范文正奏议》 宋·范仲淹
- 《讷谿奏疏》 明·周怡
- 《谕对录》 明·张孚敬
- 《谠论集》 宋·陈次升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清·
- 《雍正朱批奏折选辑》 清·爱新觉罗胤禛
- 《龙源夜话》 清·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