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结构---承句
诗的结构---承句
承,在绝句中是第二句;在律诗中是第二联,颔联。
好的承句一般来说比较少,为什么呢 ?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写绝句,重心在结尾,写律诗,重心相对前移了。律诗一般在两联。
诗学概要里说到:
诗之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之妙。
承句的主要作用在于连贯气脉,使诗读来应该流畅、酣畅。承句的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也对应了上面的“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
上次我们说了起句有多种起法,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其表现力不一样,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把过度的任务全部交给下句或下联了,这就要求承句对上句的表现做出修正。或者做出补充。
如果起句是暗起,承句就担负说明的作用。
举例说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这个起句就是暗起,只是说明了作者的处境。
在看承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则进一步说明了心境,与上句的关联很紧密。
为什么说紧密了。一个人在异乡,总是会想念自己的家乡,一碰上节日这种相思更家迫切 。
所以说承句承的相当紧密,上句可以联想到下句。
承句要承的贴切,自然。这个理解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之妙。”这句话说明了承句的写法 `
还是举例
初到黄州-东坡的诗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自笑平生为口忙”,是苏轼的牢骚语,被贬黄州,也是因言论惹祸,他归咎为口,这里的口可以理解为吃,也可以深解为言论和思想,双关。 很有意思的一句。
我们在看他的承。。。。“老来事业转荒唐”,秉性如此,到老来更加吃亏在嘴上。前面说吃亏在嘴巴,后面还是这样说。这个就是承,很流畅的 ,没有一点点脱节 。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紧承上联的为口忙,但又巧妙的表现了黄州的风景,是所谓的“引事列证”。
结句还是说到了吃。为什么呢 ?
作者在这里 我这一张口 就喜欢乱吃,乱说,你们能怎么着我吧 。不就是烂命一条吗 ` `多形象` 豪放 。。。。。。所以呢 写绝句承一定要紧,要巧。律诗第二联要放的开。一气贯注是承句的最终目的。诗的气脉是否流畅,描写是否生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气贯注是否巧妙。也就是承句用的好不好。
古人说过
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
骊龙非常有趣,借日月精华炼成一个大宝珠,天天把玩,其他没有宝珠的水族就憋着抢,骊龙只好抱紧,但又经常想要炫耀,有时候还故意抛向天空,所以是“抱而不脱”。
我们要这样理解 ,承句太紧则表现不出诗的精练,太松则又有脱节,草蛇灰线的作用在于要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诗学概要里还说:
次联大体承起联缓急而来,法贵和平匀称,急者宜纡缓之,缓者宜坚挺赴之。
举例;
扬州--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首联明起,写扬州的春景。次联承首句联缓缓说来,首联是个大体的景色, 次联写具体了。
我们要看缓急两个字。先来个大景色,在来小景色慢慢陈诉。这个就是缓急。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这里转句很有趣哦,前面写扬州风景美丽,这里呢一转转到人文上。扬州女子过去多是学艺,然后去讨生活,学不会唱曲的就做卖花姑娘。所以自唐以来,扬州就给人以奢华、温柔的感觉。有例子为证:十年一觉扬州梦---出自杜牧。所以扬州梦我们以后写诗也可以借用,形容奢靡。所以这个诗的主题也出来了,扬州奢靡之地。
承句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经纬之。
诗学概要里还说了;景为实,情为虚,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收生动空灵之致,与渊永超迈之妙。主要的就是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
什么意思呢 ?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没有生动空灵的感觉 。就是要虚实结合。所以这里就不是技法的问题。这就要求诗人的眼界和手法都要宽,要多样,想象力要丰富。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的主要意思就一个怨字。起字却不写怨,而从不知愁叙起,用凝妆上楼以衬映出不知愁之意态。这个就用到了想象 。
凝妆,很庄重的打扮。一个年轻的留守MM,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登上高高的翠楼,意在突出“不知愁”,语气流畅连贯,情景自然真切。
这个承句就很完美`。承句就这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