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的老白茶、普洱、黑茶、岩茶耐泡,洗茶两遍也不会浪费?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被朋友约出去喝茶,同一茶桌上还有一位新面孔。
据朋友介绍,这是他的老同学,今天刚好出门偶遇,就邀过来一起喝茶。
简单打过招呼过后,那位老同学拿出了一泡2009年的老白茶,用双层泡袋包装着,显得特别精致。
“这是别人送给我的,还没打开喝茶,今天开场先喝一泡白茶解解腻。”
说完,他就顺势拿起桌上的剪刀,剪开了袋口,倒出干茶。
还没等众人赏过干茶,他直接往盖碗内注水,单刀直入进入冲泡流程。
第一道茶汤,他照例倒了洗茶。
再接着,第二道茶汤冲出来后,同样直接倒了不喝。
按那位老同学解释,他已经喝了十多年茶,觉得老白茶都挺耐泡的,洗茶两遍也不可惜。
原话共有30个字,内容是:
“粗枝大叶的老白茶、普洱、黑茶、岩茶耐泡,洗茶两遍也不会浪费。”
听到这话,村姑陈犯了职业病。
那句短短的喝茶心得感慨,细究起来,足足有3条明显的常识误区啊!
《2》
第一,老白茶、普洱、黑茶、岩茶≈粗枝大叶?
不不不。
别的不说,光是老白茶原料粗老这一说,就明显不对。
从概念定义看,按圈内约定俗成的理解,老白茶指存放3年及3年以上的白茶。
老白茶与白茶种类无关,而与存茶年份有关。
寿眉可以存成老白茶。白牡丹与白毫银针同样也能慢慢存老。
白牡丹的原料采摘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标准,叶片细窄,形似柳叶,衬着芽头格外饱满多姿。
而白毫银针,则以芽为贵,没有叶片,没有茶梗,芽头旁紧紧贴着小叶壳的银针,一旗一枪特征显著,芽头粗壮,白毫密布。
显而易见,白毫银针也好,白牡丹也罢,它们丝毫的外观丝毫与粗枝大叶沾不上边。
而且即便是寿眉,也并非全都是梗粗叶大的款型。
比如,春寿眉。春白茶里春寿眉紧接在白牡丹后采摘,在它的身上,延续着春茶细嫩娇俏的特点。
翻出一罐2020一级春寿眉,那款名唤“花弄影”的大爆款,它的芽叶整齐,芽头完整,叶片略宽,叶片和叶片之间的距离小,且采摘日期比较靠前,拥有与白牡丹极相似的品相。
或许到了别处,这样的春寿眉,会被人标注成“三级白牡丹”上架销售,获取更高的利润。
但从采茶标准看,它却实打实归入为寿眉这一类,不应该卖出白牡丹的身价。
这款拥有与牡丹相似外表,且花香温柔,汤感淳和的一级春寿眉,即便是存放多年后,将它存成了老白茶。它也断然不会和“粗枝大叶”扯上关联。
换言之,老白茶=原料粗老的茶,这样的旧观念旧思想,该要更新啦!
《3》
第二,粗枝大叶的茶,普遍更耐泡?
这样的想法与理解,并不靠谱。
耐泡与否,往往是检验一款茶叶品质的标志之一。
花同样的价格买两款不同的茶,前者没泡三冲就变淡,一个下午要换3、4次茶,一整罐茶喝不了几次就见底。而后者至少能泡到十冲以上,一泡茶喝上一个下午也没有泡淡 ,泡到后几冲时,浸出来的茶汤滋味仍旧韵致十足。
显而易见,后者耐泡的茶更能讨人欢心,且喝茶性价比更高。
说回正题,“原料越粗老的茶更耐泡,用料越细嫩的茶一点都不耐泡”,这样的想法到底错在了哪?
最直接一点,在于没有捋清影响茶叶耐泡度的相关因素。
一款茶耐泡与否,和品质高低有关,而与原料老嫩关联不大。
产区环境优越的好茶,像西湖龙井、桐木金骏眉、牛栏坑肉桂、 太姥山高山寿眉、老班章生普等,无一不是内质丰沛的款型,茶青品质出色,内在茶味积累丰富。
有了好茶青,再加上精湛的制茶工艺,能为一款好茶的品质成型打下基础。
当一款好茶加工成型出来,后期的运输、包装、仓储等环节,一步也不能错,保存得当,才能延续一款好茶的优秀品质。
产区好,工艺精,储存到位的好茶,内质丰沛。
泡茶时,内在茶味物质缓缓浸出,一如细水长流,自然显得更加“耐泡”。
反之,如果一款茶的品质不到家。要么先天产区出身不佳,茶树生长过程养分积累有限,茶青原料品质逊色;要么制茶加工时,出现重大缺陷,导致内在养分积累受损;要么后期仓储时,将茶叶存坏了,跑气变味受潮,内在养分大为受挫。
在品质方面硬实力不过关的茶,当然不耐泡。
不然,用日光萎凋的白毫银针PK人为渥堆做旧的老寿眉;用正宗桐木老丛红茶PK福云六号仿制的盗版金骏眉……
毫无疑问,是前者胜出。
好茶拥有比劣质茶更耐泡的先天资本,而所谓粗枝大叶的茶叶更耐泡一说,经不起仔细推敲!
《4》
第三,越是耐泡的茶,洗茶两遍也不怕浪费?
这样想,其实不妥。
结合前一段内容看,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到位的好茶,拥有“耐泡”资本实力。
而在喝茶时,将这样的好茶洗茶两遍再喝,确实太浪费。
首先,知根知底的好茶,本身没有洗茶必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喝茶前要不要洗茶,在茶圈内众说纷纭。
站在客观立场看,品质过硬的好茶,没必要洗茶。
产区环境生态好,空气洁净,远离污染,且制茶加工与后期仓储规范的好茶。用一句话概括,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样一杯干净的茶,完全可以不洗,直接泡来就喝。
其次,内质丰沛的好茶,第一冲茶汤风味尤为精彩。
从茶味物质的浸出规律看,一开始冲泡时,干茶与沸水相遇,金风玉露一相逢,滋味浸出更丰富。
头道茶汤内,往往饱满茶氨酸、可溶性糖等养分风味物质,茶味尝起来清润爽口。
如此一杯好茶,平白以“洗茶”名义倒掉不喝,实在浪费。
最后,从常规逻辑看。
“品质好、内质充足、格外耐泡的好茶,洗茶两遍不担心浪费。而品质一般,内质寡淡,冲泡时不到三、四冲就变淡的劣质茶,洗茶反而显得可惜。”
按这样的想法,显然本末倒置!
好茶没有洗茶的必要,倒掉头道茶汤,会影响完整的品茶流程。
而劣质茶本身就不提倡多饮用,更何况是不洗茶直接喝?
《5》
喝茶时,不能以貌取茶。
老白茶,普洱、 黑茶、武夷岩茶等,它们拥有无限精彩的外延,用“粗枝大叶”概括形容,太过片面。
再加上,“原料粗老的茶叶更耐泡”一说,现实中往往也站不住脚。
至于说,耐泡的好茶,不用担心洗茶会浪费。
认真说起来,“洗茶”不是喝茶过程的必需仪式。
用热水快速将干茶冲泡一遍,根本达不到“洗干净”的目的。
品质放心的好茶,没有洗茶必要。而劣质茶即便是洗茶多遍,也改变不了本质。
既如此,喝茶时不必过多纠结洗茶与否,选对好茶才是关键!
又是新一年,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日日享好茶,才是赏心乐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