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35 | 真正的学问
真正的学问
当年有段时间,比较流行情商和智商的说法。大概是意思是智商指学习的本事,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智商高;而情商是代表一个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控制,社会流行的说法是对于一个想要在事业方面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情商远远要比智商重要。这个说法是建立在对人情和人性的把握,有其道理。其后一段时间,关于情商的书籍和培训层出不穷,因为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情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要智商不算很差就可以。所以有不少人把情商认为真正的学问,智商不过是代表知识。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才华?很多人都认为琴棋书画、文章音乐舞蹈等便是才华,这些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但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在历史上有作为的人,大部分不是因为这些引人关注的才华,如果是因为才华,那才华不过是工具,但才华本身并不是值得显耀。而大众理解的学问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意思,有时指获得功名的本事,有时指获得财富的本事,有时指办事的能力,等等。不过在了凡看来,真正的学问并不是这些。
云谷禅师告诉了凡:“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云谷禅师还特别指出,凡有祈求,都应该从“无思无虑处感格”,简单来说就是不动心或不动念。凡人都会是有所求,一心求善是君子,而无求之人则可入圣贤一流人物。这里的“先天之境”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一个人无论通过什么办法(当然每个人的办法都不一样),只要能够认识到本来面目的就是真正的学问。很明显,真正的学问并不是向外追求获得什么,而是朝内去发现自己。按照云谷禅师和了凡的感悟,假如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注定的。“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一个人在认识自己本来面目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值得骄傲;而在认识自己本来面目之后,才能真正创造价值。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认识自己,而要认识自己,大多数人都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和特殊的有所求的过程,又可以说是修的过程。不过,按照《心经》所说的,任何一个人的德性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努力修,不增加一丝一毫,懒惰行,不减少一分一毫。那为什么还要提倡,要通过努力修行从而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呢?
学习才艺可以作为修行的方式,而且修行从来没有固定的项目。不过大多数人年轻的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常常认为“世界那么大,所以想去看看”,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各种才艺、参加各种补习班上争先恐后,从来都是舍得下功夫,但外在的一切不过是工具,不能把工具作为目的。一个人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学习哪一项技能、使用哪一种工具,目的都应该是一样,那就是如何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做到了便可以说有真正的学问。由此可见,真正的修行都是围绕真正的学问而展开,不为其他所动。修行就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是为增加什么或者舍弃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真正的学问,其他一切都是枝节,当然也通过枝节也可以认识自己,从而获得真正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