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之罪:高清,是对神圣性的亵渎,是虚伪的美化
这是单华伟的第三百一十二篇原创文章
清晰与完美
今天的人对高清有一种狂热,我们需要大量的“高清”之物:高清的镜子,高清的手机和电脑屏幕,甚至很多衣物与物件的材质,都要呈现出高清的质感。
在曾经的文章里,笔者讲到把自己看得“太清楚”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会经常强调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但太注重自我认识,把太多眼光放在自己身上,你最终看到的,一定是一个被美化的自己。
在这里,也有类似的逻辑,今日的社会大量的高清之物,并不是为了“清晰”本身而存在,追求清晰,是为了清晰地呈现出那种被美化的,虚假的所谓完美状态。
艺术家从来不画毛毛虫和大便,因为让人产生恶心感的东西很难进行艺术加工。
同样的,高清之物,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去搜罗那些光洁无瑕的东西,然后进行美化加工,并按照你希望的样子,把它呈现给你。
这些东西并不抽象,要理解也并不难,只要想想当今手机的自拍功能便好:优化的镜头、屏幕闪白补光、算法优化光线和色彩、磨皮瘦脸等等一系列的操作。
是的,要“美美哒”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生命的本真状态,怎么可能全部都是美美哒的东西?怎么像一张精修的自拍一样,没有任何瑕疵?
一定,是有一些让你感到不适的东西的,而这些东西,便和那些美的,赏心悦目的东西,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
而把这些东西隐藏起来,便是生命本身的沦丧。
亵渎神圣
结论很明显:高清和美化,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不同两面。
不过,高清的“罪”,远不止于此,当一切都要被“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即使没有美化,那也会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
今天的社会中,关于“要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的声音,是很有言论市场的,什么东西大家都要扑上去吃干抹净。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对明星的五官、面相,生活琐事、情感纠纷、多少年前的黑料,都高度关心。
对待一幅艺术作品,或者一部影视剧,大家关注的角度也非常奇特,比如哪里哪里的技术和细节很“高级”,人们对这些东西关注,已经超过了对作品本身整体性价值关注。
还有各种抓住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疯狂意淫的所谓“细思极恐”,也往往能掀起不少风浪。
这种追求“高清”,追求“清晰”的需求,其本质就是一种亵渎。
在曾经的艺术中,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当你看到一副典型古典绘画中的女性的脸庞的时候,你会看到一种神韵,看到一种似曾相似的,非真实的感觉。
今天的人看人不是在审美,而是在亵渎,一谈到美女,我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所谓标准,脸需要是什么什么样子,身材需要是什么什么样子……
而博物馆在展示亵渎这方面,更是无人能及,原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肢解”在你面前盛放着,供你观看。
同时,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会深感他们的生活“落后”,拿着手机,我们都有一种无所不能的,通天地的,如同神一般的感觉。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优越感中,世界没有了丝毫的神圣性。
总之,一切都被消解,被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美和生命力,从来都是在一种模糊和多样性中存在的。
而高清的世界,都是清清楚楚的,不提供任何其他可能,它是对思维的扼杀。
(全文完)
--------------------
我是单华伟,一个看书和写作的人,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个赞吧,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