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49: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6.29)
中,恰到好处,无过不及。庸,是平常。《集注》里面引程子的话说: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世人往往执着于新奇事物,走极端,而忽略了最基本的道理、常识。道理往往都蕴含在平淡无奇之中。如果人生能遵循常人之道,凡事恰到好处,那也不简单,会取得不一样的成就。中庸是一种最平常也是最高的境界。
人生的常态需要合适且切实可行地走下去,而不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毕竟人生并非小说,时刻都需要冲突与高潮。然而太多的人,急于求成,走极端,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礼记·中庸》有言: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知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当然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墙头草,中就是有标准、有原则。《松阳讲义》中言:
学者读这章书,需要用力变化气质,扫除物欲,必求至于中庸而后止。不可自谓曾用过几分敬谨工夫,幸免于小人足矣,即稍有过、不及亦不妨事,吾人学问过了小人一关,又须要过众人的关,方成得个人。
唯有把握了中庸之道,才有可能权变。有原则有权变,才是中庸。只有原则或者只有权变,都是走极端,不可取。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温故知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