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记忆里的年味【征文】

 记忆里的年味

金彦学||甘肃

小时候,家乡位于偏远的甘肃榆中北山农村,在那个缺吃少穿、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过年似乎成了每个小孩子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到了冬天,万物凋敝,一切农活都闲了下来,乡下农村的生活由动态变为静态,似乎进入了一种单调而乏味的状态,尽管北风呼啸、天地一片苍茫,但盼望着过年的心情时时萦绕在我们每个农村孩子的心头。过年了,又可以穿上母亲为我们精心缝制的新棉衣棉裤,还有母亲在一年农闲时一针一线做的纳底棉布鞋,又可以吃上各种虽然简单但却充满年味的可口美食,过年的各种滋味回味无穷,一想起来,就如同窑洞炉子里那炙热的炭火和热炕,一股暖流总会时时温暖着我的全身。

进入腊月,农村的年味就一天天浓了起来,整个村庄都会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之中。“杀年猪”是每个农村家庭进入腊月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对于农村每个家庭来说,一年之中能喂养一头大肥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农村人腊月里见了面都会相互问一声对方家的猪杀了多少斤肉,是肥是瘦都要问个清清楚楚。在大家的观念中,饲养一头又肥又大的猪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体现出一家人平时的生活水平。杀猪看似是个粗重的体力活,实际也是个精细的技术活。在杀猪的前几天,主人们都会一一上门去邀请村里好的屠夫和青壮年,并约定好时间到自家来杀猪。屠夫按照惯例,会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和准备要求等,譬如杀猪的前一天晚上不能给猪喂食,便于第二天开膛破肚时清肠,要提前烧好足够的开水用于烫猪脱毛等等,对于主人们来说,都会一一按照屠夫的要求去准备,不能有丝毫闪失。对于屠夫来说,只有杀猪刀是自己准备的。在约定杀猪的某个清早,屠夫和几名青壮年都会三三两两的来到主人家里,主人们会招呼着大家先上炕喝罐罐茶吃馍,边吃边商量杀猪的相关事宜,期间大家自然是谈笑风生,谈论自家喂养的猪肉货真价实,今年城里的猪肉又涨价了,城里某某地方又发现垃圾猪了等。

每当杀猪的日子,父母便会在大清早叫我们起来,让我们做些零星的准备工作,如摆放杀猪的案桌、捆绑绳,用于烫猪的大铁桶等。事实上在每个杀猪的前夜,我们也几乎是兴奋不已,几近失眠的,因为终于可以好好吃一顿鲜香的猪肉了,在一年中吃不上几次肉的年代,想起来馋的流口水也是常有的事。杀猪是最热闹也是最“凄惨”的时刻,几名青壮年冲进猪圈对猪进行围攻,有空手赤拳的,有手拿套绳的,有喃喃自语仿佛进行安慰劝说的,如果屠夫是年级较大的,一般只是“袖手旁观”的吐着烟圈儿的。一般较肥的猪力量大,不容易被治服,较瘦的猪很快就会被治服。不容易被治服的猪在大家的围攻之下,不一会也是精疲力尽,躺在地上喘着粗气,大家一哄而上捆绑到案桌上,手法娴熟的屠夫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手起刀落结束猪的生命,当然也偶有学徒杀猪不成功,明明看着猪血流尽,大家松手后猪一翻身逃跑的事,给腊月的农村增添无限乐趣。每当此时,我们便站在一旁开心的看着烫猪、剃毛、开膛破肚等杀猪全过程,感觉趣味无穷。在那个没有冰箱和冷柜的年代,整头猪被大卸八块后,肥瘦相间的大块鲜白猪肉只能被暂时存放在院内墙角搭起的土墩上,然后用塑料覆盖在上面,腊月寒冷的天气很快会将猪肉冰冻起来,一般在室外存放两个月没有问题。同时为了便于猪肉存放,杀完猪的第二天,家家户户都会捡一些大块的肉切成筷子头大小的肉丁,然后开始架着锅在自家的火炉上炼炒肉臊子,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飘荡着肉的浓香味道。炼炒好的肉臊子会存放在一口大缸里面,最上面用一层厚猪油封住,类似于现在的真空包装,一年里都能保持肉质的新鲜,用的时候用锅铲铲出,肉臊子既可以调汤,也可以用来炒菜。猪的全身似乎都是宝,猪血和荞面搅拌后,在正月里可以做成香味四溢的猪血荞面煎饼,是招呼客人的上等佳肴。新鲜猪肉片炖炒白菜粉条配上刚出锅的热腾腾的花卷更是让人垂涎三尺。每家杀完了猪,就要招呼帮忙的人好好吃一顿,直到每个人吃的满嘴流油为止。杀完了猪,按照传统习俗,屠夫要将猪的“晃圈”(脖子)带走,看着屠夫手里提着晃圈,三步两甩悠闲自得的离去,每个小孩都会跟在后面起哄,充满了欢乐。而猪鬃和猪毛也是我们哄抢的宝贝,因为等过了年,男孩子们可以用它来换取走村串户的货郎担子里五颜六色的糖丸或吹的嘟嘟响的小号,女孩子可以换取各式花样的头绳或小镜子。

杀了猪,这年就算正式开始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要祭灶,也就是送灶的日子,家家户户在灶台前摆放供品,燃黄纸敬香,随着祭灶的鞭炮声,按照流传习俗,灶君作为一家之主,在这一天要“上天言好事”,在正月初一清早家家户户还要接灶,灶君要“回宫降吉祥”,护佑全家人四季平安健康。小年过后,家家户户烟囱里每天都开始炊烟袅袅,大家都开始赶做年馍。那时候没有现成的菜籽油可买,家里用的菜籽油都是用自家地里种植的油菜花、胡麻等油料作物,然后在村上的榨油坊里压榨的,现榨的油味道醇厚绵长、香气扑鼻,在做年馍的时候再加点猪油,做出来的油饼和油果子香酥爽口,油而不腻。还有用提炼猪油后的油渣子和白糖包的糖包子也让人回味无穷,做出来的油饼和油果子、包子、花卷等都储存在窑洞后面的一个大缸里,用脸盆盖住缸口,吃的时候随时取用。正月里来了拜年的亲朋好友,都会招呼着赶快上炕,放上炕桌,上面一般都会摆上油饼、油果子和花卷等招待客人,还有那炉子上熬了又熬,香气四溢的罐罐茯茶。

腊月里磨面和压长面是过年里准备主食的最重要的事了,记得每年腊月刚过,父母都要带领我们用架子车拉着一袋袋秋收后散发着麦香味的小麦,披星戴月的到十几里外的一个村镇上去磨面,因为那是附近乡村唯一的一个电磨坊。每到腊月,十里八村家家户户都拉着粮食赶来磨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袋袋的小麦像小山似的堆积在场院里的各个角落,等待着变成一袋袋好吃的面粉,有时候一等就是两三天才能轮到自家的粮食上磨,但是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愉快的,沉浸在即将到来的年味中。磨好了面,就要压长面了,长面又名长寿面,和年馍一样,是过年必备的主食。压长面也是需要排队的,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通电,记得每个村庄里某一家一般会有一台人工压面机,家家户户都要拉着刚磨好的头等面粉去通宵达旦的排队压面。压面真的是一个体力活,一人和面,一人用手吃力地转动压面机好几圈,才能压出那一把把长面。每当天亮时,汗流浃背的我们总会拉着一箱箱压好的长面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吃着母亲下好的长面,闻着浓浓的面香味,没有一丝疲惫,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长面压回来后,因为是湿面,一般要在窑洞的地面上铺上一层报纸,然后把一把把的长面一字排开整齐地摆放在报纸上晾干,过些日子成为干面后再拾进纸箱里码起来,便于长时间保存。正月里吃长寿面,寓意是不言而喻的,正月里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戚邻里,下长面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下好长面后,用猪肉臊子、鸡蛋花、葱花、粉条,各类调料和酸汤勾兑的浓汤反复冲几遍再浇入浓汤,感觉是世间最好吃的面了。

每年的置办年货都是在腊月二十七八进行的,父亲会带领我们姐弟三人去七八里之外的乡镇集市置办年货。因为物质匮乏,乡镇百货商店里仅有水果糖、核桃、瓜子、花生、柿饼、白糖、冰糖、点心等几种年货。除了这些,还要用自带的塑料壶称好几斤酱油和点灯用的煤油,买够足量的用于写春联的红纸、打好的五颜六色的门钱、印好的门神贴画、几串写着浏阳牌的鞭炮,父亲还要在熟人的小卖部里买上两条类似海洋牌或大前门牌的香烟,我们才会满载而归。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了,一清早,父亲母亲就开始打扫庭院,听着外面父亲母亲用扫帚扫地的声音,我们一骨碌就会从热炕上翻起身来,就看见炕沿上放着母亲前一天晚上从炕上的三头柜里取出来的崭新的棉衣棉裤,还有新的棉鞋,按照习俗,大年三十才能够穿新衣服,所以母亲在做好后就一直放在柜子里。穿戴整齐后,我们就会在房前屋后,院子里兴奋的跑来跑去,穿着合身又凝聚着母亲一年心血的新衣新鞋,心里暖意融融。

午饭过后,就要开始贴春联了,这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一人端着熬好的浆糊,一人在春联后面抹好浆糊后开始张贴,一般先从大门开始贴,依次为堂屋、厨房、大窑(大窑洞)、尕窑(小窑洞)等,大门的春联一般写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堂屋和其他窑洞门口一般也都贴着寓意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或四季平安健康的春联。另外牲畜的圈门口一般也会贴上寓意牲畜旺盛等的春联。看着火红的春联、五颜六色的门钱、威武神明的秦琼敬德门神都到位后,父亲还会仔细检查一遍是否有春联上下联贴反或贴混的情况,确认无误后,然后会拿出买好的鞭炮,挂在门前的老榆树枝叶上,用香烟点燃,在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后,年就这样到来了。

贴完了春联,按照传统习俗,家家户户老小还要提着包括年货在内的祭祀的各种用品,翻山越岭到祖先的各个坟头进行祭奠,一年到头,也是在用这种方式深情告慰已经逝去的亲人,共度春节。在那个没有电灯照明的年代,除夕夜晚上灯的时刻也十分重要,家家户户都会拿出搁置了一年的用纸糊的各式各样的灯笼,里面点上煤油灯,然后放在院落的中央、悬挂在大门口和堂屋房檐下,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任其每夜亮到天明才能熄灭。掌灯后,年夜饭也就随之开始了,按照传统习俗,全家要吃饺子,象征团团圆圆。午夜后要啃猪骨头,看着大盆的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猪骨头端上了炕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边聊边吃,畅谈一年里庄稼收成和喜闻乐见,回味无穷。大年初一有早起吃长面的习俗,早起寓意一年之中会一马当先,事事先拔头筹。接完灶,吃完长面后,就开始相互拜年了,村里的晚辈一般会登门向本门长辈以磕头方式拜年祝福,长辈一般会向晚辈给予适当的压岁钱答礼。

拜完年后,小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就到来了。父亲会给我们姐弟三人每人分发一串一百响的鞭炮,我们舍不得一次燃放,便每人点燃一柱香,然后把鞭炮一个个拆下来,一个个单独燃放,听着院落里不时的清脆响亮噼啪声,闻着那充满年味的火药味,愿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刻。我们还流行一种叫做“绊炮”(摔炮)的玩法,就是用架子车轮毂上的铁辐条做成三角形形状,把火柴头里的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放到螺帽里面,随着螺帽里的化学物质和另一端头在石头上的猛烈撞击,便发出啪的爆炸响声,小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成年人们则喜欢聚在一起玩一种叫做“掀牛九”的牌术,农村也叫“骂牌”,有时候掀得天昏地暗,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着大家手里花花点点的牛九牌,听着嘴里喊着“出牌,掀一哈”“刺倒了”“牛劲头”等专业术语,趣味横生。

正月初八后,附近一些人口较多,生活条件较好的村里会组织玩社火,唱大戏,然后到附近每个村社进行表演,每当此时,便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那时候玩社火的和唱戏的装备服饰虽然较为简陋,都是业余表演,但每到一个村社,都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每个村庄都会组织大家接社火,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接社火习俗和寓意很多,每个人都希冀社火的热闹能给村子里带来平安富贵吉祥,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没有电视等娱乐形式的年代,正月里在黄土夯实的戏台上观看一出秦腔折子戏表演,曾是多少老年人梦寐以求的喜事。

正月十五跨火堆似乎是在为一个年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样按照习俗,这天白天,家家户户的青年人都会背上背篼上山爬洼去拾捡干柴薅草,用于晚上跨火堆。晚上夜幕降临,在自家大门口点燃几个火堆,大人小孩轮流着跳越火堆,寓意祛除来年晦气,一年事事顺遂。每当火堆燃烧完后,家里年长者便会拿起铁锹或木掀,铲起灰烬扬向天空,从零星飘落的火星形状里察看来年哪个庄稼会丰收,便于农作物的春耕,这种几百年来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九十年代初,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和我们外出求学工作,我们举家搬到了家乡的小县城,县城的年味比起乡下农村的年味,多了些许喧嚣和热闹,但是少了诸多的习俗讲究,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每到腊月一过,县城就开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县城的每条街道似乎都成了年货街,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年,每年春节前回县城过年,我们都会照例陪着父亲母亲走遍每条街道去置办年货,吃穿的大部分都用钱来购买。岁月不饶人,父母一天天老去,而我们也已不再是懵懂少年,姐弟们都早已成家立业,转眼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大家经济都很宽裕了,每年置办的年货也越来越多,而逝去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乡下农村也早已通了电,一切都大变了样。每当置办完年货,坐在楼房里望着窗外街市的车水马龙,听着外面熙熙攘攘的喧闹声,还是会不停的回想起小时候乡下过年的情景和回不去的一切,还有那浓浓的年味。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金彦学,甘肃榆中人。历经十六年戎马生涯,现供职于兰州市政府某部门。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作品散见于各文学网站和微信平台,省市报刊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隔窗听雨丨年前年后(上)

    年前年后(上) 作者:隔窗听雨 临近春节,时下好像并没有添加更多的欣喜,无论大人.小孩,也不会为此为之雀跃.振奋,毕竟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十分富足,人们对年节的期盼远不如从前. 说到从前,要追溯到很远, ...

  • 乡情琐忆‖屠夫轶事

    ​邻人张屠夫,买猪.杀猪.卖肉--里里外外全靠自己,在寿光,把里里外外一人干活叫做"单上单下". 张屠夫一般是上午赶集卖肉,下午走街串巷买毛猪,晚上杀猪,如此循环. 屠夫好酒,下酒 ...

  •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5):杀年鸡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5):杀年鸡 文|01一线 小时候的我们渴望过年,那时常听大人们讲,过年是一家团圆欢乐.是啊,老祖宗的规矩通情达理,人们经过一年的生计谋划和艰辛劳动,应该停下来,过几天舒心的 ...

  • 实验小学 张润舟 || 迎新年—杀年猪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年俗活动习作3 迎新年-杀年猪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六(3)班 张润舟 同学们,在你们迎新春习俗中最让人难忘的是什么?--是家人团聚,是贴窗花对联,还是除夕守岁-- 在龙门人的习俗 ...

  • 李长新丨过年,在豫西故乡的小山村

    老家四明山上场村 虽然已经我到了"知天命之年",但每到春节临近,腊尽春回的过年之际,还是总会有那么一丝激动,一丝留恋,一丝温馨缠绕心头. 豫西山村故乡的年味是浓重敦厚的,残留在脑海 ...

  • 家人准备杀猪,狗狗却突然将屠夫的刀给叼走了,有善心的狗子啊!

    狗狗都是有灵性的,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是可以用一些动作行为来表面它们的想法.就比如在人类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狗狗看来是非常残忍的,所以还会阻止人类去做,当你意识到它的意思后,才觉得它有多善良. ...

  •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48】杜斌强:【记忆里的年味】(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记忆里的年味 文/杜斌强 记忆当中,每年一过腊八节,不管是小城的街道,还是乡下的村头巷尾,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 对于辛苦劳累了一年 ...

  • 【散文】周明金/记忆里的年味(外一章)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外一章) 周明金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 ...

  • 散文||记忆里的肉糕【征文】

    记忆里的肉糕 腊月里,发小玲玲给我寄了些家乡的土特产.在这些美食中,有三块用透明真空袋包装好的肉糕.看着这方方正正的传统手作,有关肉糕的一幕幕情景,便从我的记忆里铺天盖地喷涌而来. 在我的家乡麻城,流 ...

  • 散文||记忆中的年味【征文】

    记忆中的年味 成年后的我,每每一到年末,有一件事总是都会想起,那就是想到小时候的过年. 小时候虽不知具体哪一天过年,但只要看到父亲闲下来,开始在家准备柴火了,母亲开始大扫除了,就知道快要过年了.因为父 ...

  • 十二期征文 032 | 杜瑞红:记忆里,年味飘香

    记忆里,年味飘香 杜瑞红 记忆中,最初的年味是娘带给我的,那时候我小,每年喝了腊八粥,娘就带领我们姐妹大扫除,一边收拾一边和我们说:"喝了腊八粥(zhu),就把年来数."也就开始准 ...

  • 记忆里的年味

    记忆当中,每年一过腊八节,不管是小城的街道,还是乡下的村头巷尾,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 对于辛苦劳累了一年的人来说,过年可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腊八粥吃过后,勤快的人家就开始置办年货.打扫屋舍了.一家人里 ...

  • 散文 ‖ 记忆里的微笑——我和我的发小国仔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为稻粱谋,发小国仔远走他乡.但是,他说,翁源是一幅涂抹岁月烟云的山水画卷,深深镌刻在游子记忆深处. --题记 翁源,地处武夷山西麓 ...

  • 散文||吊脚楼里吃年饭【征文】

    吊脚楼里吃年饭 在吊脚楼里吃年饭,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1979年. 那年春节前,我到岳父母工作的侗家山寨,被当地乡民阿旺叔邀请去他家过年,他们时兴年三十夜吃年饭.想起当年我曾几次陪岳父出诊吊脚楼时 ...

  • 散文||春节里的粿【征文】

    春节里的粿 春节将至,在我的家乡,这样一个南方小城市,年味浓郁. 小时候,我们住在乡下的大院子里,一旦临近过年,各家各户都要忙着准备年货.春联.大扫除.然而最有趣的还是年前与外婆一起做粿的场景. 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