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画家为了生存,都做过什么,惊呆了!!!
近年来,书画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价格过亿的书画艺术品更是不计其数,搞的很多人都觉着画家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职业,随便一幅作品都能卖上大价钱。不过我要告诉你。你被骗了。这个世界上,画画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卖上价钱的人很少。甚至,许多画家一辈子一幅画也卖不出去。
其实画家是一个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医疗保险,没有社会保障的三无职业,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卖画,卖画不像卖吃的,卖不出去还能拿回家自己吃,画卖不出去就只能当摆设,不挡饥不挡饿。
有的画家善于包装和营销自己,让自己的作品大卖,使自己富有起来。有些不善于经营的画家,可能一辈子一幅作品也卖不出去,一直默默无闻下去。大多数画家活着的时候,画是卖不出去的,那么他们都是如何生存的呢?
古时候,搞艺术的人里面,有的生在帝王之家,比如宋徽宗赵佶、乾隆、李世民、李隆基,生下来就是皇子。
有的生在官宦之家,比如苏轼、文征明、董其昌,家境富裕、有权有势。
有些生在富人之家,比如吴湖帆、张伯驹,家境殷实、衣食无忧。
这些人画画那真的是兴趣、爱好,从来不用愁画卖不出去,不指着卖画养家。
再有就是那些没有殷实的家境要靠自己打拼的画家们,为了生存,为了继续在绘画的世界里求索,什么都干过。那么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画家都是如何养家的。
齐白石——当木匠。
说起齐白石,你肯定想到是书画大家,作品价格奇高。但是齐白石成名之前是个木匠,靠乡下揽些雕花的木工活儿、给人打个家具、做个手工艺品、刻个章过活,别人搞不掂的手艺他都能接,渐渐有了名气。
年轻的齐白石特别好学,看见别人画像,觉得有意思,也学着画,不仅画的快,而且惟妙惟肖。
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讲过,白石老人说很多人来找他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还省事儿,就扔了斧锯钻凿等工具,专做画匠了。
到后来,齐白石去北京发展,也是先做木匠,状态跟我们现在的人一样,先上班,再慢慢滋养理想,只有先生存下来,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提升,当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也随之而来。就这样齐白石坚持了好些年,才慢慢走上职业画家之路,直到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
徐悲鸿——当老师
徐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就想学。可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不肯教;后来父亲看儿子实在喜欢画画,在九岁时,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徐悲鸿在十岁时就能帮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染颜色,十七岁便在一家中学里教图画来帮助家用。十九岁那年,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要供给,他只得在县里三家学校担任教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卖钱,但是被退回。他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画画,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徐悲鸿考上了震旦学院,几年后受聘为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事实证明徐悲鸿的努力没有白费,关键时挺一下,就过来了。否则,不会有日后悲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郑板桥——当官
郑板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为求功名,郑板桥自幼便跟从父亲学习,十七岁读书于真州的毛家桥,二十岁又跟从陆种园、楼兰亭二位先生学填词。郑板桥聪明颖悟,读书刻苦又愤发自强,分析问题也很有见地。二十多岁时便成了当地有名的秀才。考取了秀才,就相当于踏上了科举之路的第一步。
谁知,郑板桥三十岁左右时他的父亲也去世了,后来他的妻子和叔父又相继去世。这真是晴天霹雳般的打击。郑氏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郑板桥身上。本来家境就不富裕,到此时日子过得更艰难了。
为了维持生计,郑板桥先是辞去了在真州的教书生活,继而开始了在扬州十年的卖画生涯,当时郑板桥的名气不比当今,因此靠卖画生活的郑板桥日子过得也很惨淡。后来,幸得好友慷慨解囊,他才能够摆脱家庭的重担,重新发奋读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雍正十年,四十岁的郑板桥终于考中了举人。紧接着,乾隆元年他又会试登第,考中了进士,从而获得了踏上仕途的机会。郑板桥六十一岁时,因为民请赈忤逆大吏而罢官。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徐渭——当上门女婿
徐渭在他出生100天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亲生母亲只是正室苗夫人的陪嫁丫头,根本没有任何的地位。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苗夫人把他的亲生母亲赶出家门,亲自抚养徐渭,但对他极好。在14岁那年,苗夫人也去世了,徐渭只有跟着比他大37岁的哥哥生活。
在那个年代,想要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科举。于是徐渭就开始了他的漫漫长征路。20岁就考上了秀才,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他精神抖擞,准备一鼓作气考举人中进士,最终当大官,光宗耀祖,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小时候有多么辉煌,长大了就有多么悲催。他一次又一次的参加乡试,结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41岁的时候,还是个秀才。考试不中,哥哥也不想要他,怎么办呢。
恰逢隔壁潘地主想招他当上门女婿,当时的社会,不像现在都提倡男女平等,在当时上门女婿就和大户人家的丫鬟一样,主家怎么对丫鬟,就怎样对上门女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徐渭为了生存,只得去做了上门女婿。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在我们看到成功的结果时,却忽视了别人为达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