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68丨你是先知先觉,后知后觉,还是不知不觉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68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万章问:

有人说,伊尹是靠烹调技术来接近商汤,求得任用,有这回事吗?

割烹,是厨师宰割、烹调之事。要,是干求。我们来看当时的说法。《墨子·尚贤篇》言:

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亲为庖人,汤得而举之。

《史记·殷本纪》言: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之媵臣(商汤后妃的陪嫁奴仆),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

人一旦出名,各种说法就来了。英雄的出身自然也就为人所乐道。伊尹当初是否自降身份,也、通过钻营而得商汤的相位。万章问的就是此事。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事实的真相如何呢?孟子说:

没有,不是这样的。

凡出而大有作为的人,其穷居必大有涵养。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伊尹在未出仕时,躬耕于有莘国,不过一介农夫,却志向远大,欣慕爱乐尧舜之道。

何谓尧舜之道?达则可以兼善天下,穷则可以独善其身。

伊尹此时虽然没有担负天下之责,却知道自尊自重。倘若不合道义,不但不为小利所动,纵使以天下的财富作为他的俸禄,纵使有四千匹马给他,他也不会看一眼。

至于小利,倘若不合道义,一点也不给别人,一点也不拿别人的。

伊尹律己之严,原则性之强,在身为农夫时就如此。

商汤听说他的贤名,派人拿着聘礼去聘请他。他却淡淡地说:

我为什么要接受汤的聘礼呢?我为什么不就住在田野之中,以尧舜之道自得自乐呢?

伊尹当时的想法可能是,自己于世无所求,乐在其中。一旦受聘出山,必然为世俗之事所扰,就很难自在了。

商汤也是锲而不舍,三请伊尹。在这过程中,伊尹也在思考,最终幡然改变初衷,说:

我住在田野之中,以尧舜之道作为个人的快乐,只是徒然向慕而已。与其心慕尧舜之君,何如使现在君主做尧舜一样的君主?与其心慕尧舜之民,何如让现在的百姓做尧舜时代的百姓呢?亲眼见到尧舜之道行于当代。

伊尹的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巨大之转变,只因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影响了历代贤哲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上天生养这些民众,禀赋虽无不同,闻道却有先后。在众人之中,闻道先的,就叫先知先觉。天生这些先知先觉之人,不是让他们独享这份先知先觉,而是要启迪唤醒后知后觉。

我,是百姓中的先知先觉者,有责任拿尧舜之道使现在的人有所觉悟。不是我去让他们觉悟,又有谁去呢?

闻道不分早晚,无论是先知先觉,还是后知后觉,都是在积极向上求索,可悲的是不知不觉之人。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伊尹自任以先知先觉之责,想着天下的男女百姓,还有得到尧舜之道的恩泽,就觉得是自己把他推到山沟去的。因此,他把天下的重担挑在自己肩上,便说服汤讨伐夏桀、拯救百姓。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孟子·万章上07》)

天下国家之本在身,必己身正,然后可以正人,所以孟子认为:

我没有听说先使自己屈曲,之后还能去匡正别人的;更何况使自己受到侮辱,却能匡正天下的呢?圣人的行为,可能各有不同,有的疏远当时的君主,有的靠拢当时的君主,有的离开朝廷,有的留恋朝廷,归根结底,都是洁身自好。没有枉己辱己之事。

我只听说伊尹用尧舜之道干求商汤,没听说他切肉做菜之事。《伊训》里说:

上天讨伐夏桀,是从他自己的宫室开始的,我只是从亳邑开始谋划罢了。

牧宫,是夏桀的宫殿。亳,是商汤的都城。或许并没有所谓的真相,历史就是一扇罗生门,不同价值倾向的人,总会对历史做出不同的诠释,而儒家总是以一种奋发向上的状态出现。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孟子日课167丨三分人事,七分天命

孟子日课166丨得民心者如何才能得天下

孟子日课165丨再大的人物,也是父母的孩子

孟子日课164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句被误解了三千年的话

孟子日课163丨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孟子日课162丨亲情贵于法律

孟子日课161丨兄弟手足之间相处之道

孟子日课160丨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要不要坚持

孟子日课159丨长大,就是离父母越来越远的过程吗

孟子日课158丨君子能屈能伸,但不枉道事人

孟子日课157丨只要愿意上进,人人可为尧舜

家风传承

《聪训斋语》050丨世家子弟为何也不易成功

《聪训斋语》049丨荣辱忧患中悟出来的道理

《聪训斋语》048丨读生文不如玩熟文

《聪训斋语》047丨20岁之前要多读好书

《聪训斋语》046丨替他人着想之人,必是有福之人

《聪训斋语》045丨居家立身,不可好奇

《聪训斋语》044丨治家之道,谨肃为要

《聪训斋语》043丨作文与读书

《聪训斋语》042丨携子春游看白松

《聪训斋语》041丨种树不活与不种一样

《聪训斋语》040丨学习书法当心志专一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

论语温故丨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温故丨子张篇第十九

论语温故丨微子篇第十八

论语温故丨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温故丨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温故丨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温故丨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温故丨子路篇第十三

论语温故丨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温故丨先进篇第十一

论语温故丨乡党篇第十

论语温故丨子罕篇第九

论语温故丨泰伯篇第八

论语温故丨述而篇第七

论语温故丨雍也篇第六

论语温故丨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温故丨里仁篇第四

论语温故丨八佾篇第三

论语温故丨为政篇第二

论语温故丨学而篇第一

(0)

相关推荐

  • 一一

    ​伊尹,中华厨祖 商朝初年著名的 政治家.思想家 伊尹本名伊挚 姒姓,空桑人 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 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中华厨祖,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约公元前, ...

  • 夏史二十二(夏后履癸(桀)十一年【公元前1626年】)

    夏后履癸(桀)十一年[公元前1626年] 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今本竹书纪年] 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左传.昭公四年] 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韩非子.十过] 桀克有缗,以 ...

  • 《孟子》卷4公孙丑章句下诗解2至敬义敬臣所受教

    <孟子>卷4公孙丑章句下诗解2至敬义敬臣所受教 题文诗: 景子问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见王敬子,未见敬王. 孟子曰恶.齐国之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 岂以 ...

  • 孟子日课122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背后的真实含义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22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2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我们 ...

  • 孟子日课001丨你打别人的算盘,别人也在惦记你的一亩三分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孟子日课>正式开讲.今天开宗明义第一章,主要是讲义.利二字,其要害在利上.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 孟子日课002丨物质满足后,为什么内心还是不快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孟子日课>正式开讲.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才能有安全感,获得内心的大喜悦.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

  • 孟子日课003丨五十步为什么不能笑百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孟子日课>正式开讲.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五十步笑百步背后有什么说法.欢迎你留言交流.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 孟子日课004丨 不是天灾,只是人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孟子日课>正式开讲.今天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孟子的理想蓝图,看看他是如何关注民生的.欢迎你留言交流.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 孟子日课005丨民得平安天下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孟子日课>正式开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 ...

  • 孟子日课006丨仁者无敌,才是真正的王道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孟子日课>正式开讲.今天这一章可说是孟子的本色文字,大家可以仔细玩味."仁者无敌"亦出于此.欢迎你留言交流.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 ...

  • 孟子日课007丨 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期待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孟子日课>正式开讲.通过今天这一章我们可以体会孔子所说的: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

  • 孟子日课008丨 人长大了,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人长大了,心为何却变得越来越冷漠,缺乏同情心.欢迎你留言交流.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