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75丨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如何让自己委曲求全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75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
曰:“事道也。”
“事道奚猎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孟子·万章下04》下)
针对孟子举孔子入乡随俗的例子,万章继续问:
孔子做官不是为了行道吗?
孟子说当然是为了行道。万章也是不依不饶,又问:
既然是为了行道,为什么不想着移风易俗,反而入乡随俗,去争夺猎物?
孟子解释说:
孔子从俗的本意,并非因循守旧,只不过积习既久,很难遽然改变。鲁国之所以有田猎争抢猎物之俗,只因祭祀之时,没有定器,没有定品。孔子先用文书规定所用的器物和祭品,不用别处的食物来祭祀。这样田猎之物便无所用,争夺猎物的风俗自然不禁自废。
现实是复杂的,问题总会牵扯方方面面,快刀斩乱麻,固然快意,却也会因此埋下隐患。孔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容易俗。
万章的想法很简单。为了改变一个陋俗,尚且需要如此委曲迁就,孔子的行道之志要想成功,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此不得志,为什么不走人。
离开确实不难。然而,有谁的成功背后,不是耐烦和委曲撑起的。做一件事遭遇种种阻碍,是必然,是常态。心想事成,只是美好的祝愿。行不行,需要去尝试去做才能知道答案。孟子说:
孔子做官,要先试行一下。试行的结果,他的主张可以行得通,而君主却不肯推行,这才离开。孔子一直没有遇到能让他行道的君主,所以他不曾在一个朝廷待够三年。观察孔子仕途,大概有三种情况:
一是因可以行道而做官。在鲁国,鲁定公即位,季桓子执政,季桓子能荐之,定公能用之,这是因可行道而做官。
一是因君主对他礼遇不错而做官。这是指在卫灵公朝做官而言。
一是因君主养贤而做官。这是对在卫孝公朝做官而言。
儒家做事不同流合污,也不标新立异,而是根据现实的不同,选择做事的方式。张居正言:
圣贤之辞受进退,固不肯循俗苟为同,亦不可矫俗而苟为异,从违可否之间,惟以礼义为之权衡而已。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孟子日课164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句被误解了三千年的话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