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姓曾经盛极一时?

阀士族,是一种政治形态,不是单纯的地主土豪。它的形成与官员选拔任用机制有直接关系。如东汉的察举、征辟,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简单说就是家族长辈是高官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进入官场,并被重点培养,有机会继续成为高官,差一点的也弄个中级干部。渐渐的整个家族中做官的越来越多,掌握着朝廷和地方的各种政治资源。面对门阀,皇帝也是无奈的,只能互相扶持的维系政权。

东晋时期是门阀的最厉害的阶段,所以才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当时南方士族分为两类,一是侨姓世族,即永嘉之乱从华北南迁的,最显赫者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等。另一是南方本土士族,概称吴姓(取孙吴之意),其中以吴郡吴县的顾姓、陆姓、朱姓、张姓等门阀为首,号称“吴四姓”。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改汉姓,以元姓、长孙姓、宇文姓、于姓、陆姓等贵族为首,号称“国姓”。而一些原来汉人地方氏族也继续存在,一般在之前加上所在郡名,如太原王氏。

从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再到北齐北周,东边是山东士族,以崔、卢、王、郑为大姓。西边是关陇集团,以韦、裴、柳、薛等为大姓。

到了唐代又有七姓十家之说,如: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 、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等。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在这句诗中的“王谢”指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顶级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这两大家族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门阀政治的顶端。其中更为突出的就是门阀之首,被称为“华夏首望”的琅琊王氏家族。而王氏家族的地位到达什么地步呢?“《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同时,东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句话也为我们做了解释,这句话就是“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不是传统意义上裂土分封关系的“共分天下”,而是指在权力分配和尊卑名分上与一般君臣不同的关系。指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堪称势均力效,而当世甚至多不以为非分。百姓便称这天下并不单单属于司马家族了,而是王马共治天下。这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是天子之榻?然而这并不是时人夸张之词,而是一种确有实际内容的政治局面。

“王与马共天下”这一政治格局的形成,既是琅邪王司马睿与琅邪王氏的地域结合,王氏精英评价庞大的家族力量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也稳定着东晋的政治根基。而王马结合的历史渊源,更可以追溯到西晋八王之乱后期,即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对峙期间,司马越与王衍的关系。可以说东晋司马家族与王氏家族之间盘根错节彼此影响深远,这就导致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形成。

而更令人惊诧的是,“王与马共天下”发生在东晋创业、元帝壮年继嗣之时,不是末世权宠也不是挟幼主而僭越,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也意味着琅琊王氏进入鼎盛时期。

在此推荐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这是研究魏晋史非常有效的阅读资料,在其中田先生会详细梳理“王与马共天下”的来源与发展。

比如,陇西李氏。

始于秦代陇西郡守李崇,李崇也成了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的次子李瑶成为狄道南郡守,不过,他的孙子李信更为显赫,因助秦始皇灭燕赵、生擒太子丹而赫赫有名,是为陇西候大将军。

不过,到了汉时因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了匈奴,狄道李氏就此受牵连呈“衰微矣”。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了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崛起。论来是李广三子李敢留下的孤儿后代将家族兴旺起来的,这个孤儿的后代名叫李暠。在五胡乱华之际,出现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就是他。公元400年,其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世称西凉王。至此,陇西李氏一跃成为陇西豪族。

这之后,李暠后人受到北魏的信任,不少人任职官衔,再后来他们将家安置在各自做官的地方,最后就形成了不同的支派。

其中,最为兴盛的有四房。一是武阳房、二是姑臧房、三是丹阳房、四是敦煌房。就这四房间,就出了宰相十名。而武阳房的后代中,更出了世人皆知的大文豪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冰。

陇西李氏,随着最后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李煜被毒杀身亡,而渐渐没落。

比如,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可谓是最显赫的皇族。

据统计,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达92人之多。在过去是许多年里,刘 姓人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作为帝王家,其声名显赫自不在话下。关于这个姓氏的来源,咱们着重聊下。

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来自祁姓,相传,这个姓氏是皇帝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于是其子孙皆以国为姓,就此有了刘姓。世称其为刘氏正宗,被称为祁姓刘氏。

二是,来自姬姓。此为周太王的后裔。传说里周武王去世,周成王继位,于是封王季的儿子叫刘邑,如是后裔皆以邑为氏,世代相传里都姓了刘。到东周时,重封王室时刘康公被封为刘国国君。就此这一脉被称为姬姓刘氏。

三是,来自他姓改嫁或被赐姓为刘。史书中有如是记载:项伯助刘季灭楚有功,故赐他刘姓。汉高祖刘邦为实行和亲政策,而将皇室宗女嫁给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于是乎,单于的子孙皆从母而姓刘。如此,便生成这支刘姓。

再比如,陈郡谢氏。

在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杰出的体现,就是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了。

这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即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的始祖,是曹魏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后来,他们这一脉相继进入仕途,而使得陈郡谢氏成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

到了东晋时,谢尚和谢万使得这陈郡谢氏迅速崛起。而出自谢安、谢石、谢玄、谢琰四人之手的淝水之战,更是让其家族成为历史洪流里最传奇存在。

从东晋到南朝间,谢氏见于史传的人就达100多人。有皇亲贵族,亦有文学大家,比如谢灵运、谢眺,更有六朝第一大才女的谢道韫。

不过,树大招风,盛极必衰,在侯景之乱和皇帝的猜忌里,陈郡谢氏迅猛没落。至陈朝末年,谢贞去世这昔日豪门步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