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行草书要掌握的六种关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过:“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画禅室随笔》)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指出:“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互相应之妙。”(《艺概》)
本文说的主要是一副书法作品的全篇和谐美观的布局。各种书体都讲究章法,草书作品对章法更有特殊的要求,个人体会应注意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一、行草章法的前与后
行草章法的前与后,意为作书前即应考虑通篇的章法。
“夫欲书者,先乾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经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作书前先考虑章法。
唐代书法家徐璹(shòu)说:“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诗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结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
想有难书之字,欲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韩方明《授笔要说》)
笔者刚学书法时,不懂章法,任笔纵横,心中无数,结写成的字幅,不是前松后紧,就是前紧后松。
后来采取先写小样数次,琢磨思考字的大小,天地如何留白,落款和印章如何安排,然后才在大幅宣纸上书写,这样在章法上就可以避免出大的毛病。
二、行草章法的行与列
直排叫“行”,横排叫“列”草书是生动活泼,变化多端的书体,要求章法上有行无列,即竖看成行,横看无列。
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形容怀素狂草的诗句那样:“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cù)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三、行草章法的疏于密
草书满纸云烟,如夏云多奇峰。章法上应富于变化,有疏有密。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的好:“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当然,这是形象夸张的说法,疏于密也应有变。
四、行草章法的黑与白
有墨处是黑,无墨处是空白。黑与白的关系,也是实与虚的关系。邓石如强调“知白当黑,奇趣乃出”。
现代草书大家林散之在《自序》中说:“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他从老是黄宾虹学到好经验,善于处理草书中黑与白的关系,并写出以下诗句:“守黑方知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笔谈书法》)
记得再一次书画大展中,我看到一副草书,写得密密麻麻,全篇挤得满满的,很少空隙,使人看了透不过气来,这就是黑与白的关系处理失当了。
五、行草章法的动与静
流动、跳动、飞动,草书从章法上看,动感极强。“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杜甫称赞张旭狂草的动感。
“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这是我们在欣赏怀素《自叙帖》时的感动。
在观摩书法大展中,好的草书作品,往往使人感到他不是静止的平面,而是飞动的立体。有如大江东去,惊涛骇浪,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又如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挥舞刀枪。
这种感动来之于作者善于构思章法,做到正偏和谐,上下贯通,左右交错,前呼后应,大小搭配,长短相济,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六、行草章法的美与丑
中国书法史举世无双的绝妙艺术,欣赏书法史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名句,可以化用一下来形容书法:“从来佳书似佳人。”
于右任整理标准草书是提出的四个原则之一就是“美丽”。
一副好的草书作品,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章法上看很美。
欣赏书法犹如赏花。花有盛开、半开、未开、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这正如书法中字有大有小,笔画有粗有细,墨色有浓有淡,令人看后有和谐的美感。如果章法处理失当,那就显得丑陋了。
“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清代书法家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这段话,从贯气聚神方面谈章法,对我们是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