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太阳坏病——脏结与胁热利
人体主要配件
太阳百十八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 病有结胸,有脏结者,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2 外感坏病之阳结与里虚积寒之阴结。此是教区别结胸与脏结,以证辩证也。勿以阴结而当阳结,而误治也。如太阳三 ,太阳表病之寒热区别少阴里证之寒热。
3 关主中焦,土气衰败,故脉细小沉紧(此皆中虚,水木合邪而贼中),人之卫气出于下焦肾阳,人之宗气来于上焦肺气,皆以中焦升降,中败则寸浮不敛而火飞,尺沉不升而水走。
4 黄师舌解,最为正确,最为详细,细学此理,则懂舌诊。其余诸家,皆不能比,以至越学越乱。
太阳百十九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肝脉行于两胁,素有痞者,肝气之郁结也。脐当脾胃之交,中气所在,胁下之痞。连在脐旁,土败木郁,肝邪之乘脾也。肝主筋,自少腹而结阴器,前阴者,宗筋之聚,肝气郁结,则痛引少腹,而入阴筋。土木郁迫,痞塞不开,此名脏结。久而木贼土崩,必主死矣。
1 脐当脾胃之交,中气所在。
太阳百二十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脏结之证,阴胜则寒,阳复则热,寒为死机,热则生兆。阴阳相争,多见烦躁。复之过者,邪热如焚,亦有下证。若绝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是为绝阴,不可攻也。
肝胆同气,寒热往来,而生烦者,胆木之阳复也,寒热不作,而反静者,肝木之阴胜也。
1 上上条,脏结,舌上胎滑者,难治。上条,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阳复则热,无阳证,其人反静,此为死机,舌上胎滑,必不可攻。阴结难治,不可攻也。
2 肝胆同气,寒热往来,而生烦者,胆木之阳复也。此句是为重点。学厥阴经时则知,厥阴阴极阳复,从少阳之阳复也。
系统总成
太阳百二十一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太阳病,下之,里邪既去,经热不得内传,而表邪未解,经热不能外达,表里迫束,故脉见促象。而不结胸者,则表阳未陷,经气郁勃,必当外发为汗,此为欲解也。若寸脉浮者,阴邪逆冲,膈热郁迫,必作结胸。脉紧者,表热被束,邪火上燔,必苦咽痛。肝胆之经,傍循胁肋,其脉象为弦,脉弦者,木气不舒,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阳虚不能下秘,为浊阴冲逼,升浮无根,头痛发作,必当未止。脉沉紧者,胃气郁迫,容纳失职,必作呕吐。脉沉滑者,脾阳郁陷,肝木疏泄,必协热下利。脉浮滑者,乙木升发,而生气不畅,郁而生风,疏泄失藏,必病下血也。(本条为黄师原解)
1 本条是总结太阳病误下,坏病之脉象与杂证。解之或不对,以黄师为准。
太阳病下之,不结胸者,表阳未陷,里气不逆,但表邪不解,表里束迫,则见脉促,必经阳外蒸,汗出表解,此为欲解。
当汗反下,寸脉浮者,胃气上逆,表陷里逆,胸膈壅塞,必结胸也。
当汗反下,脉紧者,表热被束,邪火上燔,必苦咽痛。
误下败中,脉弦者,此为里虚,脾气下陷,肝气不舒,虚寒上侵,必两胁拘急。
误下败中,脉细数者,阳虚不能下秘,为浊阴冲逼,升浮无根,头痛发作,必当未止。
误下败中,脉沉紧者,胃气郁迫,容纳失职,必作呕吐。
误下败中,脉沉滑者,协热利。寸口脉浮,浮而见沉,是为沉滑,表热不解,误下里寒,必表热协合里寒而下利。
误下败中,脉浮滑者,必下血。尺中脉沉,沉见一浮,是为浮滑,表病不解,误下里寒,乙木下陷,郁而生风,疏泄失藏,必病下血也。
论;提纲言,沉滑病协热利,浮滑病下血。余原来的理解是脉浮滑者,协热下利,脉沉滑者,病下血也。但是提纲也是这么写的,遂又查小本《伤寒》对参,也是相同。此处沉滑浮滑,校正一下,参考对比,以助后学。
细观脉法三十八,脉滑的定义,余觉此乃为古中医互文思维也。
阳升于寸则为浮,脉正浮动,忽然而沉,其名曰滑,本条提纲称此为沉滑。
阴降于尺则为沉,尺本沉紧,忽然而浮,其名曰滑,本条提纲称此为浮滑。
重复一遍,余理解是:
浮而见沉,名曰浮滑;与此互文,则言此为沉滑。
沉而见浮,名曰沉滑;与此互文,则言此为浮滑。
以后遇到相同的脉象,浮滑或沉滑,当注意或有互文表达。
余言脉象,或者说是从浮论之曰浮滑,从沉论之曰沉滑,本条正好反之从浮论之曰沉滑,从沉论之曰浮滑。只是表达的语法不同,浮沉者,互文之义。
太阳百二十二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则知心下必结,为何知心下必结,因脉微弱者,此为里虚,本有寒分也,里虚胃逆,胆木不降,经气壅塞,则见痞结,是为心下支结;胃逆不降,甲木支结,必不得卧而欲起,故不得卧但欲起者,是必心下支结也。脉微弱,此本有虚寒,而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若利不止,四日复下之,必作协热利也。
心下支结,此为里虚,本有虚寒,胆胃上逆之故,反误以为结胸之硬满,下治结胸。寒盛脾亏,必当下利,利止则脾气不陷,但胃气上逆,胆胃壅塞,而成结胸也。利未止者,脾气下陷,而不升也,四日见其外热愈甚,而复下之,则里寒益增,外热更剧,寒益增而利益甚,此作为协热利也。
2 本条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若不下之,不成结胸,也不成协热利。本有寒分,误下之后,而见结胸与协热利之分证。
结胸与协热利,皆有寒分之邪在内。寒邪上冲,则胃逆而为结胸,复下败中,则脾陷而为协热利,其病标异而本同。协热利者,内寒协合外热而下利也。
论;本条协热利治法,是下章桂枝人参汤也。此病若是失治,则表不外解,利永不止,或利止而心痞不解,或杂病百出,表里同治,失一不可。本条下之复下,也未成痞,而成协热利。下条协热利,也见心下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