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太阳坏病——脏结与胁热利

人体主要配件

太阳百十八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 病有结胸,有脏结者,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2 外感坏病之阳结与里虚积寒之阴结。此是教区别结胸与脏结,以证辩证也。勿以阴结而当阳结,而误治也。如太阳三 ,太阳表病之寒热区别少阴里证之寒热。

3 关主中焦,土气衰败,故脉细小沉紧(此皆中虚,水木合邪而贼中),人之卫气出于下焦肾阳,人之宗气来于上焦肺气,皆以中焦升降,中败则寸浮不敛而火飞,尺沉不升而水走。

4 黄师舌解,最为正确,最为详细,细学此理,则懂舌诊。其余诸家,皆不能比,以至越学越乱。

太阳百十九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肝脉行于两胁,素有痞者,肝气之郁结也。脐当脾胃之交,中气所在,胁下之痞。连在脐旁,土败木郁,肝邪之乘脾也。肝主筋,自少腹而结阴器,前阴者,宗筋之聚,肝气郁结,则痛引少腹,而入阴筋。土木郁迫,痞塞不开,此名脏结。久而木贼土崩,必主死矣。

1 脐当脾胃之交,中气所在。

太阳百二十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脏结之证,阴胜则寒,阳复则热,寒为死机,热则生兆。阴阳相争,多见烦躁。复之过者,邪热如焚,亦有下证。若绝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是为绝阴,不可攻也。

  肝胆同气,寒热往来,而生烦者,胆木之阳复也,寒热不作,而反静者,肝木之阴胜也。

1 上上条,脏结,舌上胎滑者,难治。上条,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阳复则热,无阳证,其人反静,此为死机,舌上胎滑,必不可攻。阴结难治,不可攻也。

2 肝胆同气,寒热往来,而生烦者,胆木之阳复也。此句是为重点。学厥阴经时则知,厥阴阴极阳复,从少阳之阳复也。

系统总成

太阳百二十一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太阳病,下之,里邪既去,经热不得内传,而表邪未解,经热不能外达,表里迫束,故脉见促象。而不结胸者,则表阳未陷,经气郁勃,必当外发为汗,此为欲解也。若寸脉浮者,阴邪逆冲,膈热郁迫,必作结胸。脉紧者,表热被束,邪火上燔,必苦咽痛。肝胆之经,傍循胁肋,其脉象为弦,脉弦者,木气不舒,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阳虚不能下秘,为浊阴冲逼,升浮无根,头痛发作,必当未止。脉沉紧者,胃气郁迫,容纳失职,必作呕吐。脉沉滑者,脾阳郁陷,肝木疏泄,必协热下利。脉浮滑者,乙木升发,而生气不畅,郁而生风,疏泄失藏,必病下血也。(本条为黄师原解)

1 本条是总结太阳病误下,坏病之脉象与杂证。解之或不对,以黄师为准。

  太阳病下之,不结胸者,表阳未陷,里气不逆,但表邪不解,表里束迫,则见脉促,必经阳外蒸,汗出表解,此为欲解。

当汗反下,寸脉浮者,胃气上逆,表陷里逆,胸膈壅塞,必结胸也。

当汗反下,脉紧者,表热被束,邪火上燔,必苦咽痛。

误下败中,脉弦者,此为里虚,脾气下陷,肝气不舒,虚寒上侵,必两胁拘急。

误下败中,脉细数者,阳虚不能下秘,为浊阴冲逼,升浮无根,头痛发作,必当未止。

误下败中,脉沉紧者,胃气郁迫,容纳失职,必作呕吐。

误下败中,脉沉滑者,协热利。寸口脉浮,浮而见沉,是为沉滑,表热不解,误下里寒,必表热协合里寒而下利。

  误下败中,脉浮滑者,必下血。尺中脉沉,沉见一浮,是为浮滑,表病不解,误下里寒,乙木下陷,郁而生风,疏泄失藏,必病下血也。

论;提纲言,沉滑病协热利,浮滑病下血。余原来的理解是脉浮滑者,协热下利,脉沉滑者,病下血也。但是提纲也是这么写的,遂又查小本《伤寒》对参,也是相同。此处沉滑浮滑,校正一下,参考对比,以助后学。

  细观脉法三十八,脉滑的定义,余觉此乃为古中医互文思维也。

阳升于寸则为浮,脉正浮动,忽然而沉,其名曰滑,本条提纲称此为沉滑。

阴降于尺则为沉,尺本沉紧,忽然而浮,其名曰滑,本条提纲称此为浮滑。 

重复一遍,余理解是:

  浮而见沉,名曰浮滑;与此互文,则言此为沉滑。

沉而见浮,名曰沉滑;与此互文,则言此为浮滑。

以后遇到相同的脉象,浮滑或沉滑,当注意或有互文表达。

余言脉象,或者说是从浮论之曰浮滑,从沉论之曰沉滑,本条正好反之从浮论之曰沉滑,从沉论之曰浮滑。只是表达的语法不同,浮沉者,互文之义。

太阳百二十二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则知心下必结,为何知心下必结,因脉微弱者,此为里虚,本有寒分也,里虚胃逆,胆木不降,经气壅塞,则见痞结,是为心下支结;胃逆不降,甲木支结,必不得卧而欲起,故不得卧但欲起者,是必心下支结也。脉微弱,此本有虚寒,而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若利不止,四日复下之,必作协热利也。

心下支结,此为里虚,本有虚寒,胆胃上逆之故,反误以为结胸之硬满,下治结胸。寒盛脾亏,必当下利,利止则脾气不陷,但胃气上逆,胆胃壅塞,而成结胸也。利未止者,脾气下陷,而不升也,四日见其外热愈甚,而复下之,则里寒益增,外热更剧,寒益增而利益甚,此作为协热利也。

2 本条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若不下之,不成结胸,也不成协热利。本有寒分,误下之后,而见结胸与协热利之分证。

  结胸与协热利,皆有寒分之邪在内。寒邪上冲,则胃逆而为结胸,复下败中,则脾陷而为协热利,其病标异而本同。协热利者,内寒协合外热而下利也。

论;本条协热利治法,是下章桂枝人参汤也。此病若是失治,则表不外解,利永不止,或利止而心痞不解,或杂病百出,表里同治,失一不可。本条下之复下,也未成痞,而成协热利。下条协热利,也见心下痞。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271-280条

    271 伤寒五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脉小为邪气衰,为病欲解. 272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提纲证 ...

  • 吴雄志教授 | 六经总纲与抓独总纲(附图)| 山海精舍

    ▇ 六经总纲 1.太阳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2.少阳 少阳之为病 ...

  • 卷四16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无燥气也:小便自利者,胃干便硬而成实,以其胃     中本有燥气也.病虽成于七.八日,而其始证却脉     浮而缓,手足自温,实是太阴转属而来也.即太阴.     阳明推之,少阴三大承气证,厥 ...

  • 《伤寒悬解》——坏病提纲两条

    太阳百三十三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 伤寒,吐下后,而又发汗,阳虚生烦,脉甚微弱,至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疼痛,缘阳亡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之五苓散证

    昨在发的图不清晰,今天附上两张清晰的大图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 ...

  • 《伤寒悬解》卷四——太阳坏病(总纲两条)

    伤寒悬解卷四            太阳中篇五十六章 太阳坏病 太阳风寒,有正治之法,桂枝.麻黄是也.阳偏盛者,恐异日之入阳明,则有大青龙.白虎汤,早清其燥热.阴偏盛者,恐异日之入三阴,则有小青龙.五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十五章 阳明从燥金化气,阳旺之人,表郁则燥动.然不经误治,津液未耗,燥气之作,何至遽盛?及其汗.下.温针,伤津亡液,燥气大发,经腑合邪,乃成下证.虽不如三阴之险,然阴亏阳亢,亦伏危机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

    太阳六十一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汗出表解,而大烦渴不解者,此大汗出而亡津内燥也,脉洪大者,肺胃之热燥也.汗出表解,津液亡泄,但生内燥,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火逆

    太阳六十六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湿盛五苓散证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水侮,危证叠出.防微杜渐之法,不可不亟讲也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

    太阳七十三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中气大虚之象

    太阳七十五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1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是为逆治.汗出阳泄,土败胃逆也.若更发汗,一逆在逆,阳败土崩,又见太阴之陷利,脾陷胃逆,必吐下不止. 太阳七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