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绿衣女(一)书生在寺里读书,谁知半夜突然来了个美女

0
1
原文

于生名璟,字小宋,益都人。读书醴泉寺。夜方披诵,忽一女子在窗 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

于生,于小宋。生,就是个读书人。是益都人,在丰泉寺读书。搞不懂这读书人为什么爱去庙里读书。是为了图清静,还是说庙里免费住宿,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有什么亏心事,去求佛祖保佑的。

于小宋就在寺里读书,半夜读书,这帮读书的也是,白天好好读不就行了,非得晚上读,又费灯又费眼睛的。就图夜里没人打扰。白天闲烦?要是这点定力都没有,书读不读的也不吃劲儿。

这天,于小宋半夜读书,忽然就听窗子外面有个女的说话赞叹:于相公,读书真用功啊。

第一反应就是吓一跳,这大半夜的,忽然出来个女的,还是在寺庙里,还是深山里,哪来的女的,这要是看过西游记的,第一反应就是老鼠精来了。

0
2
原文

方疑思间,女已推扉 笑人,曰:“勤读哉:”于惊起,视之,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知非人,固诘里居。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

他这正自己瞎琢磨呢,外面那女人推门进屋了,这位还自来熟,进来就说:正看书哪,累不累啊。

屋里进来人了,还不认识,这大半夜的,于小宋吓得一下就站起来,仔细一看进来的人,一身绿衣长裙,长得很漂亮。

于小宋还不傻,知道进来的这个肯定不是人啊,大半夜的,悄无声息地就进来了。也没准是石迁那类的女飞贼也说不定。

于小宋出于本能,就问:你是谁啊,打哪来的,跑到我这儿来干什么。一个劲地问个不停。把姑娘问烦了。

姑娘就回答了一句:你看我这个样子,像是能吃人的吗?那意思就是,我像坏人吗?那肯定不是,既然不是,你就别瞎问了,累不累啊。

0
3
原文

于心好之,遂与 寝处罗襦既解,腰细殆不盈掬。更筹方尽,翩然遂去。由此无夕不至。

于小宋一想也对,既然姑娘不愿意说,看着也不像坏人,那就别问了,反正自己没危险就行了。

大半夜的,看着主动上门的,这么漂亮的姑娘,这要不干点啥,这就不是男人了。于小宋就过去抱着姑娘。

脱了衣服,两人上床睡觉,他就感觉这姑娘的腰特别细,就一把那么粗,这也有点夸张了,太细了。

两个人欢乐了一晚上,早晨快天亮了,姑娘起来,走了。从此是每天晚上都来,来找于小宋一起HAPPY。

原文写更筹方尽,过去晚上按更次算,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一个更次按现在说是两个钟头,从晚上七点算是一更,一直算到五更完,是早上五点,天就亮了。过去说书的总说半夜三更三点,就是半夜十二点半。

0
4
原文

一夕共酌,谈吐间妙解音律。于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必 能消魂。”女笑曰:“不敢度曲,恐消君魂耳。”于固请之。曰:“妾非 吝惜,恐他人所闻。君必欲之,请便献丑;但只微声示意可耳。”

这天晚上,两个人正喝酒聊天。两个人天天在一起,不可能光是上床睡觉,身体也盯不住,还要干点别的,你看,这个时候,就不提念书的事了。

两人聊天,于小宋就感觉这姑娘特别懂音乐,没准是音乐学院的呢。于小宋就说:你这么专业,你能不能给我唱首歌啊,那听了肯定消魂。

姑娘回答他,也是开玩笑的说:那我更不敢唱了,唱完了真消魂了咋办。于小宋就非死乞白咧地让姑娘唱。

姑娘说:我不是不唱,我是怕让别人听见,既然你非要听,那我就唱两句,不过我就小声唱就行了,大半夜的别吵到别人。

姑娘素质还挺高,大半夜的不扰民,按电影'功夫’里说的:有没有功德心啊。

0
5
原文

遂以莲钩 轻点足床,歌云:“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 无伴。”声细如蝇,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

说完,就自己用脚打着拍子,估计这个姿势是坐在床上,用脚轻轻地点,一边点一边唱: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

什么音律咱就不知道了,应该算是即兴编的,把自己的心情唱出来,说树上的鸟,老是提醒我到点了,该走了。我每天晚上来,不怕我的鞋被夜里的露水打湿,就怕你一个人在这儿寂寞。

唱的声音很小很小,非得仔细听才能听得清。要是静下心来听,才能听得清里面的音乐,唱得特别动耳摇心。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土豆

“聊斋土豆说”是土豆在阅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过程中的一点感悟,纯属土豆个人观点。

公众号ID:聊斋土豆说
扫码关注最新动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