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首次带可可爬锡山
笔记时间:2021年7月18日
笔记地点:白沙小区
全文4节,约1500字,有删节
摄于通城县锡山森林公园
01
起床后看《念楼学短·菽园杂记六篇》。早餐后接着看《念楼学短·古今谭概五篇》。午饭后接着看《念楼学短·广东新语八篇》《念楼学短·广阳杂记十一篇》。
从《念楼学短·古今谭概五篇》中选了一篇说给可可听:
问可可怎么理解。可可一脸懵逼。
我用白话翻译:“有个叫吴蠢巴的人,30岁了还靠着父亲养活,而父亲已经50岁了。有个算命的给他们算命,说父亲可以活80岁,儿子可以活62岁。吴蠢巴一下子哭了起来,说我父亲活到80岁就死了,那我活到60岁以后还有两年,这最后两年谁来养活我呢?”
可可这才理清父子之间的岁数关系:80-50+30=60,62-60=2。“原来这个蠢巴还不蛮蠢嘛,能计算这么复杂的年龄题目!”可可感慨。
《古今谭概》的作者是冯梦龙,《菽园杂记》的作者是陆容,都是明代人。《广东新语》的作者是屈大均,《广阳杂记》的作者是刘献廷,都是清代人。
四人中,鸟儿除了知道冯梦龙辑有话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外,对其他三人一无所知。鸟儿真孤陋寡闻之徒也。
02
因为电视机顶盒被撤掉了,篮球训练又因为可能的连云港之行取消了,可可这几日颇觉无聊,今日竟主动要求我带她出去走走。
已经9点多了,阳光火热。我试探着问可可:“去爬锡山吧?”她竟然同意了。
我提醒她:“爬锡山一般是在早上5点多或者6点多,那个时候才凉快点。”可可也并不畏惧,还是同意去爬山。
事不宜迟,立即动身。骑摩托带可可到木鱼湖边,然后弃车登山。
登山步道已经全部换成条石。道边立起了黑色的米多高圆柱,估计是要用铁链连接,一作安全防护,二给游人扶手喘气。
快到银山集萃亭时,果然见到有部分圆柱已经用三层铁链连接起来了。横过银山集萃亭,与可可站在巨石上,观望悬崖之下的县城全貌,却辨认不出我们所住之位,也辨认不出南门初中所在之位。
可可说太阳太晒人了,叫我用手机拍张照,然后去树荫处坐下来看照片查找。
这自然是个好办法。树荫之下多石头,石上清凉。坐下来后,我把湿透了的短袖衬衣脱下了阴着,和可可一起研究照片,但终究还是得不出结论。
摄于通城县锡山森林公园
03
虽是酷暑,又时候不早,但登山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多是大人带着小孩。小孩有读幼儿园的,有读小学的,也有比可可要大的初中生。
遇见一个年轻父亲带着一个小男孩下山,两人穿着黑色休闲短裤,赤着上身。小男孩看模样顶多读一年级,当他说走不动了时,父亲就扛起他来走。
父子对话:“爬山累人吧?”“累。”“还来爬不爬?”“不爬了。”“累人说明运动不够,坚持锻炼就不累了。你还来爬不爬呢?”“来。”
可可上山的时候,好多次想放弃。我笑她太不坚强,叫她向比她小的孩子学习。可可说她并不是怕累,而是因为没有朋友一起登山。
下山的时候,可可轻松了许多,还指着路边时而飞时而栖的蝴蝶给我看,叫我拍照。
我因此向她介绍了“上山要人牵,下山有人掀”“上山气直喘,下山脚打闪”两句俗话。
再次回到木鱼湖灌井水处,用清凉的水洗洗胳膊。
汤同学夫妇正带着小孙孙在灌水,过去说说话。
04
今日是首次携可可登锡山,上山和下山走的是重复路,约历时70分钟。
此前最近一次登锡山,是春节正月初四同关刀初中罗贤辉兄一起。
那时县登山运动协会的平房还没有拆除,我们从那里绕过去下的山,因为沿路赏花(野樱花、檫木花)观鸟(白腹锦鸡),全程比今日约多用10分钟。
我和可可的身上都汗湿了,不宜在湖边久留,立即骑上摩托下山。一路凉风习习,好不舒服!
几分钟到家后,用风扇吹干身子,然后去躺椅上歇着,好不惬意!
午饭有可可喜欢的黑木耳炒莴苣火腿肠,有我喜欢的腊鱼和稻花香,好不爽快!
摄于通城县锡山森林公园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