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程 | 生物学教学中好的情境是什么样的?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谭永平在重庆做新课程培训时的观点: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情境究竟在生物学教学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在生物学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创设情境似乎并不难,现实中所谓的“情境”几乎随处可见,但是这些情境未必都是好情境。当前常见的创设情境的做法是用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作为情境。确实,生物学知识都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以科研素材创设情境的难度也并不高。但有些情境存在“拉郎配”“虚构”等现象。例如,不少的测试题创设了所谓的“情境”,但却与实际考查的内容没有什么关联,纯粹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又如,有的课堂导入虽然注意创设情境,但却将真实的情境演绎成了虚构的舞台剧。
总体看来,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情境标签化(为情境而情境,贴上素养标签);情境碎片化(处处情境,一步一换,眼花缭乱);情境表面化(有情境,但意义却未挖掘);情境庸俗化(真实的情境改成虚假的故事)。
怎样的情境才是好的情境?生物学教学的情境,首先一定要有“境”。因此,“复习旧知引人新知”就不属于创设情境。作为情境,最好还要有“情”。因此,利用生活或科学研究中的事实、现象作为学习的支撑材料,且能唤醒学习意愿,连接旧有经验,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从中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建构概念、提炼观念、训练思维、感悟美好,就是好的“情境”。
情境要具有这样的作用,就需要达到形真、情深、意远、理蕴,而且四者不可分割,如果没有意远和理蕴,即思想精神和理性智慧的高水平,就不会有情深而只有浅表的感情;如果没有情深,那么形真就是单纯的物却无生命意义。笔者参考这一观点,结合生物学教材和教学的实际提出,好的生物学教学情境应该具有真实、理蕴、合适、情深、意远等特点。
①可信(真情境,不虚假;即便是虚拟情境,也应该是来自真实的抽象、换位)
②可亲(与学生的水平匹配,高半步)
③情真(引起情感的共鸣,唤醒经验)
④理蕴(道理深刻,需要调动思维)
⑤意远(立意高远,促进人的发展)
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心中有生活,心中有学科……
注意真实生活情境的复杂性!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很可能既有科学问题,也有人文、社会问题。具有人文关怀、悲悯情怀是底线。
例如:
“遗传与变异”导入的“找父亲”。
蛋白质的功能一节用“大头娃娃”导入注意人文关怀是必要的。
各类遗传病的介绍,必须要有悲天悯人为底色。
情境虽好,适度也很重要,如果处处情境,学生将迷失在步步情境之中,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达成课程目标要求很可能成为问题。因此,最需要考虑情境创设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是教学中的衔接点、关键点。
来源:飞哥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