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俗
过年的来历
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初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门入户吃人。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正逢两个牧童在比赛抽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年”不知是什么东西,又吓得落荒而逃。接着“年”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于是人们逐渐演化成燃放鞭炮、贴对联、点长明灯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现代民间把过年又称为过春节。其实两者的起源是不同的。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纪年,为了区分农历、阳历两个年节,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了。
下面我们把中国农历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每天的年俗介绍如下: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
祭灶神的贡品只需祭上一些糖果,让灶神尝点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因此民谚说“二十三,糖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腊月二十四的习俗
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全家动手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其实,这是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来表达除陈旧迎新年的意愿。
腊月二十五的习俗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接玉皇
民俗认为灶神上天后,玉皇于农历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看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玉皇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灶神上天要到除夕才回来,这些日子人间没有神管辖,也就没了禁忌,民间嫁娶也不必挑日子,因此婚礼比较多,这种场面被称为“赶乱岁”。
腊月二十六的习俗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腊月二十七的习俗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
民谚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年画”或“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的习俗
祭祖
民谚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的习俗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流传至今。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称“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放鞭炮
“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一习俗
初一有许多禁忌,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准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财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不能动刀剪等锋利之物是怕伤到人,如有人受伤、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会惹怒井神,带来灾害。
正月初二习俗
正月初二,这天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三习俗
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忌与人口角争执,忌吃米饭。
正月初四习俗
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习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习俗
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正式开张营业,大放鞭炮。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正月初七习俗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等。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习俗
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习俗
正月初九,“天公生”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正月初十习俗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正月十一习俗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到十六习俗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正月十五习俗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最有特色的就是赏花灯和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