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纯干货)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来源/穆清中医学堂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温热学派形成以后,这种争鸣就愈加激烈,代代相传,至今未息。在《伤寒论》治法能否包括温病治法方面,两家分歧尤为明显。伤寒学派以前人有关论述为依据,直斥叶吴三焦、卫气营血辨证为标新立异。如陆久芝云:“凡病之为风为寒为温为热为湿者,古皆谓之伤寒,乃人知风与寒为《伤寒论》中病,而于温与热谓不可用《伤寒论》中方,其意若同方既出于《伤寒论》自是治寒方,必非治温法,岂有治温而用治寒方者?于是一遇温热病,无不力辟伤寒方,更无人知温热之病本隶于《伤寒论》中,而温热之方并不在《伤寒论》外者“风寒湿温热皆在论中,论中之方可治风寒,亦治风热。温热学派则认为伤寒与温病完全不同,伤寒为感受寒邪,从皮毛而受,治当用辛温解表;温病为感受热邪,从口鼻吸受而来,治当用辛凉清解,两者不能相混。如叶天士云: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吴鞠通谓,“若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至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朱彬谓:后汉张仲景著《伤寒论》……其书专为伤寒而设,未尝追没于六淫也,奈后世之医者,以治伤寒之法,应无穷之变,势必凿枘之不相入。”也就是说《伤寒论》方不能治温病,《伤寒论》治法不能包括温病治法。

我认为,《伤寒论》方可以治温病,但远远不能满足温病治疗的需要。《伤寒论》治法不能包括温病治法,温病治法超出了《伤寒论》治法的范围,是对《伤寒论》治法的完善、创新和发展。
一、《伤寒论》方可以治温病
在温热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伤寒论》影响颊深,举凡温病大家,均对《伤寒论》作过认真研究,且为善用经方者。在选方用药时,温病学家把大量的经方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伤寒论》中的各个代表方剂,几乎全部被纳入了温热学派的三焦、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如《温病条辨》—书即收载有桂枝汤、栀子豉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小青龙汤、桔梗汤、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白头翁汤、黄连阿胶汤、复脉汤等大量经方。
二、温热学派扩大、发展了《伤寒论》治法的应用范围
温病学家在运用经方治病的实践中,感到机械地照搬《伤寒论》的治法,不能尽合临床需要,乃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大大补充、发展了《伤寒论》治法。如伤寒是感受寒邪,在病变过程中易伤人之阳气,故治疗时当注意保护阳气,温病是感受热邪在病变过程中易损人体阴津,故治疗时当注意顾护阴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伤寒发汗太过,损伤阳气,漏汗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当用桂枝加附子汤扶助阳气。温病误汗,阴津更伤,每致斑疹神昏,治当育阴养营,清心开窍。伤寒后期多真阳衰微,用四逆、通脉之类,温病后期多真阴耗损,用加减复脉、大小定风珠之类。寒温之治,大相径庭矣。
伤寒、温病,初起均喜汗解,但二者的实质是不同的。伤寒用汗法,是通过发汗以解除风寒之外侵,是治疗的手段;温病之汗法,是热解阴复,周身潮润,是邪气祛除的标志。伤寒初起,风寒邪气束于肌表,侵犯太阳经,腠理不通,玄府闭塞,故当用辛温之品,开泄腠理,发汗解表,使风寒之邪依附于汗液而达体外。温病初起,是温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肺气失宜,卫气不和,治疗当用辛凉之品,宣通卫气,疏理气机,轻清祛热,使肺气能行治节之令,邪气外出,营卫畅达,津液充和,自然微微汗出,遍体潮润而愈,切不可用辛温之品,逐汗外出。吴鞠通谆谆告诫人们:“按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盖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益,病自口鼻吸受而生,徒发其表亦无益也。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之变。再误汗虽曰伤阳,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温病最善伤阴,用药又复伤阴,岂非为賊立帜乎?此古来伤寒法治温病之大错也”,此外,温热学派治温病初起,根据病邪性质和体质差异,尚有疏卫清暑、芳香化湿、疏解润燥,滋阴解表等法,这些都是《伤寒论》治法中所没有的。
又如,治伤寒和温病均可用下法,均可认作阳明腑实之证。但在《伤寒论》中,必待阳明腑实,燥屎已成,乃可下之,故有“伤寒下不厌迟”之说。温病则不然,下法非专为肠中燥屎而设,而是导热下行,釜底抽薪之举,用之得当,取效甚捷。正如柳宝诒所说,“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他传,故温病热经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又说:“温病早投攻下,不为大害。”在选方用药时,《伤寒论》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温热学派鉴于温病易伤阴津的特点,使用调胃承气汤者较多,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随证化裁,灵活运用,发仲景之所未发也。如热结便秘,阴液素亏者,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滋阴攻下;气阴两虚者,用新加黄龙汤攻补兼施;下后阴伤,邪热复聚,大便又干者,用护胃承气汤攻邪兼顾胃阴;兼痰热壅肺,脏腑同病者,制宣白承气汤上下并调;兼热闭心包者,制牛黄承气汤开窍与通腑并行;兼小肠火盛者,制导赤承气汤通腑泻火等。尤其对湿热郁结,食滞内停者,温热学派应用下法更是独具特色。用通下的目的是为了祛除湿热积滞,并非攻下燥屎,用之宜轻宜频,叶天士明确指出:“伤寒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
三、温热学派不断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
温病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面对错综复杂的温热病临床表现,认为墨守《伤寒论》成法不能尽合今病,于是刻意求新,不断探索,终于冲破了《伤寒论》治法的桎梏,创立了许多新的治法,制订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新方。如吴鞠通根据热邪易伤阴津的特点,确立了清热养阴法,具体如清络、清营、育阴等法。暑温余邪,深留于络,辛凉芳香诸药组成清络饮方,芳香轻清,以化湿浊。热入营分,营热阴伤,气机不畅,咸寒苦甘,清营养阴,轻清透泄,使已入营之热透出气分而解。胃津不足,用五汁饮甘寒生津。真阴耗损,用大小定风珠、专翕大生膏填补真阴。对热闭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创立了清心豁痰、芳香开窍等法,倡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宝”。根据上中下三焦温病的特点,提出了“治上热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疗原则。俞根初对温病过程中引动肝风者,主张用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又如,随着西医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对发热病人滥用抗菌素及冰块降温者时有发生,每易导致中阳受伤,气机闭遏,热邪内郁,形成凉遏、冰伏等证,对此,我用宣畅气机,开郁畅中,通利三焦,苦温燥湿,通阳散寒等法,灵活化裁,辄取捷效。凡此种种,补伤寒之未备,把祖国医学对急性外感病的治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以上所述,略举一隅而已,但足以说明《伤寒论》治法不能完全包括温病治法。《伤寒论》是温病学发展的基础,温病治法补充了《伤寒论》之不足。在对急性外感热病的防治方面,温热学派观察更仔细,经验更丰富,疗效更卓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医生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0)

相关推荐

  • 时振声外感发热十二法

    热病,包括了中医的伤寒与温病,伤寒的病因为寒邪,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温病的病因为温邪,温为阳邪,最易伤阴.伤寒采用六经辨证,温病采用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伤寒始于足太阳,传足不传手:温病始于手太阴,传手 ...

  • 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

    吴又可个性鲜明 , <温疫论> 不同凡响.讲到中医 外感热病治疗的历史, 特别是温疫. 温病的证治, 吴又 可其人其书不可能不提.吴又可的 <温疫论> 有论也有 治, 一般我们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纯干货)

    来源/穆清中医学堂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温热学派形成以后,这种争鸣就愈加激烈,代代相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导读:本文作者为中医临床家理论家赵绍琴.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 一针一药

    导读: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温热学派形成以后,这种争鸣就愈加激烈,代代相传,至今未息. ...

  • 赵绍琴老亲授温病治疗十二大法(纯干货 收藏!)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赵绍琴内科心法与温病浅谈>,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赵绍琴温病治疗方法(纯干货 收藏!) 赵 ...

  • 干货:六气七病伤寒治法!(寒湿风燥暑热温)

    一.伤寒 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可不慎欤! 寒邪干肾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 ...

  • 伤寒不治温病?看看伤寒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纯干货:14种眼科疾病内治法,你不想都知道吗?

    在古代,可能没有明确的眼科,时至今日,中医眼科学已经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世人皆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这扇心灵之窗却时常会因为眼疾而失去本来该有的澄明.面对眼疾,如何让我们 ...

  • 纯干货:14种眼科疾病内治法(收藏)

    导读:在古代,可能没有明确的眼科,时至今日,中医眼科学已经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世人皆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这扇心灵之窗却时常会因为眼疾而失去本来该有的澄明.面对眼疾,如何 ...

  • 樊正阳医师的几则外治法(牛皮癣、烧烫伤、扁平疣,关节疼痛等纯干货)

    樊正阳医师的几则外治法(牛皮癣、烧烫伤、扁平疣,关节疼痛等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