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中国牛肉产业发展趋势洞察与探索

牛肉是指从牛身上获取的肉,为常见的肉品之一。由于其具有“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肉味鲜美“的特点,一直享受着“肉中骄子”的美称。

而根据牛饲养方式的不同,牛肉又分为草饲牛肉和谷饲牛肉两种。

草饲牛肉主要是在牧区生长,以食用新鲜牧草为主,肉质精瘦、脂肪量低,味道也更为相对浓郁。

而谷饲牛肉则主要在农区饲养,一般用人工配合饲料和草料集约化饲养,饲养的时间同草饲牛肉相比时间会更短些,因此其脂肪含量同草饲牛肉也会更高,同时在肉质上也会更加嫩滑。
此外根据牛肉不同部位的划分,牛肉又可分为肩胛肉、牛肋肉、肉眼(牛里脊肉)、牛腩等等。
图:牛不同部位的分解

其实在中国古代是一直禁止吃牛肉的。从西周开始,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来保护耕牛;秦汉时期也有着盗牛、屠牛者斩、食牛者罚的规定;

到了唐宋明清时期更有着屠牛者杖打一百,判一年半,流放一千里的法律明文规定。
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现象。一是由于我国古代长期处在农耕社会下进行发展,牛是耕种的必备劳动力和生产力,因而有了对牛的保护;
另一种因素则是因为牛在古代不能像现代一样批量繁殖,为了保证农业的正常发展,才有了对牛禁食的法律。
但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大量农耕机械的使用,牛也从最早以劳耕为主的“役用牛”逐步转变成了以肉用为主的“食用牛”,除了原有法律条文取消外,牛肉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在我国成长为一个全新的产业进行发展。
中国初期肉牛产业就是从“以牲畜为农耕役用工具的时代”向“农业机械现代化时代”转型过程中衍生的产物,具有历史特殊性。
中国的“架子牛育肥时代”也起源于那个转型时期。但是随着中国肉牛产业完全走向商业化,历史因素造就的“架子牛时代”在中国仅仅维持了20年左右就宣告结束,并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发展态势来进行发展。
但我纵观其我国牛肉产业未来发展态势时,其主体还将主要围绕着以下的6点态势进行,具体如下:

国内牛肉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进入2000年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也在一程度上形成逐渐改善态势。
人们也开始意识仅仅是猪肉产品不再能满足广大社会消费者的需要,而牛肉正以其低脂肪、高蛋白的特性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理想食物,正迅速的侵占着我国居民的餐桌市场。
2019年,我国居民的全年牛肉消费总量就达833万吨。牛肉人均消费量也2012年的4.58公斤/人增长到了2019年的5.95公斤/人,七年里累计增速达到了29.91%。
虽然当下我国牛肉消费量已排在美国和欧中联盟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但即便这样,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仍然远低于每人8公斤的全球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假设我国牛肉人均消费按照世界均值8公斤计算,我国牛肉则总消费量则接近 1160万吨;以每公斤60元计算, 则未来整个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900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形成这样利好的态势主要还是同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关。
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总量虽然也因全球性新冠疫情的爆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同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基本面仍整体向好,并有望在2020年中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国家。
受经济增长利好因素的影响,我国中产阶层人口数量也是增长迅猛。
2010年,我国中产阶级的人数还仅为4700万人;而2019年时,我国中产阶层人数则达到2.5亿人;2025年,中产阶层人数更是有望突破5.2亿人口。
作为主流中的消费人群,中产阶层人数的增加,无疑将会有利的推动我国牛肉消费市场规模的增长。
除此外,食用肉消费结构的改变,也在进步促进我国牛肉消费市场规模的增长。
目前我国牛肉消费在食用肉消费占比中,虽然早已从最初的5%增长到了如今的15%,但是同世界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从长期看,我国牛肉消费市场仍具有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综上所言,保守估计到2023年我国牛羊肉行业销售规模将实现8128亿元;2025年更是有望突破9000亿元大关。

价格高、缺口大仍是发展主旋律

目前,我国牛肉产业在牛肉养殖与生产上已经逐步了以新疆、宁夏、青海为主的西北传统牧区;和以东北三省和内蒙库为主东北肉牛生产区;以及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为主的中原肉牛生产区和以四川、贵州、云南、广西为主为主的西南肉牛生产区。

2019年全国肉牛出栏4534万头,同2018年相比增加了136万头,同比增长3.1%;2019全国肉牛存栏9138万头,同2018年相比增加了223万头,同比增长2.5%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但是按照现有存栏量和出栏量来看,我国国产牛肉在短期内依然很难实现完全自给。
2015年我国牛肉的生产量为617万吨,消费量为721万吨,供需差额95万吨;2019年,我国牛肉生产量667万吨,消费量882吨,供需差额则增长到了215万吨,是2015年的2.3倍。
如果按照世界平均水平计算,我国未来每年牛肉需求将达到为1160万吨(14.5亿人口×8公斤/人),缺口更是高达512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特别是我国牛肉产业随将进入牛源极度短缺的新阶段后,我国牛肉的供需矛盾还会因此而长期存在。
以我国现有的牛肉产能来看还不足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50%。而牛源的短缺势必又会造成我国牛肉价格的持续上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2019年为例,我国全年牛肉平均批发价格就同比上涨了11.7%,批发价格达到了64元/公斤;市场平均价格更是同比上涨了12.6%,达到了73.2元/公斤。
而2019年下半年牛肉批发价格更是增长迅猛,增幅一度达到了17.1%,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涨幅记录。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当然,牛肉价格的居高不下也导致我国加大了对国外牛肉进口的步伐。

2019年,我国牛肉进口数量就达了165.96万吨,同2018年的103.94万吨相比,增长了59.7%,而出口数量还不足219吨。
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我国牛肉长期供需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结果。
其实,在综合上述因素后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牛肉进口在我国还将形成一段很长周期,短期内也还无法根本得到改变。“消费价格高、供应缺口大”仍将我国牛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一个主旋律。

科技化、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

同牛肉进口有增无减的态势不同,我国牛肉出口却一直呈现下滑的态势。
2019年我国牛肉进口量165.95万吨,累计增长59.7%;进口金额为568614万元,累计增长79.1%。而牛肉出口量却仅为219吨,累计下降49.6%;出口金额为1136万元,累计下降46.1%。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牛肉出口比重远不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
虽然我国牛肉需求量呈每年增长态势,但生产加工的牛肉大部分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生产大国、贸易小国”也成了我国牛肉产业当前发展的典型现状。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除是受我国居民对牛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我国缺乏“规模化、科技化”的养殖方式有关。
目前我国肉牛的养殖方式多为一家一户散养方式为主。
从出栏数量上来看,2017年我国肉牛饲养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场户仅占15%,年出栏数1000头的场户更是仅有2%。而同期美国中型牛场养牛的规模2-5万头牛以上,大型牛场规模更是高达30—50万头。
规模化养殖方式的缺乏使得我国肉牛养殖成本远高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牛肉的出口。
除此外,肉牛养殖成本的不断增加也在一定上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牛肉出口。
2006年,我国肉牛养殖成本仅为2299元/头,而到了2014年,肉牛养殖成本则增加到了8600元/头。其中,精饲料费上涨了4.7倍,仔畜费上涨了3.7倍,人工费上涨了1.1倍。
成本的上升在加上我国一直就缺乏“规模化”的养殖方式,自然的也就导致我国牛肉在国际市场缺乏有力的竞争优势了。
其次,科学化养殖方式的缺乏也是制约我国牛肉出口一个核心原因。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肉牛养殖转变,通过提高胴体重和繁殖率来增加牛肉产量。
而我国牛肉产量还在依赖于存栏头数的增加来提升产量,无法做到像发达国家那样通过提高胴体重和繁殖率来增加牛肉的产量,形成产能上的优势。
随着牛肉进口关税的不断下降,我国牛肉产业如果再不加强“规模化、科技化”的养殖方式,势必会陷入一种“两面挨打”的境地。
一是国外优质牛肉会因关税的下降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在价格竞争优势下,对我国牛肉市场进行掠夺性的抢占,许多东欧国家已经纷纷开始挖掘中国市场,并在牛肉检疫上做出让步准备随时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我国牛肉的出口也会因“成本、品质”竞争优势的缺乏,无法与国际企业进行对抗,造成出口受阻。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站在我国牛肉产业发展的高度来看,发展肉牛“规模化、科技化“养殖方式已然成为我国牛肉产业势在必行的工作之一,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牛肉产业长期性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牛肉产业“科技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在未来势也必将形成一种新的趋势进行发展。

高端化发展已成新趋势

受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中产阶层数量不断扩大的影响,高品质、有包装、快捷方便的高端牛肉产品正受到我国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2019年我国进口牛肉总量165.96万吨中,中高端牛肉进口就达到了3万多吨。但实际中,我国中高端牛肉自身产能也只有5000吨左右。
不仅牛肉供给短缺,中高端牛肉也出现了明显的供给不足。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而在对我国牛肉产业特别是对我国中高端牛肉产业进行深度分析后,发现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主体原因是,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构成:

一是我国高端牛肉产业发展时间本身较短。国外高端牛肉产业发展时间多则百年少则几十年。

而我国中高端牛肉产业发展时间即便到了2019年,也不过是20年几年时间左右,同国外高端牛肉产业发展时间相比,整体较短。
二是我国高端牛肉企业整体数量偏少。截止到2019年为止,我国高端牛肉企业总数不足30家仅在20家左右,且中高端牛肉在出栏量上还整体偏少。
三是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建设理念。在中高端牛肉产业链建设与发展上,我国存在着“高端牛肉理解不足、肉牛种源不良、养殖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过高、肉质质量不高不稳定、市场对接不顺畅、生产者协同合作组织欠缺”的问题与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着我国中高端牛肉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
图:高端牛肉防伪溯源产业链图

好在我国在发展中高端牛肉产业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优势,这无疑又为我国发展中高端牛肉产业注入了一剂有力的强心剂。

一是我国国产的高端牛肉在肉质上本身就具有着先天性的优势,这对我国发展高端牛肉产业会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二是我国高端牛肉消费市场“增量化、常态化”发展,也使得我国企业更有利于发展自身的高端牛肉品牌。特别是中产阶层人数的扩大会更有利于我国高端牛肉产业的发展。
三是国内市场对高端牛肉需求的旺盛以及高端牛肉市场竞争的不激烈的特性,也为我国发展高端牛肉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冷链配送技术使用改变了高端牛肉原先依托餐厅销售模式,使高端牛肉可以深入“超市、卖场、互联网、专卖店”等平台进行销售,除加快高端牛肉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步伐外,也对我国高端牛肉产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我国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发展我国自身的高端牛肉品牌。
由此来看,我国牛肉产业高端化的发展在未来也必将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发展。

精细化成产业发展新常态

改革开发40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我国的很多传统行业得以益于改革开发的成果也在进行飞速的发展。但仍有一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时代原因并未跟随时代的步伐而进行发展。
如:我国的牛肉产业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其“分散性、产业弱、人才缺乏,生产效率低”的特点,使得我国牛肉产业除少数的头部企业能够形成及时转型的态势外,大部分的企业依然缺乏精细化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思维。
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中国改革开发红利的消失,我国的牛肉产业这一态势将有望得到改观。
从长远的趋势来看,我国牛肉产业朝向精细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形成这种态势的主体因素,主要是同我国牛肉产业未来所面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是我国“牛肉泡沫”的破灭迫使我国的牛肉产业、企业采用精细化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思维。
这些年受到我国牛源逐年趋紧,以及大量“炒牛客”涌入的影响。我国的肉牛价格出现了非理性的上涨。
但是随着肉牛价格的触顶以及众多外行资“炒牛客”的经营受阻,这种现象将有望得到改变,而我国的肉牛产业将因此进入了一个调整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进行发展。
根据行业内专业人士的预判,2021年我国肉牛行情必将会进入高位的震荡期,价格上甚至会出现阶段性的回调。原先以犊牛、架子牛以及低等级母牛价格所形成的泡沫将会此轮的市场回调过程中被挤压出去。
而在这轮泡沫下,只有那些精细化发展的企业才能躲避泡沫所带来的冲击,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从此点看,精细化发展必然会形成我国牛肉产业新的一种发展态势。
二是“牛源红利时代”的消失也将促使我国牛肉产业回归精细化的发展道路。
在牛肉领域,一家企业所从事的产业链条越长其经营管理的难度就会越大。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随着“牛源红利时代”消失,牛源供应的不稳定和短缺已经成为制衡我国大型牛肉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一家企业如果不主动去延伸产业链势必随时都会面临出局的的风险。
当前的我国很多牛肉企业之所以纷纷向牛肉上游产业进行发展,并将原有以采购为主方的肉牛供给方式转变成自养肉牛方式供给方式,其主要就是为了规避经营上的风险。
但是产业链延伸所带来的另一结果就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
而现实中发现,只有那些具有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顺利完成对产业链的延伸与打造,躲避行业所带来的冲击。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精细化的管理又将形成我国牛肉产业必备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是“投资热潮”的减弱也将使我国牛肉产业重新回归精细化道路。

在过去5年中,中国的肉牛以及肉牛产业经历了非常疯狂的投资热潮,但是在未来5年中我国肉牛的投资热潮将会有所减弱,并逐步从原先的狂热期进入到冷静期进行发展。

而一旦产业进入冷静期后,其盈利的公式就会发生转变,原先以高投资模式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量将不复存在,经营管理精细度指数×行情将成为企业最基本的盈利公式。
而企业经营管理精细度指数一旦过低,无论行业再好都将变得与企业毫无关系,企业精细化管理程度已然成为企业未来能否实现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综合上述三项因素后,可以很清晰的发现,我国牛肉产业精细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必走的趋势。
企业只有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规律时,才能在这轮行业的洗牌中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互联网进程加速,产业转型加快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除有助于传统行业减弱中间层次的作用外,还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全天候运作。

让市场经济不断在“全球化、虚拟化、速度化、创新性”性发展,让产业各环节在竞争和合作并存,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之路。
但是相对于其他的传统产业来说,我国牛肉产业由于其特有的保守性,一直未能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红利。

许多产业内的从业人员也曾明确的表示,由于我国牛肉产业内信息的普遍闭塞,导致出我国的牛肉企业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形势,从而形成了对市场的误判。

然而,早在2015年国家推出“互联网+”战略之时,我国牛肉产业其实就已经开启了“互联网化”的经营思维。

但那时候的互联网主要集中“如何卖”上,并没有深入整体解决方案的打造上。
除此外,我国牛肉产业所存在的“分散性和变现周期长”的特点也使得我国互联网企业一直没能在这个领域中形成有效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牛肉产业互联化的发展。
而随着我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对中国牛肉产业中的深入化发展,这种局面其实有望得到改变,特别是京东集团对我国养牛行业的进军,更是有望加速这种进程。
2019年,京东集团宣布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奶牛科研创新团队,联合打造智能养牛新生态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图:京东与中农大合作图

目的就是借助京东数字科技的数据技术、AI和IoT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深入合作,来推动我国畜牧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养殖方式的转型与发展。

一方面借助京东本身的流量帮助优质畜牧企业做销售;另一方面是借助技术帮助畜牧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而其自主研发并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更是改变原先我国养牛行业传统化的养殖方式,使整个养牛技术朝向“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养殖方式转变。
特别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使用。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养殖方式也将会形成变革式的转变。
“智能化、数字化、互联网”将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逐步深入我国畜牧业养殖方式中去。
受此影响,我国牛肉产业在肉牛养殖的技术也会因此而转变,并因互联网企业的进入而出现颠覆性的革命。
如果说2015年是我国牛肉产业“互联网化”发展进程的元年,那么2020年就是我国牛肉产业“互联网化”发展进程的变革年。
“互联网+”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到我国这个传统行业中进行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将也成为我国牛肉产业内新的一种发展趋势。
而一旦企业无法跟上这一时代发展步伐时势必会陷入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因为“狼”真的已经来了。

总结与发展启示


通过对我国牛肉产业深度洞察与探索后,可以清晰的发现我国牛肉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将会向“高端化、规模化、科技化、精细化以及互联化”态势进行发展,而这也已经成为我国牛肉产业未来发展中的一种基本态势。
特别是随着我国牛肉关税进口的不断下降以及国外优质牛肉的大量涌入,我国的牛肉产业如果再不加速转型,势必将很快的陷入“两面挨打”的境地。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高端化、规模化、科技化、精细化以及互联网化”必将成为我国牛肉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
而根据我国牛肉产业发展态势来洞察我国牛肉企业的发展态势时,可以很明确的提出以下几点发展要素。
一是受国内市场发展利好态势的影响,我国牛肉企业应继续深化国内市场的发展力度,并通过加强外部合作和积极的向上游产业延伸来牛肉资供给,避免企业陷入发展的窘迫。
二是在除强化原有市场发展力度的同时,充分借助当前我国发展高端牛肉产业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自身高端牛肉品牌,为企业的发展谋取更好发展机遇。
三是在经营积极转变思维与理念,强化企业精细化经营理念与管理思维的建设,为企业发展赋予新的动能,使企业行可持续的增长态势。
四是积极拥抱互联网上,并通过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的建设,来提升企业成本优势与效率优势,使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五是强化企业“规模化、科技化”养殖方式,提升我国肉牛存栏量与出栏量,降低对国外进口牛肉的依存度。
六是大力强化冷链技术的使用并充分依托我国冷链技术的优势向更多的渠道进行挺进,实现企业在销量上的多点开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