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译文及赏析

  先秦:佚名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鸿雁》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鸿雁》注释

  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于:语助词。

  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劬(qú)劳:勤劳辛苦。

  爰(yuán):语助词。矜(jīn)人:穷苦的人。

  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集:停。中泽:即泽中。

  于垣:筑墙。

  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究:终。宅:居住。

  嗷(áo)嗷:鸿雁的哀鸣声。

  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宣骄:骄奢。

  《鸿雁》鉴赏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鸿雁》创作背景

  《小雅·鸿雁》一诗的背景及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有认为是赞美周宣王的,有认为是流民自叙悲苦的,有认为是写周王派遣使者到各处救济流民的,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此诗当作于周厉王或周宣王时期。

(0)

相关推荐

  • 郭文华||鸿雁诗三首

    鸿雁诗三首 □郭文华 盼归 枫叶残 秋阑珊 鸿雁又南迁 山一程 水一程 众志成城 排成队 向南行 一片落叶天下秋 雁叫声声颤 恋人心已揪 盼归 早将心揉碎 慢慢飞 别太累 我在村口盼君归 鸿雁向南方 ...

  • 大雁(一)

    **************************** ​       这是2011年在蒙特利尔激流岛岸边拍摄的大雁,也是最近距离的禽鸟类拍摄,奇妙的是这一家三口的竟然悠哉悠哉飞到岸上的草坪,对于围 ...

  • 813期 || 美丽《诗经》课堂:《小雅·鸿雁》 /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天语说: 这是一首流民们在沉重的徭役下哀鸣的诗.漂泊的流民因王事沉重的徭役,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思念家乡的亲人,看到鸿雁南来北往,具有 ...

  • 鸿雁于飞,爰及矜人

    ***************** 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每年秋冬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迁飞,飞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路线由我国东北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甚至远达南洋群岛:另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一:《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问心无愧,理解万岁!

    <鸿雁>是<诗>的第181首.这是一首公务记叙诗,描写的是周王朝的政府机构(即周宣王及其臣属)在安定民众中呕心沥血的辛苦,这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表扬,这种手法延用至今.西周晚期,内 ...

  • 《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

    折桂令·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折桂令字词解释: ⑴馀香:自己就像一丝香 ...

  •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译文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 ...

  • 《折桂令·春情》译文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 ...

  • 《折桂令春情》翻译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 ...

  • 苏轼《前赤壁赋》全文、译文及赏析

    <前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 ...

  • 《孔庙桧·〔明〕张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明]张岱 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进仪门,看孔子手植桧.桧历周.秦.汉.晋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枯三百有九年 ...

  • 国学经典著作·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中庸》全文及译文敬请赏析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 ...

  • 《元曲精选大全集》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 ...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赏析:千古名篇,人生必读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史称"宋朝第一人".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 ...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与赏析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的幼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的土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