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气化等 讲情绪睡眠因素引起疾病不同特色
情绪睡眠因素引起疾病特色。
情绪不好刺激引起疾病一般情况下是内伤慢性炎症,而睡眠质量差引起的病理行为多形态方式变化变异。
从中医病因病理机制上,情绪与睡眠因素引起主要反映在气机与气化因素上不同。
1.情绪不好刺激疾病由气先引起变,快速而气变性,病变上是伤气伤阳,再演变。其病理为气机之变,如郁证、梅核气、脏燥等出现。
所以情绪不好刺激疾病,头痛头晕,气急心乱,情志失调错乱出现等快速应激反映,如有后续病变产生的话,则多是演变传化引起的。
此特色变化演变,也说明了身体自身管理自主性功能失调,或身体正气不足等因素。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上连肺胃而为咳喘、失血、隔噎、呕吐,下连肝肾则为带浊、崩淋、不月、劳损……”。
精神情志失调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患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约72%。
2.睡眠质量问题引起疾病由精血先引变化,较稳定而缓和潜伏性。其病理变化多为气化功能失调,如内生五邪、瘀阻等内伤。如面色灰暗,眼圈发黑、皮肤功能失调、免疫代谢分泌系统功能低下,严重的可见老年痴呆、健忘、糖尿病等。
3.情绪与睡眠,又相互影响作用。
气机与气化,清阳与浊阴,都是中医基础理论特色文化。
气自身运动与气阴阳二性变化的内容,都属气机气化范畴。
气机为宏观性,气化为微观性,总体表达形式:升降出入、循环、转移、补充性。
情志因素与气机层次、清阳因素关系密切。
睡眠因素与气化层次、浊阴因素紧密联系。
因而睡眠、精血、气化、浊阴性因素与情志、精神、气机、清阳性因素互为相互影响作用。
某种意义上,睡眠性多为出入性,情志性多为升降性。
原创作品,并保留相关法律权益。
本文为知识共享,请关注。
原创作者罗占光。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