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真诚的力量

没想到啊没想到,被打脸了,而且还是最狠的一巴掌。
春节档开启之前,我最不看好的电影就是《你好,李焕英》,即便它的预售成绩不错,即便它有贾玲、沈腾、同名小品等众多“喜剧人/喜剧要素”背书站台,但经验告诉我,这样的电影往往是包装大于实际,或者抱着某种“自我感动式的正确”硬着陆……谁能想到它可以做到“春节档口碑第一、票房将超过《唐人街探案3》”这样名利双收的成绩呢?
这次被打得不冤,贾玲通过《你好,李焕英》,传达出了一种近年来相当少见的“真诚感”,这种真诚不单只是创作态度和自我心绪上的诚实可信,也是脚踏实地做好移情转换的有效共情。
都把人打动到这份上了,剩下的问题似乎也都无足轻重了吧。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请酌情阅读。】
有一说一,某种程度上,先前我对《你好,李焕英》的预判是对的,它确实松散、拖沓,缺乏明显的主干结构
贾玲作为新人导演,把小品改编电影容易犯的错误都犯了,比如零碎的笑料包袱,比如脱离角色和主场景便立刻失色的镜头感,比如不连贯、缺调度的节奏失衡等等。
影片讲述的本就是个老套的穿越故事(类似的中外影片有不少),而《你好,李焕英》在基本的说明后便迅速进入了1981年的故事线,连起码的修饰都不做,所幸观众们大多不在乎这点,否则又是个减分项。
在最终的高潮前,影片剧情的推进都是由段子式的“小品集”组合而成,观影过程中我大概看了三四次手机来确定时间进度,换平时看其他电影都是等结束了再掏手机……可见此片的不连贯和拼凑感。
但与此同时,《你好,李焕英》好笑也是真的好笑。
这大概是小品演员+草根出身、贴合大众的喜剧人贾玲的特有优势,在八十年代时代滤镜的加持下,影片的许多包袱都抖得十分自然,买电视机后的喜悦、打排球赛的波折、搞相亲时的羞怯和雀跃,再加上足够生活化、接地气的细节运用,(例如沈光林那一盒爱心毛豆),笑果非常之好。
最集大成者的要数文艺汇演上的二人转,这场戏笑点丰富、层次感强,从起初众人不懂笑点的尴尬,到压抑憋笑过后的反弹,再到厂长离场、表演渐入佳境时的酣畅,循序渐进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能令人会心一笑的点,像是主持人自以为是的热心,厂长无以言表的权威、沈光林反复横跳的变脸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戏不单纯是笑点——再结合结尾时李焕英欢笑中眼含的泪水,更会有回味无穷的余韵。

当然,就算《你好,李焕英》再加上一段感人的亲情,也仅仅是用料正确的煽情喜剧而已……影片能够拥有现在的境遇,珍贵就珍贵在它真诚到无法复制、仅此一份的“真情流露”,因为它所怀念的对象,是导演兼主演贾玲的母亲李焕英。
话虽如此,贾玲在影片里还是给自己与李焕英之间的母女关系,配置了许多富有大众共性的特点: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家庭妇女的形象、自己总是淘气而不争气的童年/少年期,母亲一边数落责怪一边包容宠溺的做派等等,无疑能戳中无数人柔软的心窝。
“我当你一回女儿,让你高兴一回都没做过。”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语境下,《你好,李焕英》的剧情核心推动力,便是穿越回过去的贾晓玲想让还未生下自己的母亲高兴高兴,进而企图让李焕英与厂长儿子沈光林搞对象,换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这个动机的演变不仅带有悲剧性,也具备了许多父母孩子都曾想过的“假如当年我和***结婚…?假如当年父母没生下我…?”的广泛性和普适性
面对这个大家都有的问题,母女俩喝酒的那场戏已经给出了答案,贾晓玲希望李焕英未来的孩子能够“有出息”,高学历、好工作、挣大钱,而李焕英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就行了。
而后通过李焕英再次选择贾文田结婚,再到贾晓玲意识到这些天朝夕相处的李焕英,正是同样穿越回来变年轻的母亲,整部电影达到了最高潮,因为大家都明白了,李焕英是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了“就算重新活一次,我依然想做你贾晓玲的妈妈”的无悔选择。
人心都是肉做的,相信只要有所感同身受、存在亲情的人,都会被这一幕打动,即便是一些讨厌被煽情的观众(比如我),在明白这份感动的真实性后,也不得不接受影片切实存在的强大内生力量。

说到这里要额外提两句,我觉得《你好,李焕英》能够获得成功,有三成功劳要归于张小斐饰演的李焕英,她在片中的形象和演绎,把影片渲染效果放到了最大。
多数人对于张小斐的印象(如果有印象的话),都是喜剧小品里“一个长得不错的女演员”,她出演电影的履历不值一提(多数只是在烂片里跑龙套),哪怕是在《你好,李焕英》原作小品中出演李焕英,其表现也谈不上太出彩……
但放到电影这个镜头容易聚焦放大的载体里,张小斐身上某些特质反而被激发、释放了出来,她脸型方正、身形修长、落落大方的人物形象,非常符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审美,再搭配上两根麻花辫、或素或花的长裙、始终在线的微笑以及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更是符合无数人记忆中或幻想中自己母亲年轻时的“女神”形象,当有那么多人喊着“看到张小斐就想喊妈”的戏语,我就知道《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成了。
贾玲的这次成功其实充满了偶然,春节档特殊时期的光环,新导演跨领域的经验起了效果,对母亲独一无二又含有共性的感情贡献了满满泪点等等……我甚至认为,贾玲属于出道即巅峰,刚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她,未来很可能再也无法拿出更好的电影作品来了。
但是,贾玲的这次成功又存在着某种必然她质朴、赤诚、平凡、豁达、接地气、不油腻的特性,让《你好,李焕英》蕴含了一种“天道酬勤”的宿命感,而这种“纯粹性”,恰恰是许多富有经验或才华的优秀导演已经忘却的精神品质。
说到底,《你好,李焕英》只是一部良好的温情喜剧,但把眼光放高、放远一些,它的意义恐怕远不止一部电影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