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神剧”,藏着90年代上海人居住史

2021-07-21 13:50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作者:韩小妮、姜天涯,做图:二黑

上海人对房子一向是津津乐道的,甚至以上海居住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从《蜗居》到《安家》,隔个几年就会来一个,并且无一例外会成为大热话题。

拍摄于1994年的《孽债》在B站上有不少拥趸,这部实景拍摄的连续剧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上海的风貌。从石库门到新工房,从棚户区到老洋房,剧中主人公的居住环境全面反映了二十多年前,处在大变革前夜的上海普通人住房形式。

当五个云南知青子女来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时候,正如剧中晓峰的爷爷卢家伯伯所说:“伊拉赛过朝自家屋里向的老虎窗扔进去一只炸弹,有得落缸水浑了。”

因为,孩子们的亲生父母不仅面临着如何向现任摊牌这样棘手的问题,还面临着如何在局促的住房空间里再塞进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这样一个同样棘手的现实问题。

这部“神剧”的主线是“孽债”,伏线其实是一个关于“蜗居”的故事。

电视剧《孽债》里出现的第一个上海家庭是沈若尘一家。剧中是这样交待他家住房的:镜头先从外滩摇到孤零零、还没有“厨房三件套”相伴的东方明珠。 紧接着出现了过江轮渡的画面,沈若尘推着自行车和妻子梅云清出场。

第一集里,沈若尘和妻子梅云清乘轮渡去上班

当时上海地铁才刚刚起步,上海人需要靠摆渡往返于浦东浦西之间,画面暗示了沈若尘一家住在浦东。随后,镜头就切换到了沈若尘一家傍晚回到刚分得的新工房。

从镜头里看,沈若尘家的这个小区应该刚建成不久

这个小区在八九十年代像火柴盒一样千篇一律的新村当中,绝对属于特别的。房屋的外立面、阳台等呈弧线形,像一个个推开的波浪。而且总共只有四层楼,而不是新村房子常见的六层楼。

沈若尘在楼下开信箱,收到了一封云南的来信,信封上写的收件地址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新村5号402室 邮编200120”。

剧中沈若尘收到的云南来信

浦东确实有浦电路,在浦电路浦东南路附近也确实曾经有过浦电新村,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浦电新村的位置就被潍坊新村覆盖了。

浦东有浦电路,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没有浦电新村了

因此,这个地址应该是杜撰的。不过,沈若尘和梅云清的台词都一再确认了按照情节设定,他们的家确实在浦东。梅云清就这样对老邻居李爽介绍过自家新分的房子:“三十几个平方,两房一厅,在浦东。”

梅云清带儿子回娘家,在楼下偶遇老邻居李爽

至于沈若尘家的实际取景地,有人说像华侨新村,有人说像浦东的竹园、梅园,也有人说看规格像是虹桥、田林一带。最后,《孽债》的导演之一梁山为我们确认了地点——这是康健住宅区的康乐小区。

剧中画面(左)VS今天的康乐小区(右)

1994年电视剧拍摄时,康乐小区刚刚建成一年多。因为设计新颖、配套齐全,属于当时的住宅示范小区。沈家的两室一厅,两个房间都朝南,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和阳台。

请“小魔王”炀炀带我们在他家转一转

从剧中的镜头来看,实际面积远不止台词所说的30个平方,可能至少有50个平方。对此,梅云清是相当满意的。她曾这样对沈若尘说:“像现在,好住这样两房一厅的房子,我已经觉得老满足了。” 因为对比小家庭之前的住房条件,这简直是跃升了一大步。

沈家客厅与厨房相连,在墙壁上开了个“小窗”是那个年代装修的小创意

剧中是在夫妇俩的吵嘴中交代这一背景信息的。梅云清对沈若尘说道:“我嫁给你,住在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噶许多年,我讲过啥伐我?” 更何况,1990年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是6.6平米,到1995年也才8平米。沈若成一家搬进新房后,人均居住面积远在平均线之上。

但即便如此,家里来了美霞之后,也只能在弟弟炀炀的房间里多搭一张床,空间马上显得局促起来。

美霞来了,只好在炀炀房间再搭一张床

难怪本来觉得“小日脚”过得蛮好的梅云清要“翻毛腔”。

话说沈若尘家的居住条件,其实是那个年代上海人的“上海梦”。为了解决上海人的住房难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建设了一大批新村。和沈家一样,许多上海人梦想着从逼仄拥挤的老房子,搬进煤位独用、有抽水马桶的新工房。(一室户、两室户……这就是八十年代的“上海梦”)

对于住老房子倒马桶的上海人来说,新工房的抽水马桶很加分

时光荏苒,如今回过头来看,网友发出感叹:“那时的新工房,现在已经是老破小了。”但作为处于中环内的成熟社区,沈若尘家的这套“老破小”,不管是在康乐小区,还是在潍坊新村,现在的价值基本逼近500万元人民币。

某家上,康乐小区的二室一厅挂牌价都将近500万

今天,这样一套小两房,依旧是很多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的“上海梦”。"

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沈若成当时这样理解新工房的邻里关系:“我那边是浦东的新工房,又不是浦西的弄堂房子,隔壁邻舍都不搭界的。” 假使今天他搬进新式住宅小区,不晓得是不是又会发出相似的感叹?

顺便说说梅云清,她的娘家住在一幢带电梯的西式老公寓楼里。 电视剧里给出了这栋公寓的外观,是复兴西路乌鲁木齐中路转角处的麦琪公寓。

梅云清娘家的取景地是复兴西路乌鲁木齐中路转角的麦琪公寓

它以乌鲁木齐中路原来的路名麦琪路命名。据说是法国建筑师赉安从女儿跳舞时飞舞的裙角中获得灵感设计的,建于1934年,是上海滩著名的四大老公寓之一。如今,住进武康大楼、麦琪公寓之类的上海老公寓,是许多年轻人的另一个“上海梦”。

不过,当年老公寓的居住状况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梅云清娘家住着父母、哥哥嫂嫂和妹妹五口人。

梅云清回娘家,家里有父母、哥嫂、妹妹,总共五口人

片中虽然没有交代具体的住房面积,不过梅云清带着儿子炀炀住到娘家来,老父亲说:“欢迎啊,倒是又要摊地铺困了嘛。”

想要知道沈若尘家之前的居住状况,看看梁曼诚家就晓得了。梁曼诚第一次带儿子思凡回家,要上二楼的亭子间,必须抓着一根绳子沿着陡峭狭窄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

楼梯狭窄陡峭,扶手是一根粗绳

上海人讲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就可以形容梁曼诚家。这个家只有一开间,睡觉是三个人挤一张床。思凡来了就只能打地铺。

一个取景已经拍到了梁曼诚家的大半部分

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床边五斗柜上一个电视机。角落里一个带镜子的衣橱。 窗口的桌子,切菜、吃饭都要用到。餐椅边上放着双门冰箱,开的时候,人要从椅子上站起来。

要开冰箱,先要搬开旁边的餐椅

窗台的一点点空间也没浪费,洗洁精、肥皂盒、牙刷牙膏梳子都放在上面。

再从正对房门的角度,看一下这个一览无余的家

没有独立卫生间,洗漱都在弄堂里。吃完早饭要洗碗,得把锅碗放在脸盆里,拿出去洗。

有一个场景,生动地描绘了这种环境里的局促。梁曼诚夫妇要行房事,得先把女儿云云从两人中间移到边上,分别确认云云和在地上的思凡都睡着了。晚上起夜用痰盂,梁曼诚的妻子淩杉杉怕思凡看到,只好用椅子挡了一下。但上厕所的声音,依旧挺尴尬的。

没有卫生间,当年上海人床底下得放一个痰盂

梁曼诚家坐标在哪里呢?第1集里,梁思凡就交代了爸爸家的方位:“我阿爸在南京路。”随着剧情的发展,思凡叫美霞万一再受弟弟欺负就来找他,给出了具体地址:“他要是再打你,你就来找我,我家在云南路5号。”

梁曼诚打传呼电话回家,提到过弄堂名和门牌号:“荣华里是伐?麻烦侬传呼一下252号浦东阿婆好伐?告诉伊喊伊照顾一下亭子间的云云吃晚饭。”

《孽债》里出现了不少公用电话的场景

从上海地名志里查询,上海曾有三个荣华里,地址分别是虹口区秦关路5弄、老卢湾马当路437弄、老南市迎勋路74弄11支弄,都不在云南路上。

这个地址显然也是杜撰的。剧组当年的美术师杨树占告诉我们,因为梁曼诚的家实在太小,取实景的话比较难以拍摄,内景其实是搭出来的。这一点,眼尖的网友们也看出来了,发弹幕指出:窗外的景色像是画出来的。

B站上网友发现了布景的秘密

当年,外地的朋友很难理解,在繁华的大上海,上海人的居住条件竟然这样局促。

刚从云南来的梁思凡就这样跟爸爸说:“这里还不如曼雀,光睡觉那间就比这里大两三倍”。后来,他又跟小伙伴们“吐槽”:“谁知道来到上海会是这个样子。我家和麻雀笼里差不多,麻雀笼里还能蹦跶几下,可我家挤得呀。”

卢玉琪来到梁家,尴尬而不失礼貌地说了一句:“倷老不容易哦。”侄子晓峰则口无遮拦,问思凡说:“你家只有一间啊?”

卢玉琪看到梁家小而局促,一句“倷老不容易喔”说得妥帖

梁家是剧中住房条件最困难的一家,但在90年代的上海并不少见,请看梁家父子的对话。梁思凡问:“这么小,怎么住人?”梁曼诚回答说:“上海很多人家里的房子都这个样。我们家是紧了点,不过比我们家小的也多的是。”

梁曼诚说的是当时上海人住房条件的实际情况

当年,有相当一部分上海人还住在比石库门房屋质量要差的棚户区,比如卢晓峰的爷爷卢品山一家。卢家是五个孩子到上海后的第一站。

远处已建起了高楼,而穿进弄堂是另一个天地

穿行在迷宫一般的弄堂里,他们见识了一组“上海里弄风情画”:小朋友在木盆里洗澡;弄堂里到处是摆台子吃饭、打牌的邻居;大热天里,更是少不了乘风凉的躺椅。

这样的夏日弄堂生活场景,相信许多上海人都还有印象

给他们带路的胖阿姨前脚把孩子们送进卢家,后脚就跟围观上来的阿姨妈妈兴奋地拍手:“哎呦,乃末闹猛唻!”

弄堂里总少不了爱管闲事看闹猛的邻居

好在,卢家的住房面积还是相对比较宽裕的。有一集,卢家邀请其他几户人家一起来聚会,五家人可以分坐内外间的两个桌子。

好在卢家住房面积不小,可以邀请大家来聚会

楼上还有一个小阁楼,晓峰在上面一边听《小小少年》,一边找到了救爸爸出狱的证据。

卢家的小阁楼,可以看出屋顶的斜坡

但这样的私房也没有独立的洗漱空间。聚会那场戏里,嬢嬢卢玉琪把沈若成叫出来谈事情,顺带用盆装着杯子出来洗,水龙头也在室外。剧中给出的卢家地址,可以通过雅妮当年的来信得知,地址为“日晖西路南塘浜1294弄27号 邮编200031”。

晓峰找到了雅妮的来信,上面有卢家的地址

今天上海的地图上已没有日晖西路,只有日晖东路。南塘浜路在过去的卢湾区。

在上海的真实版图上,只有日晖东路和南塘浜路

不过,“200031”这个邮编是徐汇区的。而且剧中晓峰和爷爷到公园里锻炼,公园里摆了一个法律咨询的摊位,上面也写着“徐汇区人民法院”。

剧中卢家祖孙俩去公园锻炼,公园里法律咨询的摊位来自徐汇区人民法院

更有网友指出,这是光启公园,原名南丹公园。据此推断,卢家应该是住在徐汇区。 最后,还是杨树占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卢家的外景其实是几个弄堂拼凑起来的。取景地包括当年斜土路靠近日晖东路的棚户区,上影厂旁边的三角地等。如今,这些地方都盖起了高楼。

片尾曲唱的“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永辉的处境。永辉的亲生父母杨绍荃和吴观潮都住在老洋房里。杨绍荃家外景拍的是位于复兴中路1363弄的克莱门公寓,地处今天核心历史风貌区的最核心地段。

克莱门公寓建于1920年代,是上海著名的老洋房

这个法式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群建于上世纪20年代,由五栋公寓楼组成。杨绍荃家的卧室、起居和餐厅复合在一个空间里。有独立的卫生间,为这间房子加分不少。复合空间内宽敞明亮,能放得下一张转角沙发,餐厅里有一张不小的椭圆形玻璃桌,背后还有阳台。

杨绍荃家一个空间里复合了多种功能

从室内的护墙板、墙纸等装饰以及成套的家具,可以看出杨绍荃的住房和经济条件在当时的上海属于不错的。但她还是嫌小。剧中,摄影师屈显亮别有用心地给她在家里拍写真。拍了一通后她抱怨说:“就这点大的地方,没啥好拍了呀。”

杨绍荃对自己家的住房面积不算太满意

吴观潮家同样住在一幢老洋房里。热心的老建筑爱好者戴邹君认出了它的外景是复兴西路84弄。

剧中吴观潮家就在这幢老洋房里

今天,这些历史风貌区的老房子,不管是使用权还是产权,平均单价基本在15~20万元。杨绍荃和吴观潮家那种大一室的租金,也应该在每月10000元左右。

剧中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经理,吴观潮还盼望着分到新房子。这不,房管科科长巴结他来了。“伊主动提供给阿拉一套房子,市中心,人民广场边上,黄金地段,高层建筑,三房两厅,哪能?嗲伐?”

只好说,嗲呃。网友打出的弹幕里全是惊羡:“我去……”“不得了啊,老价钱(钿)了。”“CN,两千万现在。”

当吴观潮娓娓道来新房的情况,连网友们都激动了

最后有弹幕总结说:“哈哈哈,网友集体沸腾了。”

五个孩子当中,只有盛天华的到来,毫不构成住房压力。因为俞乐吟的老公马超俊是道上混的“社会人”,家里住的是自建别墅。 

剧中俞乐吟家的外观

俞乐吟家土豪到什么程度?两层楼的别墅里,除了客厅里有电视机,主卧有电视机、录像机,继女马玉敏的房间里也有电视机和录像带。两个房间还都有当时刚开始流行的挂式空调。

俞乐吟家是两层楼的别墅,住房面积绝对宽敞

儿子盛天华第一次去,发出这样的感叹:“阿妈,这就你一家人住啊?像皇帝的宫殿一样,真舒服。”俞乐吟说:“你看,光这个沙发就花了好几万呐。天华,走,阿妈再带你到几个房间看看。”随后,她给儿子介绍了带脱排油烟机的厨房。

俞乐吟家的装修风格走的也是土豪路线

这么壕的居住条件,在当年挪不开脚的上海中心城区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么,俞乐吟家应该是住在哪里呢?别墅所在的具体地址,剧里同样没有讲。不过,第3集的一个镜头透露了这个小区的地点:俞乐吟走出家门,后来坐上同事屠英德的三轮,背后的住宅楼上写着“石龙住宅小区”,也就是今天的石龙路95弄。

剧中的背景建筑透露了俞乐吟家的地址

这在当年算是落乡的地段了,但今天,也是属于中环内的成熟居住区。至于房价,龙华地区即便是老破小,如今房价也已经超过8万元一平方米,这么大的别墅什么价格,真是想都不敢想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上海人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代人共处一室的蜗居已经成为过去式了。虽然,今天的上海人对于住房有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感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煞有兴致地点评《孽债》里每家人的居住情况。这是因为它曾经是,或者现在也是你我的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作者:韩小妮、姜天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