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华县杏林小学史略

吉建军:字劳伍,华州杏林人,诗人,作家。

2017 年,杏林小学建校110周年(杏林小学:原华县初等小学堂、华县第四完全小学、杏林中心小学,体制改革后成为杏林小学,为杏林镇中心校,为统一起见,后文一律称为杏林小学),作为华县新式教育的活化石,杏林小学可谓是实至名归。学校的建校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之前的1906年,清廷下诏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直提倡和实践新式教育的杨松轩先生,从临潼雨金两等小学堂堂长任上离职,回到了家乡华州。

杨松轩与友人顾熠山、郑云章组建华州教育研究会,杨任会长。研究会拟办两等小学堂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场所,但既无资金又无校舍,困难重重。经他们多方奔走,只筹措到“二两半银子”。

一天晚上,杨松轩与友人通夜开会商议办学之事,熬尽半碗灯油。最后议定,不足的经费继续筹措,校舍就借大王庙的旧房。不久,华州教育研究会附设的初等小学堂正式开学——华州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式学堂成立了!由此留下“二两银子半碗油,大王庙里办学堂”的佳话。

而新式学堂的选址所在的大王庙就在今天华州区杏林小学的现址上。光绪三十四年三月(1908年),学校迁至县城内少华书院旧址。而曾经的大王庙,继续招收小学生,成为陕东地区新式小学教育的典范。百年小学就从这里开始发端了。

早期的初等小学堂,完全借用当年大王庙的建筑。大王庙是杏林镇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佛家寺庙,原先的僧侣在寺庙被作为学堂之后,都四散安置了。整个寺庙的格局一直保持到解放前。

据杏林小学原校长种宝育老师回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上小学的时候,大王庙的格局依然保持原样。在大王庙的正南面的庙门,仍然作为学校大门,在大门两侧,有两间北向的厦子房,一度作为老师的办公室。

从正门进入校园之后,左右东西两侧是两片菜园,而在东南角和西南角,有两眼水井,东南角的水井还配有水车,水车也一直保留到解放后,才逐渐移除,存在历史相当悠久。菜园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在左右菜园与开阔地之间,有两排高大的黄杨树。

开阔地的尽头,就是原先大王庙的前殿,前殿是僧侣们做功课的地方,面积较大,有五间道檩,改成学校后被隔作几间教室。前殿背后紧接着就是后殿,后殿是佛像所在的地方,佛像被挪走之后,改为会议室,四个角也被隔作四间屋子,是学校领导住宿和办公的地方。

这是最初的杏林小学的样子,一直到了民国中后期,作为当时全县第一所近代新式小学,学校几乎聚集了全县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学生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原有的建筑显然无法满足教学。于是,在前殿和后殿紧挨着的西侧,修建了两排木板房,这木板房是两层结构,中间是楼梯,通往东西两边。木板房的顶板上还有学校修建这两栋房子以及扩建校舍的记录。

这两栋民国风明显的建筑一直保留到改革开放之后。而在解放初期,原来的初等小学堂改为华县第四完全小学,尽管年级增加了,学生增多了,而学校硬件设施却没有增加多少。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的教育工作者们,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先后修建了在前后殿东侧的三排苏式风格的教室,每排两个教室,中间隔着两间教师休息室兼办公室,所谓的两间,其实是一间,在这间办公室的中间,东西加一面墙,开两个门窗,一个南向,一个北向。这样一来,学校的教室就多起来了,尽管各个年代的建筑都有,总算是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杏林小学建校以来建筑规模最大的历史时期,几乎是一个建筑历史博物馆,不仅有前清的庙宇建筑,又有民国时期的木板式建筑,更有苏联风格的新建筑。

据原校长种宝育老师回忆,当时有一块杏林小学重要历史见证的一块石碑,就嵌在大殿东南角的热水房的墙内。这块石碑记载着解放初学校扩建时给予学校建设巨大支持(比如捐献土地和资金数量等)的人员名单。曾经出现过有学生因为上面有其父亲名字而受到同学取笑责难并愤而凿坏其父名字的事件。

1985年,大殿才被拆除时,那块原本嵌在墙内的石碑,在拆除大殿的过程中神秘失踪了。种老师多方打听,才得到线索:原来是一个在学校干活的村民,将这块石碑拿回家去了,而且石碑已经碎为两块。种老师花钱将石碑买回来,悉心地栽在学校的中心花园的中央,并沿着石碑的外缘砌了一圈砖,以资保护。后来因为有碍观瞻,在石碑前面修了一个照壁。

六七十年代的校园围墙仍然是原来庙宇的土围墙,在围墙西侧,在木板房之间,有一段围墙豁口,从豁口可以直接走出校园,再往西是个慢坡,坡下是一片开阔地,作为操场之用。操场上有平衡木、单双杠等简单的体育器材。种老师回忆,慢坡后来塌陷得厉害,学校新修围墙的时候,就彻底把西界墙确定了,操场也就固定在了校园东侧。

三排苏式建筑的东侧,也是一片开阔地,也就是后来的操场。模板楼后面是一片小操场,当时学校操场就有三处,面积很大。整个校园的面积超过十五亩。

据种老师回忆,那两栋板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学校较好的建筑,1974年,他回校任教,曾经在板房内住过,当时条件非常差,只能用稻草在二楼的地板上打一个地铺,对付一晚上,第二天继续上课,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身上还带有没有抖落的稻草痕迹。

在这样的条件下,初等小学堂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成为杏林小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芭树

到了1985年,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观,首先是拆除了原大王庙的前后殿,民国时期的模板楼也在这个时期被拆除,重新修建了砖混木架结构的教室。学校还多方筹集资金,在三排苏式教室的前面修了一排教师宿舍,仍然是木架结构,陈设简单而非常简朴。

与教师宿舍相对的西面,学校修建了一排办公楼,因为经费紧张,比后面的教室短了一部分,时任学校校长的种宝育老师主持学校的建设,后来争取至今,才将这排办公楼短出的部分修齐,至此,整个学校的建筑布局虽然简朴,却也规整大方。

三排苏式建筑的教师和新建的西侧一排教室,基本满足了当时的教学工作。苏式建筑一直保留到新教学楼建成之后,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苏式教室中,第一排和第二排教室中间是一片开阔地,新建的舞台就建在这里,平时学校开展活动或者全体师生开会,就在这个舞台上主持。后来的操场就建在学校东面一片开阔地上,面积较大,也较能满足学校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

舞台西面有一个较大的花园,花园西缘是两棵巨大的芭树,芭树很粗,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三个小朋友也无法合抱。当时这种树极不常见,而学校的老师们却知道这两棵树的名字。我后来能够认识这种稀有的树木,还是在杏林中心小学得到的信息。(芭树,又叫卫矛、鬼箭、六月凌、四面锋、蓖箕柴、四棱树、山鸡条子、四面戟、见肿消、麻药。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全年可采,割取枝条后,除去嫩枝及叶,晒干。或收集其翅状物,晒干,有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之功效。)

梧桐树

在芭树的南面,是一棵高达的梧桐树,也是很少见的树种。而我们很幸运的在小学时候就得以见到这样的树种。梧桐树上有一根横着绑起来的木棍,据说是当年大王庙的僧人们挂铜钟的地方。每到春夏季节,梧桐树上掉落白色的絮状物,掉落在地上就化作了水状,如同飘雪一般,非常有趣。

杏林中心小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第一批实施新课改的学校,最早实施拼音教学,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3年8月,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让华县成为泽国,灾区的群众和学生在杏林小学度过了最艰难的日月。很多灾区的学生,就在学校的帐篷小学上课,而杏林小学优秀的教学质量,和蔼可亲的老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给灾区的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洪水过后,很多灾区孩子选择继续留在杏林小学就读。为了安顿好这些孩子们,学校率先在全县开始了寄宿制尝试,把原来的教师办公室腾出来给学生们做宿舍,而老师们只能选择“走读”。这在全县是先例,同时也体现了杏林小学百年名校的包容开阔、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理念。

2005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新的教学楼,之前的苏式建筑的老教室还陆续存在了几年,最终也都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窗明几净,样式新颖的教学楼,以及设施齐全的学生宿舍。学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块记载着学校历史的石碑,也消失了踪影。原杏林中心小学校长种老师说,石碑很可能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地基下面,应该不会丢失。

2017年是杏林小学建校110周年的庆典,这座有着110年历史的小学,跨越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是华县近现代教育的活化石。笔者有幸成为这里走出来的学子,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相信,华州区杏林小学一定能够插上腾飞的翅膀,再创教育的辉煌。

(0)

相关推荐

  • 七十年前的华县城关小学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上的华县第一完全小学 作者 郝庆年 1949年5月华县解放.托共产党.毛主席的福,上学不要学费,我这个穷娃才有机会继续读书. 我与堂兄郝润年都是我村初小19 ...

  • 童年糗事之七:拆毁文庙

    1969年在承德读小学时学校就在我家房子后边,叫做红旗学校.1972年夏从唐山回到承德时红旗学校已经与隔壁的三七中学合并,叫做承德八中,原有的小学生依然保留,但不再招收新的小学生.由于国家改秋季入学为 ...

  • 华县七里寺小学事件——我看着温济厚被捕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七里寺小学事件 作者 顾洲三 一九二八年二月宣化事件后,宋哲元派渭南驻军于三月八日包围了高塘民团和谷.高两校,高校校长李维俊等十多名师生被捕.接着又逮捕了华县 ...

  • 2003年被洪水冲毁的华县北乡

    邮箱:3125136050@qq.com 03·8华县洪灾纪实 2003年8月下旬,是一段让华州人扼腕的日子:渭河因连续降雨,爆发了自1556年以来最大的灾害,连续5次洪峰无情肆虐了一个又一个村庄,近 ...

  • 父亲对我们的教诲——华县名仕顾熠山与他的儿女们

    邮箱:3125136050@qq.com 过去那不能忘记的日子 作者 顾秀碧 我1927年7月15日生于华县杏林镇马家斜村.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23日华县和平解放,我与爱人黄 ...

  • 华县最美乡镇评选,快给自己的家乡投一票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不管你在何方,家乡永远是你心中最爱的那片地方.票选华县最美乡镇,别以为华州镇地理位置优越.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就能稳得第一:别觉得高塘镇是革命老区. ...

  • 华县柳溪小学校史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华县柳溪小学校史 前身是七里寺小学,因所在地原寺院金仙寺距县城7里,学校以此命名. 清光 ...

  • 华县杏林故县村的“背芯子”始末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杏林故县村的"背芯子" 作者 魏志征(华县杏林镇故县人) 杏林故县村 ...

  • 华县杏林中学建校史

    华县杏林中学建校史 作者:曹 正 祥 华县杏林中学前身是杏林公社农业中学, 是1966 年杏林公社在谢家堡西乱石荒草滩上建立的,当时修起简易校舍,四周荒滩作为学生劳动基地.先招收学生1班,后增至4班, ...

  • 华县杏林建华学校校史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华县杏林建华学校校史 "建华学校"位于杏林镇梓里村东偏北.抗日战争时 ...

  • 1963年我不愿去华县毕家搞行政工作,被寄放到杏小!

    <流年光影>:潜心政务 作者 郭玉贤 我被寄放到杏小 有人说:七十二行,有两个职业.两个行业最受人尊重.一个是教师,行业是教书育人:另一是医生,行业是治病救人.我的理想职业是教育,但我从事 ...

  • 华县最美中学,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母校投一票

    回忆 注 华县新闻资讯 你多久没回过华县母校 是否想念那里的某个人 是否记的它曾经的容貌 岁月如斯已成往事 愿记忆中的美好可以重现 再回母校,为它点赞 曾经,有一个学校,有一个班级 ,有一群伙伴 , ...

  • 华州区毕家 记事(四)

    <咸林璧记事> "华州毕家"钩沉之四 作者丨BWX(咸林璧) 记忆中的"毕家完小",解放前毕家四村村民除有着勤劳.忠厚.节俭.尚德的家风外,还重文习 ...

  • 从大明到高塘——我在华县塬上上学的日子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在华县塬上上学的日子 作者 秋 月 回想我在华县大明上小学的时候,教室的窗户是用纸糊的,老师带领大家做浆糊,裁纸张,再糊上去,是大工程.冬天,老师允许同学们 ...

  • 五十多年前我在华县杏林小学的那些老师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崇敬的那些杏小老师 作者 李琴肖 小学时段,在老人们的一生中似乎已经有些遥远,常常会被人们淡忘,但当遇到知己忆起当年事时,那一桩桩一件件的人和事都会有着不断 ...

  • 四十年前华县杏林梓里老照片

    邮箱:3125136050@qq.com 岁月留痕 1980年10月20日,西北大学77级考古班19名同学,在戴彤心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华县梓里村,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实习.简陋的工具和住所 ...

  • 华州莲花寺镇:龙潭古堡的变迁

    邮箱:3125136050@qq.com 古堡春秋 作者:李庚元 闻名于世的陕西华县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历史悠久,华物天宝,人杰地灵,是个神奇的胜地.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在这里我所经历过的这半个多世纪 ...

  • 【随笔】西安印象之景龙池

    景龙池 为了更多的体验西安的民俗,更真实的了解真实的居民生活,经常沿着小巷子转悠,记得当时还从沿东关正街走过,这其中要经过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子叫做景龙池,从东关鸡市拐往东,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 从 ...

  • 华县杏林小学百年变迁史

    华县杏林小学百年变迁史 作者 李子华 华县杏林镇耐村正东约百米处有曾有一座古老的太王庙,该庙在回民起义时被焚.后仍在原址重建,计有山门,有献殿.上殿各三间,东.西两边建有道房.至于庙内所敬何神(或人) ...

  •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州杏林镇沙圪塔小学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记忆中的沙圪塔小学 作者  宋欢武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村办小学--华县杏林镇沙圪塔小学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我就读的村小,建于上世纪30年代,旧址据说是一 ...

  • 华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校史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华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校史 该校位于华县城关镇城内行政村南50米处,东侧与陕西省有色金 ...

  • 惨痛的教训——建国后华县因玩水溺亡学生录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一再强调注意安全教育,遇有事故发生,即通报各校,加强安全教育.但不安全事故迭有发生,此处所录,仅系部分,借以引起 ...

  • 开阔地

    开阔地 一切来得突兀 道路被横截,峰棱被削平 从前戛然而止,经久的秩序哗乱了 该往哪儿去呢 一只鸟被关在笼子 它的眼一定还是望向天空 一条鱼被丢在沙地 它的鳃一定还是朝着大海 那么,你也是一样的 狭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