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隔着雕花砖墙踮起脚往里偷看,看到屋子...

“我隔着雕花砖墙踮起脚往里偷看,看到屋子里很多大人,爸爸也在里面,他们给爸爸一张纸条”.....
 
半个多世纪前,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家园,共产党领导无数志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那时为抗战做贡献的不止是成人们,还有少年有为的孩子们。
 
【从拼刺刀开始】
 
赵景昂出生在常熟的一个小镇,著名的沙家浜,那个出了阿庆嫂的地方。实际上,阿庆嫂并不是单独的某个真实人物,而是一个融合的典型,当时很多茶馆都有“阿庆嫂”式的老板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占领上海之后,为了防击随时可能来到的日军,村里开始组织青壮年演练。
 
赵景昂的爸爸也做了木枪,在院墙上画了靶每天练习,小景昂看到爸爸刺啊刺啊,手也痒起来,央着爸爸,于是爸爸也开始教景昂,6岁的小景昂,端着木枪,也像模像样的学起来。
 
一个晚上,景昂听到了飞机声,是日军扔下了照明弹协助陆军。此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日军从长江、徐浦等三个港口登陆后向西突进,企图从外围包住南京,一路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沙家浜也在日军铁蹄的践踏之下。
 
1938年初,为了发展敌后的抗日力量,谭震林带新四军同志悄悄来到了沙家浜,招募群众加入新四军,他们也住在一家“阿庆嫂”的茶馆里。
 
景昂的爸爸是米行的职工,新四军的同志们开会就选在了米行老板家,景昂爸爸也参加了会议,“我隔着雕花砖墙踮起脚往里偷看,看到屋子里很多大人,爸爸也在里面,他们给爸爸一张纸头,后来才知道那是党员登记表”,小景昂一脸神秘地告诉厨房,告诉了妈妈爸爸接了一个纸头,等爸爸回来,面对妈妈的查问,爸爸竟然把登记表拿出来,一把火烧了,没想到第二天,爸爸没事人一般出去,却很多天没有回来。原来爸爸还是跟着去参加新四军了。
 
【棉衣里揣文件】
 
1941年,上小学二年级的赵景昂参加了儿童团,从此跟着新四军的老师,有空就排演抗日歌曲,跳舞,去慰问伤病员,参加县里的庆功会,一切都在日军的眼皮底下,虽然有敌人偶尔会下到村里巡视,但也不怕,儿童团的孩子们热情依然很高,年纪小小的景昂还没有感到畏惧,脑子想的就是赶走日本鬼子。
 
日军来巡查的时候,把全村人赶到街上,聚在一起,明晃晃的刺刀对着,大叫“共产党统统的出来,不出来就把你们统统杀掉,房子统统烧掉”,没有人出去,也没有人告密,虽然村子里人人都清楚哪些是党员。
 
爸爸回来以后也经常交给景昂一些任务,一次,爸爸让景昂和邻居叔叔一起出去,回来的时候“我和叔叔往回走,远远地看到前面镇的入口有日军把守,叔叔把文件仔仔细细塞到我的棉衣里,'我去引敌人注意,景昂你带着东西从小路回去,一定要交到你爸爸手里’”。
 
就这样,棉衣里揣着文件的小景昂,镇镇定定地绕过伪军回到家,把文件交给了爸爸。
 
【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新四军要撤到苏北去,景昂爸爸自然也要跟随军,考虑再三,爸爸带着身为长子的景昂一起去了苏北,留下三个弟妹和妈妈在沙家浜老家。
 
1946年,在领导的关怀下,景昂被送到了淮安,加入了陶行知的学生汪达之建立的新安旅行团,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辗转,到全国各地修学旅行,唤醒民众,实践抗战救亡宣传。他们以放电影、教唱抗战歌曲、贩卖进步书报和地图,开展“小先生”活动方式,组织青少年和儿童“读书会”、“歌咏队”,对包括农民在内的人们进行抗战宣传。
 
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自己为自己负责,为抗战的勇士们鼓劲,也受到了党很多领导的照顾,张爱萍将军就像宝贝一样对待旅行团的孩子们,小景昂入团的第一天,正好遇上了张爱萍将军,爱好摄影的张爱萍拍下了大家欢迎景昂的一幕,就是那幅著名的照片“欢迎新团员”。
 
但从此小景昂彻底同家人分隔开来,相当长的时间,景昂失去了同家人的一切联系,后来团里要求人人都写封信回家报平安,出于安全景昂才写了按要求写了封隐讳的“我做学徒做得很好”的信,寄回沙家浜老家,过了很久,才传出消息,原来由于经济困难,妈妈终日拼命靠卖菜,和帮人洗衣服赚钱,积劳过度,早就去世了,弟弟妹妹都分别送给别人养。景昂的家,实际早已破裂。
 
而此时,父亲也杳无音信,景昂又写信给父亲,没想到这封信一寄就是几年,到了49年解放后,父亲才收到这封儿子的平安信。
 
赵景昂跟着新安旅行团辗转25省,宣传抗战。解放后,新安旅行团进入上海,后转为上海歌剧院,太平时期没有了满世界宣传抗战,但就像新安旅行团一样,那些抗战中奋斗的孩子们“永远是全国儿童的典范”。
 
——来源:东方网
(免责声明:以上文字内容与图片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讲述抗战故事·回望历史瞬间】—上观嘉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