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顺应人性,反人性的度怎么把握?

我小时候几岁开始上的学呢?

八岁,是虚岁,应该是7周岁,大多数孩子都这个岁数。貌似还上了几个月的育红班,结果老师不干了,我们一帮小孩儿也就回家了。

后来就是小学的入学考试,让数数数到30,我应该是差一点,中间数乱了,不过还是可以上学,毕竟自己村的小学,老师都是周围几个村的,还是比较好说话。

哈哈哈,现在想起来也挺好笑的,7周岁了,数数都数不到30,我爸妈是怎么做家长的,天天也不知道干点啥,给我教成了那样儿。

我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弱智,怎么可能7岁了,数数数不到30呢?

我爹没事儿还能教两句诗,我娘也就教下数数,直到现在,我数学也不好。先不说遗传基因的事,其实是心理有障碍。比如7+5=?这种奇数相加的,到现在,我还是反应慢,为啥?心理、思维习惯了,习得性无助,跟给狗电击,马戏团杂耍成功训练动物的原因是一样的。

只不过,我这个是不成功的。

其实,七八岁之前训练小孩跟训练小猫、小狗区别不大,需要有入模子训练,模子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的底层操作逻辑,几乎等同于本能,基本素质。

反正,我早期的数学教育,绝对是失败的,一学数学就紧张,被我娘吓出毛病来了。

一年级,放暑假,我爹我娘我弟弟三个人又去北京了,给我送到了二姑家。二姑是个很贤惠的女人,二姑夫每天从城里下班回来,二姑就已经做好饭了,二姑夫不慌不忙的洗手洗脸,坐在太师椅上,端起八仙桌上的一小杯酒,抿一口,吃口菜,抿一口,吃口菜,慢悠悠的。

在二姑做家务时,我经常问17以后该多少了,19以后呢?二姑总是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问题,从不带情绪,也不嫌弃我笨。

对,没错,我还是不能数到30呢,数着数着就混了,总是逻辑混乱。经过几天的训练,我终于做到了。

好吧,我承认,就是智商低。

后来,我经常跟人说,什么叫智商,就是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我发现规律的能力确实差了点,从小如此,一个数数都能难住的人,估计也没谁了。

后来呀,学习一直中等,甚至因为贪玩,考过倒数第三,班主任郭老师还找到家里跟我娘谈过一次,说抓点紧,不要让我看那么多电视。

进步是有的,不过也只是中等。最好的一次貌似也才前十,一个班25人。我爹,天天不在家,大多数在北京。我娘对我的学习也没什么执念,不知道是死心了还是无所谓,反正也没怎么管过。

初中差点跟着同学一起辍学,去当个学徒修汽车,或者做个Tony老师,这在那会儿是不错的出路呢?貌似现在这两个职业也不错,收入挺高的。

小学升初中,一些同学直接辍学谋生去了,初中升高中至少一半的同学也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直接就业了。高中毕业,不上学的人就更多了。

我一路跌跌撞撞上了大学,学习还那样,中等水平,也没挂过科。

生活或者生存就是这样,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肯定会越来越难,逃避又能逃到哪里去?

一个孩子学习好是合力的结果,来自于爸妈、老师、孩子、同学、甚至邻居、亲戚,环境好未必特别优秀,环境不好,大概率孩子会比较平庸。

当一个人习惯了中等,习惯了平庸,即使内心深处想获得关注,想与众不同,他(她)也只是想想,没有行动;即使有行动,抓住了机会,也会因为众多的关注而显得手足无措,像个笨蛋一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是十年功您就会成为角吗?还差的远呢?

优秀是一种习惯,不管是内心,还是行为,你都想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你会嫌弃你自己没做好,你会想尽办法做好,哪怕有各种困难、挑战、打击,不过是勇敢者身上的勋章。

优秀是既顺应人性,又反人性的思维、习惯合集。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