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季,吃龙虾

朋友陈是北京一家大报的记者,几年前大概也是仲夏“龙虾季”这个时候来皖采访,考虑到我们是朋友关系,单位主要领导特意安排我负责接待。有朋自京城来不亦乐乎,我欣然从命。

在肥的几天时间,我陪朋友陈除了采访就是管他衣食住行。按规定,本系统来人食宿一律安排在内部接待中心,所以朋友陈自然也不例外。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单位接待中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以与四星级酒店媲美。虽然朋友陈在吃喝上不太讲究,但于公于私,我还是彰显安徽人的热情好客,竭尽所能让他吃好喝好,然后是工作好。

就饮食特色来说,安徽还是数徽菜最具代表性。我找到接待中心负责人,要求他们订了个食谱,力求每天的徽菜少而精,且不重复。用京腔话说,一开始还行吧,可后来就不咋样了。几天下来,朋友陈的食欲不但没有增加,相反有所减退。问其故,答曰:就那样,味道差不离。我在想,这可能就是徽菜重色重油重味的“下场”。

那天下午,朋友陈外出采访回来得比较早。我试探地问:“去宁国路吃龙虾,怎么样?”朋友陈有些木讷地看着我,满眼疑惑:“吃什么龙虾?”于是,我导游般给他介绍,什么龙虾色艳肉嫩味鲜啦,什么红红火火合肥龙虾节的由来啦,讲得我口干舌燥。可恶的是,我讲了半天,这家伙竟然无动于衷:“看把你累的,那咱们就去尝尝吧!”

夏天天黑得晚,我们到了宁国路太阳还没落山。所以,朋友陈也就没有见到像我介绍吃龙虾火爆场面。我带他来到在宁国路龙虾界小有名气的老X家,说要个包厢,可服务员面带歉意说,都被预订完了。一个领班模样的女子走过来问明情况,让我们稍等,然后转身离去,不一会就回来了。她笑盈盈地对我们说:“我协调了一个包厢。楼上请!”朋友陈不解地问:“这龙虾能有这么多人吃?”我信心十足地回答:“等一会你就会感受到!”

我点了一大盘龙虾,还有几个凉菜。看着红彤彤的大龙虾,朋友陈拿了一只用舌头小心翼翼地添了几下,似乎无处下口,显得有些为难。我就示范着教他如何有效地吃。朋友陈进入状态很快,不一会就能独立操作。可能是有点辣的缘故,他一边吃着虾,一边嘴里还不断发出嘶嘶声。纵然这样,也没见他歇手。一盆大龙虾见底,朋友陈满头大汗地说:“兄弟,再来一盘!”

当我们酒足虾饱走出老X家时,龙虾爱好者早就把出路堵得水泄不通,那场面比我渲染的还要火爆。在回接待中心的路上,朋友陈还一个劲地回味:“味足,味足,以后咱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来吃龙虾,你可别嫌烦。”我笑着说:“请都请不到,还嫌烦?”其实我心里清楚,要是这样搞接待,不仅能省不少钱,还能省很多事。

朋友陈果不食言,这几年每到龙虾季,他都会像南飞的大雁如期而至,有时禹禹独自,有时鸣鸣成群,一些客人还带来发展商机。朋友陈戏言:“如果说,四川出辣妹子,那么安徽就出徽虾子。”虽然听起来有点别扭,但不是没有道理。每个地方都有让人念念不忘的东西,那可能就是特色吧。看来,龙虾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皖人牵手京城人,乃至全国各地人的情缘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