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到底要如何才能读懂
《道德经》:
初看,玄之又玄,
再看,治国之道,
三看,人生哲理,
四看,科学原理,
五看,该进医院。
《道德经》是一本分量很重的书,无可厚非
但就是因为分量太重,所以不宜多看,更不能去悟
看到第三层境界,从中悟出一些能够应用的智慧即可
比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一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其中既暗示了以柔克刚,又诠释了长久之道,还与养生、社交相关。
详细我就不解释了,因为想要诠释这本书,写一本书也写不完。
可以说,老子的这本书,是我们生命进化给予的'外挂'。
要知道,我们的生命自身,也就是真正让我们诞生的原理,也是在进化的,这种不断调整基因,去适应自然的力量。正在通过智慧的方式,让我们获得改造自然的力量。
人类就是拥有外挂的族群,但必然也承担了其他族群无法承担的责任,至于是什么样的责任,我不好说。
回到主题。我建议,看这本书,不要太过于深入。
除非你已经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否则你不但理解不了书的真谛,还会走火入魔。
别说什么提高能力,这本书,究其根本,是一本'原理'书。他比普通的哲学还要深入。因为说到底,哲学也是为我们社会服务。而这本书不是的,老子就像是疯了一样,几乎囊括了自然所见所有的原理。就像是把编辑宇宙的代码,一股脑的都发给你。
这就是一本表面上用哲学治国,实际上是科学精神启蒙的书。
不是我太高看这本书。而是智慧越高的人,越能得到启发,从而愈加的痴迷于原理。但是这样真的有用吗?
我们人类痴迷于真相、原理、构成,是因为有利可图。而道德经全篇流淌的,都是在让我们消效仿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利用自然。这五个自然,便是道德经的核心--无为。
点击加载图片
如这一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这句话便是道德经无为的真谛,其他到更多的是解读万物的变化,而了解万物的变化,是为了利用万物的变化,而什么时候去利用万物的变化,就是在这一刻。
但是这个大前提是在,大势在你的手里,在你拥有绝对主动权的情况下。否则你就算看清了世态的变化,也无能为力。普通人不是看不懂,而是看懂了也利用不了。
而无为这两个字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
简单来说,无为是为了作出更好的作为,是一种选择性,跳过争斗的作为,这是一种参透事物原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用武力降服
点击加载图片
我不敢说我的见解一定说正确的。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正确。
首先,就算再强大的古文专家,也无法彻底解析古文字的含义,毕竟其中有时代背景的隔阂。
其次,古人与我们不光是语言的不同,最大的区分,是认知的不同。道德经再厉害,也是一篇古文,还是被神话的古文,其中的意思,自然是往夸大了解读。这很好理解,一件东西,关注的人多了,自然会有人吹捧。仿佛这样就能改变这件东西的价值,事实便是如此。就算很简单的一句话,我们现代人的智慧可以利用不同的角度去加工、分析、理解。最终得到的意思,真的是他原本的意思,还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意思?
最后,我想说,真正能提高一个人能力的,并不是读书。读书,只可能是我们提高能力的开始,读了多少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有多高,最多增加一些见闻与认知。最重要的是看你读书之后,从中理解了什么,并且贯彻到生活当中。而道德经这本书,并不适合年轻人去贯彻执行。因为越彻底的智慧,越无法应对世俗的环境,现实可不吃你这一套。除非你已经足够优秀,只想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否则我并不推荐你去深读这本书。
点击加载图片
还有,这本书被后世治国者改动后,其中一个意思就是:愚民。
《道德经》主张愚民,因为这本书原本就不是写给百姓看的,那个时代能看得起书的,不是王侯就是达官贵族。简单来说,就是禁教化,让普通百姓就乖乖种地,别起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更不能读书开智。
事实在那个时代,不能说这本书说的不正确,因为那时候本就是思想启蒙的时代,不要说说百姓,就连一些领路人都不知道该听谁的,比如孔子、庄子,他们也在摸索,没有太多的前人给他们参考。对那时候的人来说,思想的奠基石还很少,百姓更是如同一张白纸,思想浑噩,善恶是非无法看清。如果百姓一旦失控,那种时期的管理层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只会导致内部不断冲突,以至于分化,甚至颠覆国家。而且在那个时代,如果君王真的能够做到道德经中提到的内容,哪怕是十分之一,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即便懂得少一些,蠢一点,也会是幸福的。
《道德经》是我们思想的奠基石,也是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的主流思想之一,但是到了现代,现代意识觉醒下,最基础的前提,就是验证与批判,我们都是实用主义者,崇尚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美好,也不是单纯的得失。我们变得越来越看不清自己,更别提这个世界。
所以我说这些是想告诉你,古人的智慧,就算吹上天,也未必高人一等。你必须要分辨,那些是作者想要传达的,哪些是别人想要强加的。
这个时代不缺少信息的汲取,但是缺少塑造自身挑选、活用思想的能力,思想说到底是拿来用的,你若是真想得到启发,那就带着一颗质疑的心,去看任何书,养成属于自身的思维模式,懂得分辨有用、无用以及可用可不用。把他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活学活用,否则你看什么书都没用,只会越来越迷茫而已。
总结我的三个观点--
第一点,《道德经》是一本心理学,教人打牌的书,前提是你的手上有牌可以打。
第二点,《道德经》涉及观察、验证、应用,比起哲学与治国,更像是科学精神启蒙读物。
第三点,古文的含义,并不能切实的解析,其中夹杂太多时代的痕迹,最终得到的一切,都是为了符合现代人自身的认知而已。在看书之前,我们更需要去提高的就是分辨思想的能力。
也就是说,这本书很好,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并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什么能力。但是你如果你是科研与艺术工作者,或者需要应用到管理学,那么还是多多少少有点帮助,从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