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作品中孕育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伍尔夫作品中孕育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以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为例
冯月蕾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为作家的创作及社会环境领域带来了新的启迪,给予了作品超越时代的价值意义。本文借助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角度,解读《达罗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用批判的视角论揭示达罗卫夫人与周边女性将自然与女性放到对等的观念,尝试摆脱受压制 、受破坏的地位 ,却未能达到此等境地的悲哀,顺应历史主流权力中心的思想的侵袭,最后选择接受与顺从的疼痛。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伍尔夫;达罗卫夫人
一、女性生态主义的演变历程
在西方的历史进程中,以男性权力为主要价值体系占据在主流社会中,倡导生态女性主义的人认为,男性权利的过度膨胀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女性地位的衰弱的原由。相反对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在原始社会,男性的地位远低于女性地位,女性处于尊贵且保护的对象。在此时期,劳动生产力低下,通过山洞中的绘画图腾,可以看出对于大自然的馈赠以及信仰是极大的。但是当处于饥荒的时期,权利的分割产生了,男性的狩猎技能远超过女性的耕耘能力,此时,男女权利的开始转移,男性逐渐成为女性生活的重心。因为男性天性具有掠夺与征服的观念,他们具有强烈地占有及征服的欲望。因此,女性渐渐成为男性操控的对象与玩偶,而男性天性中带有征服自然的欲望,潜移默化中他们将这种情绪转移到了女性身上,女性自然的成为了男性主导社会的附属品。
在小说《达罗卫夫人》的描述中,作者伍尔夫毫不客气地将战争与男权对等了,将战争爆发的源头直指男权社会的征服欲望,也展示了文明人类做出的令人甚疑的行为,对自然的遗弃与破坏,令人深思于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性的准确性,在书中伍尔夫并未对战场的血腥场面有任何的描述,而她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是自然周边环境的惨烈毁坏来展现人类在心灵的野蛮,人类通过战争对自然周边环境的认识采取漠视状态,作者伍尔夫在小说中便叙述了人类进行战争后,战场的萧条感以及环境的践踏感,表现了历史中战争带会的浓烈的疼痛性。例如书中描述的空中有烟雾做的顶蓬,车辆发出刺耳的声音,行进在轨道上的火车以及响着轰隆隆声音,即将起飞的直升飞机,飞机消失在先前环境的破坏之处。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倡导工业革命运动,.“飞机”“火车”“汽车”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商品肆掠席卷了英国社会的进程,将原本的社会保护自然的气氛逐步打破,也就将原有的美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了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气氛。
男权主义占据了整个社会,在发挥以男权为主导形象的进程中,男权与自然的稳定是敌对的,男权逐步以占领自然、打破自然为满足扩大自己领域的方向来达到权力的高度。男权从原始社会开始便拥有了一股征服环境的欲望,他们将自然环境当作狩猎场,打破自然原有的平衡,充当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反之,女性跟男性相比,她们更能体察到自然孕育生命的意义,更能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愿景,更能保持对自然的怜悯性与保持中立的喜恶态度。
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女主克拉丽莎在准备宴会时,买花的场景中,此处描述花店里花束的香气时,认为花朵的芳香,令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能量,花朵能够带来凉爽的清风,将嘈杂不堪的街道掩盖,在作者笔下女性与自然的相处方式是和谐而美好的,作者伍尔夫在比喻两者关系时,这样形容了女主的形象,将她比作一只小鸟—“一个带有鸟儿色彩的人物,她具有鸟儿的气质,比作拥有碧绿色彩的鲣鸟,她的情绪是欢快的、灵敏的、喜悦的。在描述女主好友萨利时,也将她比作小鸟和气泡—将她比作一只有绚丽色彩的小鸟,她光彩夺目,具有耀眼的光芒;又将她比作一个气泡,她似飘忽不定的气泡,具有随意性,它从遥远的地方飘来,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只为在这充满荆棘的路上停留顷刻,展现它们最美好的姿态与形状,保留它们最纯真的美好。
在描摹女主克拉丽莎的性格时,她的性格常常是阴晴不定的,她的心情的变化跟自然的更迭与起伏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的关联紧紧围绕,当女主克拉丽莎对于布鲁顿夫人邀请他人参加宴会的事情上,她是带有强烈的情绪化的,她很忧愁且带有自我否定的含义,她的心境是极其具有自然变化特征的,她描述她的心境时写道“犹如河床上一棵草感到船桨的划动面摇曳不定”。作者伍尔夫在此处充分的将女性的痛苦与自然结合紧密,她在此处将克拉丽莎的性格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带有一种惨淡且女性悲烈的情绪。
在描述赛普蒂莫斯太太蕾西娅时,在想到丈夫可能离她而去,可能选择自杀的行为了结生命时,她的心境是悲凉刺骨的,她害怕一个人孤独地存在于生命体中,作者伍尔夫这样描摹此时心境:“宇宙一片混沌,山川无名,河水自流,不知流向何方”。此时蕾西娅太太的心境只能跟自然紧密结合,只能从自然中需求慰藉,她在自然中寻找灵魂的深处的抚慰—“心灵在说,把沉重的负担交给大海吧,它为众生悲哀叹息”
。在此描述中,女性与自然处于统一的状态,女性这种交付于自然的状态,如同跟朋友相处一样,是柔和而抚慰心灵的。正是这样的联系,女性与自然的关联是亲密的、友好的。也促使女性的权力支撑与男性的权力支撑点并不相同,男性权利的膨胀与上升,让他们并未觉察出自然的抚慰心灵,他们往往对带有攻击性意味的事项更能引发他们的共同感,他们对于以男性权力占据中心的文化相当推崇,无法割舍或对之嗤之以鼻,就其本身这便是他们的历史文化因素造成的,他们无法真正的融入自然、贴近自然、感悟到自然能带给人宽慰和启迪。
因此,女性与男性各自对于自然的见解也潜移默化的造成不同,唯有多关注历史文化背景下残留和繁衍的痛楚,才能有所改变对于自然观念性的转变,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二、分割线—男女差异化
作者伍尔夫笔下对于历史中男性权力的膨胀进行了较深的阐释,她究其对于女性地位的掠夺与占有进行了批判性的抨击,将男性对于自然环境原始性的冲动与对于女性的压迫感现象的产生认定为男权主义肆虐的成果。在两性关系中,女性的价值体现与能力的展示往往认定为她对于家庭的付出,从她对于家庭的义务承担以及能力的展示出发,来判定她是否具有价值。女性往往处于被不利与被压迫的一方,无法像男性一样拥有高话语权、高社会地位、高主导权的境地。
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年轻的克拉丽莎是活泼可爱开朗型的,她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独特的灵魂,但历史文化的传统告知她,得遵照女性的规范管理自我时,她抛弃了她原本具有的灵魂选择了另一个世界,在文中原本她爱着跟她灵魂紧靠的人,她爱着爱情观与生活观与她相象的彼得·沃尔什,但她受到来自父权主义教条的限定,她选择了另一个生活的对象理查德·达洛卫。理查德·达洛卫是英国国会的会议员,他能带给夫人物质生活的富裕,但却未能带给夫人人生价值的重现,达洛卫夫人仅能通过社交界的交涉来充斥时间,并未能将女性的价值体现其中,生活仅仅只能在无情的交谈中从身边溜走,带给达洛卫夫人无尽的哀愁。
在此等社会中女性会变得麻木,难以窥探自己的内心,处于被压抑与缺乏理性的人。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对于丹尼斯小姐的质问,认为她只能教给同样女性的知识的薄弱与实用性弱,在达洛卫夫人看来这样的能力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不足以,长此以往的话,女性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只能屈服于男性权力的掌控之中,并未能在受到限制与压力中难以逃脱出来。长此以往,便会失去最初的平衡点,无法寻求安慰与启示,只会让压抑产生的缝隙越来越大。
三、历史的局限性
在生态女性主义倡导的运动看来,历史的延续性与继承性是难以逃脱的。男性权力占据中心地位的同时,也衍生了许多各样的历史社会问题。例如,在战争中,被惨痛经历覆盖的女性,她们成为战争的慰问品与占有品,她们被男性权力占领的社会压迫的同时,还会受到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在男性社会看来,此等行为并不足以产生反思与惊醒,因为惯性思维的诱导,他们便得格外的暴躁与情绪化,皆是他们内心权力占据上风的作祟。而生态女性主义倡导两性的平等与友爱,追求的是两性之间相互认识,不要有等级意识,以及强制性或毫无压力性的蹂躏。
伍尔夫在小说《达罗卫夫人》中究其这一现象作出了独特的诠释,揭示了战争对于男性是有侵略性的,对于女性同样具有心灵的践踏,批判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无情与戏谑,在小说中有对于帝国主义行为表示赞同布鲁顿夫人,她是对帝国主义持有簇拥的状态,希望自己能够站在战场,同敌人作战,可是,相对较讽刺的一点是布鲁顿夫人的另一行为,她寄予
《泰晤士报》信件祈求得到的回报。 在历史主流文化的熏陶下,女性角色的能力与才能显得格外不那么重要,女性难以得到主流世界的赞同,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回答,便在社会文化中隐没开来,而不显得充满智慧的心,往往处在理智与情感低下的境地,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问题产生。又例如,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达罗卫夫人的女儿的家庭教师,基尔曼小姐的事例,正是对上层阶级赤裸裸地暗地报复,来自下层社会的基尔曼小姐对于身份地位的差距以及财富的不平等地位促使了她报复心理的诞生,她报复心理的呈现造成她长久以来不平等的释放,于是,她便做出了违背达罗卫夫人的事情,让达罗卫夫人的女儿心灵上拒绝母亲的关爱,借此来让此等上层阶级产生矛盾和不合点,成功地满足她自身对于阶级矛盾的抗议,令她贫穷的境地得到舒缓。
男性权力的侵入,致使女性的地位日益呈衰弱的趋势,呈现一种孤独存在的状态。而战争对于女性心灵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故事创作背景便是发生在战争后,讲的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带给人们的战后创伤,她们对战争感到恐惧与害怕,并且战争带给一个人或一整个家庭的灭顶之灾是难平的,人们害怕孤独,害怕战争,但也只能沉默地告诉自己不要害怕,接受战争的洗礼。小说中达罗卫夫人曾这样描述福克斯罗夫特太太的情形,战争虽然结束,但是昨晚对于福克斯罗夫特太太并未结束,因为他的儿子阵亡了,她悲痛地在大使馆哭泣,可是也不能挽回儿子的生命与战争带给她致命的打击;以及贝克斯巴勒夫人的情形,她在万种瞩目的情况下接收儿子死去的噩耗,电报被死死攥在手心里,可战争掀起的无情的风潮依然卷走了家庭的希望;以及赛普蒂默斯 的 妻 子 —雷 西 娅,她也遭受了战争的疼痛与侵蚀,她的丈夫选择自杀的方式离去,在伍尔夫的笔下,这是一个充满她灵魂契合的人物,她质问这个人物接下来的命运,让雷西娅在文章中发出一声声的呐喊,让她质问整个世界,质问战争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与哀愁。
而此时,伍尔夫已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战争的强烈批判性。
伍尔夫最后还是选择让特西娅这个人物选择死亡,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选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选择顺应自然,选择在面对战后的情绪化不像特西娅这般令人痛心,但是,战争往往带给人们的侵蚀性是强大的,理性的情绪很难覆盖感性的重叠,感性的情绪往往蔓延到骨髓之中难以释怀。毕竟这是一次对于极大的世界性伤害,而不单单只是一件小事就能化了,人们往往在情绪的掌控上未能有如此锋利的决绝。
四、生态女性主义的崛起
达罗卫夫人无疑是小说中战胜感性的一方,在她知晓赛普蒂莫斯自杀后,她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她怀疑的情绪漫步脑海中,她产生斗争的意识,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她决定回到最初的筹备宴会中,而此时在达罗卫夫人的脑海中产生唯有通过筹备宴会项目才能让她的内心精神得到满足,从达罗卫夫人的宴会中,有一个良好的启迪性,对于重新建立战前的社会面貌有相当大的作用,对于战前的和谐关系与面貌的启迪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消除阶级矛盾与情感缺失有相当好的弥补作用。而这样的通过亲密关系连接的情感,是完整的、且具有完善性的。能够成为战后重创的一枚解答良药,利于重建社会和谐化与和平化进程的进步,能够缓解文中所描述的阶级层次不同的矛盾冲突点,能够利于和谐化的普及以及消除阶级矛盾的嫌隙。小说《达罗卫夫人》中,无情地将男性权利为中心的肆掠暴露在人们的视角,但是作者伍尔夫的思维却企图营造一个社会平等化、自由化的社会环境,虽然美好的愿景没能彻底实现。但从作者的意识体现是超前的,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体现,这是具有启迪后世文学、文化、政治运动的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