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茶玆中国

曾经解释过《茶何以被纳入中国文化的顶层构架》,讲到它自身的某些特质需要首先符合文人士大夫最初设计的那个取舍标准才有可能被纳入到那个文化体系当中去。
而在纳入该体系之后,茶便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与调校中不断成长、蜕变以使它的基因越来越融入这种文化,承载这种文化,呈现这种文化……
黑人或白人姑娘身材再好,穿上旗袍、红肚兜也出不来在中国姑娘身上的那股韵调;对应一顿西餐的几副刀叉,筷子的以不变应万变显然更中国;像胡琴(二胡)、琵琶一类缘起西域的乐器,也为华夏接受后也变成纯正的“中国味”了。同样,当“三线”渡海东瀛变身“三味线”,不论是音色还是编曲也就逐渐烙上了大和民族的印记。
当我们说茶发源于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溯源的方式去佐证。仿佛捯不出民国的房契就不敢说住到现在的这几间屋就是你的。这多少有点儿没自信,——我的就是我的,无需什么外部证明。如果一定要有的话,DNA就是最充分的证据,每个基因片段都在宣告着它是谁,它传承于谁,这是你拿到哪里也改变不了的。
当我说“茶玆中国”时,并不单纯指茶原产于中国,而是从根本上讲茶具有着古老中国的基因。从它被纳入到中国文化系统的那天起,基因就在被一天天、一点点的驯化,直到有一天能够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品位的象征,中国审美的象征。
今天,就说说那些基因片段……
无论是中国的诗词、戏剧、小说、园林、民居,都讲究个结构铺陈、次第展开,会去追求某种过程叙事。茶也如是,并最终实现。而诞生自西方的碎茶工艺显然也粉碎了茶的这段基因。
中国人审美的高级阶段不是贪“杂”,而是求“纯”,——纯粹。这种审美追求在宋代达到巅峰。纯,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一种富余内涵、情调的一致性。茶也延续了这种审美基因,在追求单一呈现下的丰富感受。这看似矛盾同时又极富张力的审美,恰恰又是另一特点鲜明的中国基因。当异域往茶里加糖、加奶、充汽时,也就只是把茶作为了一种滋味调饮,——纯粹、文化象征的体验,基本没戏。或者人家认为那就是中国品位,无非是“中国品位+糖+奶+汽”的“杂拌ChinaTea”。越看越像廉价的奶茶了……
内容与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互为表里的。孔子再如何推崇周礼,本质上也是想回归承载于周礼上的“义”。如果只剩下了单纯的形式,丢失了必须以这种形式才能得以呈现的特定内容,便是徒有其表了。只对形式过分雕琢、展示,并刻意解读,这也是日本茶道当下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没办法,日本之所在并不适宜产茶,就算出产其品质也大多是差强人意。这种地域限制使得日本只能推崇抹茶,只能标榜茶道形式。而中国茶品种丰富、风味多变的基因特征也只能保留在中国本土(包括台湾)。
吊诡的是几十年前我们还专门学习了日本茶道的这种“形式主义”,拼凑出了所谓的茶艺,却从来不问这个形式最初究竟是为了承载什么?
包括此前讲到的气韵、写意,也都是国茶文化层面的基因内容。这些内容得以承载与呈现,才有资格说您做得、您喝得这是一道中国茶。
很多东西天然自带归属性,不是物质层面那般可以轻易被拿走的。反过来说,也要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天然归属于你。如果弄不清这一点,早晚有一天它也会心有不甘的离你而去。
茶兹中国,君兹中国否?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空山美社:“写意”钩沉
空山美社:论“含蓄”
(0)

相关推荐

  • 春风十里不如礼 ,人生百年不离茶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 礼,中华民族之魂,仁义智信. 礼,中华民族之根,树大根深. 礼,中华民族之血,永葆青春. 春风十里不如礼 ! <春秋说题辞>曰∶'礼者,体也.人情有哀乐,五行有兴灭, ...

  • 物哀与侘寂——日本古典美学的核心

    一."物哀"概念的由来 "物哀"最早由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本居宣长(1730~1801)提出,他认为此为日本文学之根,后来又进一步衍生为美学和世界观层面的概念.&q ...

  • 开汤哲学:中国茶的底层结构与顶层设计

    这个话题我们显然要从上往下讲,不然会乱.那我们就先说"顶层设计". 作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国茶的顶层设计同其他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这历经千年却又历久弥新的中国传 ...

  • 开汤哲学:潮汕工夫茶盖碗泡法开汤过程浅析

    此前同雨尘兄交流茶学观点,他提到了潮汕工夫茶,并对其开汤过程给出了详尽的描述,我也将据此给出基于"空山流"开汤理论的理解与解读. 现将雨辰兄相关描述内容原文转载如下: 醒茶护胆:醒 ...

  • 开汤哲学:所有茶,都值得被重新开汤

    罗振宇很看好语音这种传播形式,-- 它解放了你的双眼与双手,使你在很多单纯的重复性劳动中能够通过听觉持续获取知识信息. 所以他总是骄傲的说:要用这种音频形式把所有知识再重新生产一遍 ~ ~ 于是我开始 ...

  • 开汤哲学:体感与茶款品级的相关性

    遥想"铁观音时代"只讲水.香.兰韵,从没说到过体感.虽然之后的岩茶也偶有提起,但人们大都还没太在意. 直到普洱茶的出现,体感才被摆在了桌面上,而且你应该记得,是被台湾茶人拿出来摆上 ...

  • 开汤哲学:茶の鲜

    若干年后回看,这将是一篇之于建立汤感呈现标准的奠基性文章-- ---- 鲜,是一种纯粹而原始的味觉体验.鲜者,鲜活.新鲜之谓也,反映了作为能量物质的优异品质,是优秀的取食对象,推荐食用.甚至如河豚与某 ...

  • 开汤哲学:茶の鲜(续)

    关于"鲜"的强度问题,感觉还需要补充两句. 鱼羊谓之"鲜",但鱼腥.羊膻,--你会把这些跟鲜的感觉联系起来么?此外还有个鸭骚.肠臭,很有批好此者. 你说,&qu ...

  • 开汤哲学:习茶次第论

    时逢盛世,故好茶者众,习茶者甚,然有闻习茶之次第者罕矣,非不屑也,实不知耳.今示之. 佳肴美馔,入口为本,进而关注烹调与食材的选择.尚有余力或精益求精者才会进一步涉猎食材的种植.饲养与加工,而这种情况 ...

  • 开汤哲学:让茶回归体验消费

    作为首家,同时也是唯一一家提供专业开汤服务的茶学机构,我们选择以"泡茶收费"为主营业务与盈利模式. 这让大部分习惯了免费泡茶.免费喝茶,只寄希望于买卖茶品来盈利的同行多少有些不解, ...

  • 开汤哲学:茶之过萃

    这几天见朋友们在鼓捣茶和咖啡,--用盖碗冲咖啡和用咖啡器具来泡茶.玩得不亦乐乎~~ 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这原本是咖啡中的一个概念--过萃. 过萃,本意指过度萃取,内质中呈现为负面感受的物质也一同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