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中医》| 什么是三阴三阳?

本  期  导  读

经常被问到,能不能详细解读三阴三阳?另外,三阴三阳之外的「至阴」是什么意思呢?以及在经络、伤寒论六经辨证之中,它们的大概含义?这个问题,要理清爽它,首先要追溯到《周易》

何为四象?

《周易》里有这样一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中两仪就是阴阳,就是把万事万物分成阴阳两大类。分为两大类之后能不能再进一步细分呢?可以的。那就是两仪生四象。

四象是哪四象呢?

就是三阴三阳之中提到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我们可以借助四象图来理解。

这里,「太」代表多,代表大。太阳、太阴,代表的是阳与阴在数量上的多。

所以,太阳、太阴分别对应的是:图中阴阳鱼中顶端阳最多与底端阴最多的位置。其中太阳为一个颜色纯白的圆,代表阳最多;太阴为一个颜色纯黑的圆,代表阴最多。

而「少」与「太」比较,就是阳或阴已具有了,但在量上还未算多。

所以两者居四象图的东西两边,阴阳有了,但还处在未算多的位置。这两个的形象都是一半阳,一半阴。也代表在量方面未算多。

四象的本质,是在两仪基础上对事物的进一步划分,从而实现对事物的初步量化。

比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如果按阴阳两仪来分,那么温与热都属阳,寒与凉都属阴。

但温与热程度不同,有量上的差别。温属少阳,热属太阳;同理,则凉为少阴,寒为太阴。这就是四象。

阳明与厥阴的位置

而经络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命名,是在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易经四象名称基础上,为在数量上对应手足各六条经,中医人为地另外加上阳明与厥阴这两个命名。

也就是说,阳明与厥阴这两个命名,不是来源于易经系统,而是中医自己加上去的。

那么,阳明与厥阴又该加在太极图的什么地方呢?

如果从阴阳量的多少而言,阳明该放在上面四象图的太阳与少阳之间,《黄帝内经》叫做两阳合明。不少人根据这句话,以为阳明的阳气量最多,其实不然。

假如按阳气量多少来排序,《黄帝内经》是这样排的,太阳是三阳,阳明是二阳,少阳是一阳。注意,阳明是两阳合明,不是两阳合阳,这个「合」字可能牵涉到六经开阖枢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比较深了;当然还可能存在其他解法。总之这不是这一篇能写完的内容,所以就这个问题,今天这里不作深入讨论。

三阴按量的多少是这样排:太阴是三阴,少阴是二阴,厥阴是一阴。

为什么厥阴的阴是最少的呢?因为厥阴的意思是两阴交尽。尽,是事物发展到尽头的意思;两阴指的是太阴、少阴。就是说:太阴、少阴,去到尽头就是厥阴。所以厥阴的位置该放在上面四象图的少阴与太阳之间。

当然,阳明与厥阴的位置,在说明不同的问题时(比如说明开阖枢时),在太极图中还有其他不同的放置方式。我们今天讲的放置法,仅仅是从《内经》设定的六经阴阳量的多少这个角度来放的。

好,明白了这个,有些学过《伤寒论》,知道疾病循经传变的朋友就容易明白,在《伤寒论》之中,讲到疾病的传变,循经传变是这样的:太阳病传阳明,然后阳明传少阳,少阳传太阴,太阴传少阴,少阴传厥阴。

这其实就是,太阳三阳传阳明二阳,阳明二阳传少阳一阳,少阳一阳传太阴三阴,太阴三阴传少阴二阴,少阴二阴传厥阴一阴。

很明显,这是按阳气量的递减到阴气量的递减来设定的。至于临床实际是不是这样传(这该是另一篇文章的素材了)?我们这里暂不展开讨论。而且六经传变也还有其他路径。

但至少我们能看见,仲景这个六经病循经传变的设定,是跟三阴三阳经的经气阴阳量多少相关联的。

六经病的性质与阴阳量

下来,六经病的性质跟三阴三阳阴阳量多少的命名有没有关联?

应该说,关联度没有与六经传变的设定那么大。

比如,太阳病跟寒水挂钩,阳明病是跟燥金挂钩,少阳病跟相火(类似于暑)挂钩,太阴病跟湿土挂钩,少阴病与君火挂钩,厥阴病跟风木挂钩。

这里六经病的性质,感觉上跟五行、以及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的关联度较大。刚才讲的六经命名的阴阳量的多少,在病的性质上的反映反而没那么明显。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牵涉到的知识点,相关联的东西太多,比如又跟开阖枢的位置相关了,所以不易一下讲清楚。就是以上讲的内容,假如没学过医,或是学得比较浅,看起来可能已经相当困难了。

经络操作上,命名的意义

下面来看在经络的操作上,这些命名的意义有多大?

经络之中,三阴三阳的分别,更多体现在手足三阳经对应六腑,手足三阴经对应五脏(加上心包是六脏)。

三阳经主要行于四肢外侧,三阴经走在四肢内侧,也就是说在大类的分阴阳上,它是有意义的。

但在当今的针灸应用上,《内经》中关于三阴三阳阴阳量多少的设定有没有意义?

在经络命名上,按照《内经》原意,虽也有对应的三阳、二阳、一阳、三阴、二阴、一阴的说法,但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演化过程中,「量」的感觉其实是在日渐淡化。

也就是说,现在并没有太多针灸医师,是按照太阳经阳气量最多,阳明经阳气量第二,少阳经阳气量第三这种设定来行针的。针灸师更多的是关注经络之中气血量的多少,比如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这说明,中医师们在医疗实践中,越来越关注实际应用的意义。所以《内经》中关于三阴三阳阴阳量多少的设定,这里不能说它没有参考意义,但这种观念已呈现越来越淡化的趋势,也是基本事实。

(0)

相关推荐

  •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其传变的看法

    2021-08-08 15:27·徐小丽LittleLily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急性热病的中医经典著作,它以六经辨证的规律,揭示了急性热病的动态变化,说明了急性热病的发生.发展.变化 ...

  • 《周易与中医》| 什么是三阴三阳?(上)

    本  期  导  读 经常被问到,能不能详细解读三阴三阳?另外,三阴三阳之外的「至阴」是什么意思呢?以及在经络.伤寒论六经辨证之中,它们的大概含义?这个问题,要理清爽它,首先要追溯到<周易> ...

  • 《周易与中医》第1讲:卦爻常识

    ☯  人体诸窍:致病通道亦治病去路! --相关文章-- 六块砖推八卦,十二块砖演易经 <闻道中医>:推天道以明医事 时长60小时的<中医基础>

  • 周易与中医 | 太极图中S形曲线之妙

    本  期  导  读 阴中含阳,柔中藏刚,随曲就伸,刚柔相济才是太极拳的本来面目. 如果太极图以一条直线匀分阴阳,虽也可构成两仪,但阴阳的诸多妙用却难以一一尽现. 阴阳诸多妙用 因这S形曲线,阴阳鱼的 ...

  • 周易与中医的缘份

    本  期  导  读 这些在医易互动发展过程中作出大贡献的医家,多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风云人物,面对这串名字,为医者还能无动于衷,心安理得地说,可以知医而不知易乎? <周易>以降,易学与中医学 ...

  • 周易与中医|零基础教学,潘毅老师带你走进易的世界

    本  期  导  读 <四圣心源·卷一>中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 未识天道, 焉知人理.」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 ...

  • 潘毅讲《周易与中医》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易经>究竟可以用来做什么? 有段时间看中医养生类书到了一个瓶颈,总觉得各个说法都可有可无,打不成一片. 机缘巧合,见一个医生朋友在读<易经> ...

  • 中医抄本,三阴三阳脉决一册全。

    中医抄本,三阴三阳脉决一册全。

  • 跳过《周易》谈中医

    易学向上追根,往往就要追到<周易>身上.这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周易>就是易学的源头,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周易>并不是易学的源头,只是因为<周易> ...

  • 2020年11月6日。资深中医理论学者罗广英教授一直主张中医的自立性,不同意把周易的理论说成中医背后...

    2020年11月6日.资深中医理论学者罗广英教授一直主张中医的自立性,不同意把周易的理论说成中医背后的万能之说,他直说:'周易的卦序排列是没有中土五表达的,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表达也没有,这是很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