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总听说要“修炼”,那究竟有什么秘诀?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儒家思想总劝人们修行。其核心可以用以下四句来总结: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

一、对自己要约

儒家一定强调个人修养,在《论语》中谈修养常针对人的“言”与“行”,人在说话和行动两方面容易过度,需要约束自己。孔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和》)听到传闻就到处散布,正是背离德行的做法。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知自我约束,无法做到真诚,很可能变成乡愿。“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篇》),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正是败坏道德风气的小人。

因此,德行修养一定需要约束自己,因为人性有其弱点。真要学习儒家思想,要将宋、明学者“人性本善”的观点放在一边,应就《论语》《孟子》本身的材料加以了解。孔子一直强调人要修炼自己,有过则改。当然对人性的点要有非常深的认识。

《论语》一书中多次出现“怨”这个字,第一种指我抱怨别人,第二种指别人抱怨我。如果是我抱怨别人还容易改善,可以要求自已不要抱怨:如果是别人抱怨我则较难避免,人与人之间常因误会而互相抱怨。

如果想做到“对自己要约”,该从何下手?读《论语》会发现,一般人常常“有而无耻”。“耻”意为“有羞耻心”,这个字十分重要。有一次子贡请教孔子: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称为士?”孔子回答的第一句话就是“行己有耻”(《论语·子路篇》),即本身操守廉洁而知耻。由此可知,人生的自我约束和修养应从“无怨而有耻”入手,修炼自己做到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抱怨,同时让自己具备羞耻心。如此一来,人格水平自然非同一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