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战:鄢郢之战(3)白相公放水
白起接到任务指标后,分析了两军形势,认为不用搞那么多路出击,用不着,四川人民去年辛苦了,都歇了吧,我一个人趟一路没问题。
白起决定直接沿着汉江往下打,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后世给此次战役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掏心战术。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沿着去年楚国献出的汉水北地延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的突入了楚境。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是白起的兵力,数万。
我查了很多史料,也没有找到具体的数字。不过既然是数万,就应该不会是一万,应该也不会是九万,七八万肯定就吹成十万大军了,所以我估计,应该在五六万左右。
带着五六万就敢深入敌境去掏人家的心去,后来王翦灭楚时可是死活非得要六十万人的。
这种高危工程,估计只有白起这个包工头敢接。
第二,白起没带多少粮草,主要是掠夺了楚国的粮草进行补给的。
过去形容一个大将给国家省心是怎么形容的呢?
叫“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啥意思呢?
“役不再籍”是出征前一次征兵解决问题,别打一半人没了又回国再临时征,那样民心不仅不稳,对于行政效率的考验也非常大,到时你万一凑不齐人去填窟窿了呢?
“粮不三载”就是粮最多两载。
出征时带一载的粮食,走的路上吃,回军时再送上去一载,返乡道上吃。
中间打仗时吃敌人的。
尤其粮不三载,太重要了。
粮食是重物,要运粮食,要是有水路还好,成本会低下来,如果没有靠谱的水路,就要人推车,牛拉车的走陆运,人和牛被征用去运粮食,地的生产力就上不去,百姓就会不富裕,来年的粮食就没着落,国家的整体实力就容易完蛋。
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在别人家土地上吃别人家的粮食。
吃敌人一斤粮食相当于从后方运20斤粮食上来。
别疑惑,卡车出来之前就是这么大的成本,一般来说,当时如果商人运粮食超过60里,成本就已经合不上来了。
买卖人管仲就测算过,栗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栗行四百里,则国无两年之积。
走的越远,损耗就越大。
所以形容战争往往是:日费千金。
古往今来,战争都是有钱人家才能折腾的起的,没有钱,什么都别提,所以当小日本不知死活的惹了美国后,丘吉尔,蒋介石同一个晚上都睡得着了。
人很贵,马很贵,牛很贵,粮很贵,所以为将者,要为国家算这些账,后面我们说到王翦,我们就要算算他带着六十万大军灭楚,这一年对国家的损耗有多大。
除了秦国,谁也打不起这种仗。
你看人家白起先是带走的人不多,吃的还是敌人的。
党的好干部啊!
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一直突到了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
荆襄地区这个天下之腹,首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了。
自古从北面打南中国,基本三条路。
西边蜀道难,中间襄阳难,东面合肥难。
我们大家先记住襄阳这个地理位置吧。
襄阳为汉水咽喉,左右都是山和水,从中国中部南下没有别的道,卡在这你就过不去,自古兵家必争,在南宋末年达到巅峰成为世界灯塔。
此时我们暂做了解,这块地方在三国时代扛后腰时会迎来它的关键舞台。
此前的剧情均不足以引出这位“名角”。
鄢城(宜城)距离楚国都城郢(荆州市)很近,从地图上就是一小段直线,是拱卫郢都的最后一道军事重镇,楚人也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宜城),准备和白起死磕。
这张图我们也暂做了解,三国时代时具体分析,这是荆州全郡的命脉线路,基本上意味着荆州地区的得失。
白起听说后也不含糊,在渡过汉水,逼近鄢城后,命令秦军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
看着熟悉吗?
后来有一个楚国小伙子率领着劣势的楚国健儿破釜沉舟后彻底打残了秦国的最后力量。
一个是秦攻楚。
一面是楚伐秦。
还都是关键性战役。
历史是具有对称之美的。
双方在鄢城进行了激战,白起发现,打不动。
楚军凭城坚守,并集中优势兵力跟秦军死磕,秦军在此地遭到了入楚后最顽强的抵抗。
此时,秦军已经深入楚地较深,不太适宜与对方打持久战,但这个地点又绕不过去,汉江线对于军需补给以及撤退和调兵来说太过于重要。
你要是绕过去就成孤军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形势对白起越来越不利。
白起看向了军帐之外。
那一年,汉江水大。
白起望着涛涛汉水,想到了办法,先是在鄢城四周的关键地势筑起了高坝,蓄池拦水,并将战斗部队改造成了工程部队,自汉江修筑了达到鄢城的一条长渠。
等水达到一定程度,白起下令开始放水。
秦军开渠灌城,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后溃破崩塌,汹涌的洪水将鄢城变成了泽国,死伤军民达到了数十万,楚军精锐尽丧,城中到处漂浮着尸体,鄢城随后被秦军占领。
这里有一点题外话,有时候看起来挺混蛋的做法,却反而会对后世产生始料未及的影响。
白起引汉水灌鄢,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城中被溺死的尸体腐烂,臭气冲天,以致人们称这里为'臭池'。
当时这里成为了闹鬼圣地,不过后来,这条杀人的水渠却被开发利用,成为了一项水利工程。
流水百余里,溉田数千顷。
人们幽默的将这里称为“白起渠”。
随后的千百年,宜城人民受益无穷。
后来东汉的南郡太守王宠在此基础上又开挖木里沟渠,使灌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宜城从此成为鱼米之乡。
白起这个恐怖工头专接大项目,是非功过就暂且不讨论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就像之前说的,白起是有品质保障的。
这回淹死几十万,出手又是大手笔。
攻克邓、鄢城后,楚国国都郢的门户洞开,白起原地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了新得的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
楚国人此时比较伤感。
他们要和自己的百年古都话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