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财给了我们什么? ——连财时光(8)
写作《连财时光》我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连财究竟给了我们什么?仅仅是谋取一份工作的跳板吗?显然不是。我的浅见是:
财校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人生起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但是,无论是哪一个行当,无论是哪一种职业,作为从业者个人,你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以何种身份开始是大不同的。我们班的同学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与继续在家务农的同辈人相比,连云港财校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人生起点。我们从这里出发,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财校两年成为我重要的人生支点。没有这个“支点”,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反过来说,后来的一切可能有多种选择和变化,但有了这个“支点”,我们就有了定力和底气。而且幸运的是,在相对封闭、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从事了与财会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其中,在财政、税务、审计、金融机构工作的占了绝对的优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毕业20年聚会)
财校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我们来到财校,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在这里,我们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当时,财校的办学条件虽然简陋,但正如蒙特梭利所言,最好的教学资源不是别的,而是教师本身(战火纷飞中的西南联大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衷心感谢财校的每一位领导、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他们给了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两样东西:独立和自由。
我们的学习生活井然有序,我们的课余生活没有被横加干涉,我们的业余爱好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学校还组织我们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
记得开学后不久,学校就组织我们到抗日山凭吊烈士陵园。当时同学之间还都不太熟悉,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让思想教育润物无声,也有利于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相隔四十一年,去抗日山的情形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所幸的是,当时我写了一首小诗保留至今,总算给“抗日山”之行留下一点印迹。
《登抗日山》
长空霁,
抗日山头巨人立。
巨人立,
战旗鲜红,
直插云际。
当年英雄何处觅,
丰碑高耸览大地。
览大地,
朝晖正艳,
旭日高起。
1978年春于财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后来学校还组织我们游览了“花果山”、墟沟、港口等,具体的时间都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那时的爬山可是真爬啊,登山的过程没有汽车送到半山腰、没有缆车索道等,全凭着两条腿的前后运动。那时候年轻,体力好,加上又是第一次登临花果山、第一次看到大海和港口,玩得兴致勃勃,全然不知道什么叫疲劳。尤其是第一次到墟沟看见大海的那一瞬间,激动的心情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记得游花果山后,李锦月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了一首小诗应付。我和李老师私下交往颇多,他对我关照有加,也知道我不喜欢写学生腔的命题作文,因此,看了我的“作文”后还给了较高的评价,让我自惭不已。
《游花果山》
久慕齐天圣,
今得觅旧踪。
濯足九龙桥①,
握手三元宫②。
共叹水帘洞③,
齐呼万岁松④。
云台皆胜景,
无奈去来匆。
1979年6月10写
① 九龙桥下泉水清澈,游人多在此擦面洗足,以事休息。
② 登山途中,与诸同学走散,至三元宫方握手重聚。
③ 水帘洞多年失修,道路崎岖,树木杂乱,碎石满山,众皆叹之。
④ 山腰有一松树,名曰“美人松”。躯干高大,想年代长久,故称为万岁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美国心理治疗学家,现实治疗法的创始人威廉▪格拉瑟曾经说过:“一所好的学校就可以被定义为: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相信,如果他们下功夫来学习,就能使他们的内在需求得到应有的满足,而让他们的持续学习变得有意义。”
回望来时路,我以为,当时的连云港财校就是这样一所让我们“自由生长”,让我们感到生活很有意义的“好的学校”。
2019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