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的圣迹:骆驼泉
昨夜睡得好,直到7:00叫醒服务电话响起才醒来。
循化县城的早晨,行人极少,空气清新,不冷不热,感觉舒适。
为了让我们体验循化人的爱干净,导游特意带我们随意走访了附近的街巷。街巷虽然破旧,民房也极为普通,但到处干干净净,基本看不到生活垃圾。
循化人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不与外人照相。我们一行多人邀请循化百姓合影,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孩子,都微笑着婉言拒绝,神态温文尔雅、和善可亲。
乘车前往“骆驼泉”游览。
骆驼泉位于循化县积石镇西4公里的街子村清真大寺附近。它虽是一泓不大的清泉,但却是撒拉族之乡的一处圣迹,也是传说中撒拉族的发祥地。
相传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居住着一个充满英雄业绩的部落。他们是乌古斯撒鲁尔的一支,首领是阿合莽、尕勒莽两兄弟。他们兄弟俩率领族人出征作战,每次都能取胜;带领部落的人四处做生意,每次也都能发财。因此,部族的人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阿合莽和尕勒莽两兄弟在众部落中的威望也一天比一天高。撒马尔罕的国王出于忌恨,和王公贵族们设下奸计,要把他们兄弟置于死地。
兄弟二人得到先哲的启示,决定远走他乡,到东方寻找乐土。于是,阿合莽和尕勒莽便率领族人进行了一次艰难、壮观的民族大迁徙。他们牵了一匹白骆驼,灌了一罐清亮亮的故乡水,装上了一袋肥沃的故乡土,还带上了一部《古兰经》。他们涉过了29条恶水,穿过了29片密林,越过了29处大漠,终于行到循化境内黄河岸边的乌土斯山上。这是他们将要翻越的第30座大山了。这时候,天慢慢黑了下来,人们忙碌着扎帐房,生火做饭。突然发现驮经的骆驼不见了,大家赶忙点起火把,在山坡上四处寻找。寻到天亮,人们在街子河东边沙坡下,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芦苇,芦苇丛中有一池泉水。啊!那不是白骆驼吗?人们欣喜若狂地朝泉水跑去。可是跑到跟前一看,白骆驼已经变成了一尊洁白的石头。他们眺望这一带山水,密林层层的山脉,紫气氤氲;金灿灿的黄河两岸,川道平坦。人们拿出故乡的水和眼前的泉水比,两处泉水竟然是一样的清亮,一样的甜醇;他们取出故乡的土和河边的土比,两地的土壤竟然土质相同,一样肥沃。人们欢呼雀跃,举起《古兰经》顶礼膜拜。哦,这就是千里寻求的乐土呀!
世代居住这里的藏族朋友,再三挽留勇敢善良的阿合莽和他的族人们留下来。蒙古族牧民兄弟更是胸怀大度,情愿以丰美的水草相让,而自己却赶着牲畜,迁往青海湖边放牧。阿合莽兄弟率领的撒鲁儿人,便高兴地在这里居住扎根了。从此,他们把这一池永不枯渴的清泉,亲切地叫做“骆驼泉”。阿合莽兄弟去世后,撒拉族民众为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就在骆驼泉边各建了一座“拱北”(伊斯兰教先贤的墓陵)。
明洪武三年,撒拉族人又紧挨着骆驼泉建设了“街子清真大寺”。寺内珍藏着撒拉族先民东迁时带来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据专家考证,这部《古兰经》于公元8世纪手抄成本,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今,拱北、骆驼泉、街子清真大寺浑然一体,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2010年8月17日日记,2017年2月3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