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统计学学硕复习Blog政治篇第一天

Q群搜588320510加入考研交流群获取考研新鲜资讯和复习资料

考研状态:二战

考研专业:027000统计学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 201数学一 301英语一 86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战的话我报考的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应用统计专业,二战的话我是打算考统计学学硕,其实院校我还没有完全确定,还是想十月份网上报名的时候看一下自己的复习情况怎么样,然后再决定。

政治

一战分数:66

现阶段复习参考书:《肖秀荣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考研政治1000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合作撰写的作品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和《圣经》一样厚重、丰富)

《反杜林论》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列宁-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辩证+唯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信奉科学即破除(批判)迷信,因此需要进行革命,革除旧事物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而革命不能仅靠精神(唯心),谁来革命?人民+如何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人民性,而革命的目标正是为了人民的自由,因此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马克思主义作为进步、发展的学说,同样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身,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因此一方面自身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吸收优秀思想文化丰富自身=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放性。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唯物、可知、辩证,除此之外都是错误的观点。分辨唯物、唯心,可知、不可知,辩证、形而上学的特点和区别并且将之互相联系,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譬如主张唯心(错误)的同时也主张可知(正确),代表人物如黑格尔。

对于“观念”和“绝对观念”的辨析:

观念是人的东西,绝对观念是除人外的东西(如神魔,书中所说的脱离物质和任何个人的精神,但实际上一旦脱离物质,就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本原的回答是物质第一性,不以物质为基础的任何精神都是错误、虚伪的精神),绝对观念即神魔的观念,是绝对的,不能够被人(仅指普通的个体)所支配改变;但人的观念是各自的(我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因此区分观念和绝对观念,即区分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该段仅我个人在复习过程中总结的观点,仅便于答题】

物质的三个重点:

客观实在性 运动 时空(存在形式)

意识作为人独有的东西,并不是单纯反映客观世界的物质,还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人正是由意识指导了实践,才能够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发展

关于联系:

任何事物内部、外部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客观的(所谓客观,就是主观 的反义,主观认为“我想什么就有什么,就是什么”,客观则相反,“不论我怎么想,都不影响它”),联系只有是客观的,才有研究的必要和利用的可能(如果是主观的,那只要想象就可以了,何必去研究);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并不是单一的-联系的多样性;

重点:

人为努力可以改变或创造联系联系所需要的条件,联系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但不代表人不能够通过实践加以利用(只是改变条件,而非改变联系本身),否则人只能受自然支配,更何况改造世界。【仅个人为方便记忆的观点】

关于发展:

运动必然发展,但是是“在曲折中发展”,发展即新事物诞生和旧事物灭亡,也正是因此才能够前进、上升。

关于事物内容(构成要素)与形式(表现方式)、本质(内在联系)与现象(外在表现)的辨析:

不妨把事物看作积木堆叠的成品,如一艘小船。由此看来,内容,即积木,只是简单地增加、减少小部分,并不影响小船的形式,拆解部分,也依然能够看出成品是一艘小船,因此内容是易变的,形式则是稳定的。而本质和现象却是截然相反,本质稳定,而现象易变。

事物为何发展的回答:

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且统一的,即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使得其能够发展,而来自事物外部的对立面往往只能叫做压力,但是如果把压力内化,外来的压力也成了内在的东西,使得自己内心的正能量与外来的负能量产生矛盾,往往能够让人有一定成长。

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譬如在了解一个人的身高之前,需要先知道ta的性别),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新认识的女孩,想了解她的身高体重)。

以上是个人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

里面一些东西为了方便自己理解和记忆,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的,不能作为直接背诵的内容,这边主要是为了给大家做个参考,尤其是第一次考研不太了解的萌新,并看下有没有一起的备战的研友,愿一起圆梦!

(0)

相关推荐

  • 人与自己的关系

    人活一世,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能够自主地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与自然的关系,但处理这一切关系起点是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这个关系重要如斯,却常如灯下黑一样地被修行者在迷信哲学与宗教中忽视,不修行 ...

  • 闲言碎语(156)

    咋样?被别人用哲学扒皮的感觉很不舒服吧?!没办法,在哲学学习过程中,文明.文化这类广泛应用的大概念其实比自由.平等概念更难以把握,因为它们是与哲学平行的,所以与哲学的概念一样难以准确把握,一旦运用不当 ...

  • 哲学将通过常识化涅槃于唯物与唯心两主义的同归于尽

    在现实世界里,言之凿凿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拿唯心主义没有实质性办法,就是因为它的诞生母体依然是坐井观天的西方哲学.既然唯物主义已经不可调和地与唯心主义斗争了数千年,凭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然胜利呢?! ...

  • 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连载)之九——存在的,既是合理的,也是不合理的!

    九.存在的,既是合理的,也是不合理的! 存在的,真的绝对合理吗?当然不!存在的,从来只在其内在矛盾的某一方面是合理的,在其矛盾的另一面儿,它又一定是不合理的,例如刚批判过的私有制.从认识论的角度,这是 ...

  • 哲学与道文化互译所必然引发的剧变

    之所以敢说现在是无神论时代到来的关键前夜,是因为我这个自学哲学的白丁发现了用中国道文化主动调和西方哲学一贯调和不了的唯物与唯心冲突的路径.我发现,哲学与道一样,在有人的地方无处不在.处处在,区别是,没 ...

  • 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下)

    第四章 新概念体系下对哲学的再认识 一.再谈哲学的无奈 前面关于哲学的无奈与局限已经表述很多了,可以帮助我们深刻领会哲学知易行难的特点,更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我们现实当中治学与修身难的双重障碍.哲学即人 ...

  • 闲言碎语(152)

    这哲学写作是真烦人,因为哲学难在大道至简.一个浅显的哲学道理,想要通过当面对话说服立场相反的人,一般不可能,因为需要在辩论中找到双方共同认可的逻辑前提太难,会在无果的针锋相对中浪费大量时间成本,因而一 ...

  • 闲言碎语(五十七)

    再说回中国在冷战时的孤悬事外,是绝对正确的战略决策,因为极端的革命只在极端的战争环境下有迅速解决矛盾的积极效果,而在战后的整体和平环境下,如果人类整体性矛盾不能根本解决,就需要利益各方通过妥协来寻求人 ...

  • 闲言碎语(七十二)

    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哲学化应该是指经过对哲学史进行专门研究,并学有所成的过程.可惜在这个过程中,总有许多人沉迷于对部分哲学家的膜拜,从而让自己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不得正果 ...

  • 唯物与唯心思维的终结

    人的贪婪本身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所以人文化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化解人的贪婪,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过程--用积极的能动性去压制和克服消极能动性--,所以人类文明的终极进步将以彻底消解这种自相矛盾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