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水之畔古堂阳--新河县

耿纯墓

新河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冲击平原区,邢台市东北部,地势呈南高而北低,中间高而东西低,平均海拔25米,距邢台市120公里,是河北省中南部的农业县。北、南、西面分别与宁晋县、巨鹿县、南宫市相邻,东面与衡水市冀州市接壤。全县面积366平方公里,全境东西长、南北短,境内有滏阳河、滏东排河、滏阳新河、西沙河等四条季节性河流经过。全县人口约16.7万人,辖2镇4乡,县治驻新河镇,县城建成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常住人员4万人。县城交通较为便利,308国道从城区穿过,神无、新辛两条干线连通县城,青银高速距县城仅四公里,城区内也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交通网络。

 新河县历史沿革

新河县境传说时期为冀州之域,虞舜时为并州地,夏商时为冀州,周代为冀东并州之域,在此设峰火台。现县城东南5公里西铺村东侧有狼烟墩遗址,传为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候”时峰火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地,三家分晋后属赵国。秦灭六国后,新河属巨鹿郡辖未立县得名。

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于前201年封萧何等十八位功臣为侯。到高祖十一年(前196)又对开国将领145人论功封侯,其中就将孙赤封为堂阳侯。关于孙赤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以中涓从起沛,以郎入汉,以将军击籍,为惠候,坐守荥阳降楚免,后复来,以郎击籍,为上党守,击豨,侯八百户。”(《史记·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在此置堂阳国、堂阳县,其地域包括现今的新河、广宗、南宫,治在今新河县城西北处。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长芦水东迳堂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堂水之阳。《毂梁传》曰:水北为阳也。今于县故城南,更无别水,惟是水东出,可以当之,斯水盖包堂水之兼称矣。”自设置堂侯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景帝中元二年(前149)析堂阳县设置新市侯国。《地理志》云,“钜鹿有新市县,候国也”。

堂阳侯国在元光四年(前131)废国。元风五年(前76)又复国。

堂阳国及县在东汉时属安平国辖。新市国(县)在新莽时期称市乐。东汉时又将市乐省入堂阳县,又析置经县,治在今广宗县。三国时堂阳县属安平郡,后又属长乐郡。

《晋书》地理志不录,考旧志说,晋改为经县,属长乐国,太康五年改乐为兖州。

北魏时堂阳县属长乐郡。后于真君三年(442)并扶柳于堂阳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堂阳县入信都。北周属宗州。

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复设堂阳县,初属冀州。大业三年(607)废州设郡,改属信都郡。唐代开国后堂阳属河北道冀州,根据旧县志记载,唐初改冀州为上州,堂阳属焉。贞观元年(627)时复旧治属河北道。唐昭宗天祐三年(906)省经城为广宗县,经城为东汉时所分巨鹿堂阳地之经县。

五代时,堂阳县改蒲泽县,属真定府辖。隶镇州(真定府在天福七年(942)改为恒州,后又改为镇州,不久又改为真定府)。后汉(947-950)时蒲泽复名堂阳县。后周(951-960)时堂阳县还隶冀州。

宋皇祐四年(1052),升南宫新河镇为新河县,堂阳县又废。到熙宁六年(1073)又省新河县入南宫,隶属安武军节度使。金代天会七年(1129)复堂阳属河间府,隶河北东路。后废不再复置。

元代时,新河县属冀州真定路。《元史》地理志说,蒙古窝阔台四年(1232)复置县,属河间府,隶河北东路。元世祖二十年(1283)县城因水患迁此今新河城关。明代洪武元年(1368),新河县属北平布政局。都燕京后永乐十九年(1421)隶属直隶正定冀州。清因明制,雍正帝元年改真定为正定,二年升冀州为直隶州,遂与南宫、枣强、武邑、并深州之衡水同隶冀州。民国二年二月(1913)冀州改县,冀州属大名道直隶省,十七年(1928)直隶省改河北省,二十五年(1936)划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

1938年8月创建冀南区,新河县为冀南区之十一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河县改属冀南区四专区。1947年新河县改名振堂县(为纪念董振堂烈士),仍属冀南区四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振堂县复名新河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新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新河县并入宁晋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石家庄专区,新河县境即随宁晋县归石家庄市辖。1962年3月27日,复设新河县,还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继辖新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新河县古城文化 

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新河还保存着许多古城遗址。

堂阳故城址位于新河县西北,汉高祖封孙赤侯邑,后置县,后省为镇,因在堂水之阳故名。《元和郡县志》堂阳县东至冀州六十里,《畿辅通志》金石记载堂阳故城在武邑县西门十五里,民国《新河县志》旧志说在南宫县西南二十五,引道光《南宫县志》堂阳城在县西二十里。

新河故城位于新河县治西十五里,宋初为新河镇。皇祐四年升镇为县。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因洪水城圮,迁移自清水河滨东移到今治。

扶柳故城位于新河县城东。《水经注》西汉置县,刘植在此迎世祖处,因地有扶柳泽故名。《括地志》:故城在信都县西三十里。

昌成故城位于新河境内。民国《新河县志》:在冀州西南,史记称赵孝成王十年(约前256),燕攻昌城拔之,即此地。汉神爵三年(前59)封广川缪王子元为侯国,属信都国。后汉初,昌成刘植迎光武帝,永平初为阜平县。《水经注》衡水迳昌成故城西,应劭曰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成故县。括地志曰,故城在信城县西北五十里。

桃县故城位于新河境内。汉初置侯国,后置县。后汉时省。民国《新河县志》:故城在州西北。《水经注》衡漳迳桃县故城北,寰宇记说故城在州西北四十里。

泽城故城位于新河县治东北。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分长乐县置,大业初废,入信都县。寰宇记故泽城,西晋末筑于扶柳泽畔。

新河县城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至元二十年(1283)因旧城(今城西10余公里之埝城附近)毁于洪水,县尹刘大雷迁与今址。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县尹阎思齐整修。明正德年间整修,建砖门3座,东门“迎旭”,西门称“养晦”,南门为“熏蒸”。清同治二年(1863)整修,改三门为“望瀛”、“瞻岳”、“迎薰”。民国十七年(1928)改三门为“平等”、“自由”、“中山”。自元朝到民国,城内主要有东街、西街和南街3条主干街道,建筑主要有县衙、坛祠和庙宇。民国二十八年(1939)2月9日,日军占领新河县城,因修工事,城内建筑被毁殆尽。

从地方志文献中记载看,在新河古城内有大量的建筑和景观,如古牌坊有志思坊、云路坊、柱史坊、登瀛坊、御史坊、世显坊、吏科坊、恩荣坊、大夫坊、黄甲坊、侍臣坊、鲲起北溟坊等。这些牌坊现已不存。

除此还有寺庙坛祠等建筑。新河文庙在新河城内南门内大街东,为元代至元十年(1274)改建,有大成殿五楹,东西两庑各七楹,大成门即戟门三楹,泮池在大成门前,名宦祠三楹在池左,贤祠三楹在池右,棂星门三楹在池前,照壁一座在棂星门外,东西两门,东曰礼门,西曰义路。崇圣祠三楹在大成殿后,明伦堂五楹在文庙之右,木坊一座在庙西,枋有题额正面曰兴贤育才,背面曰日月经天。

文昌阁遗址原在县城明伦堂西,后移至东城根。清同治三年(1865)又建文昌祠于北城上,光绪九年(1884)移至县立高级小学内,内祀文昌之神。魁星阁遗址设在县城东南城上,明代聂瀛有记以祀魁星之神。

城隍庙遗址位于新河县城儒学后,明洪武初建正殿三楹,前有明轩,后有寝堂,左右廡各六楹。明正德三年(1509)、嘉靖二年(1523)、万历十七年(1590)知县陈士秀修,邑人程诚有文以记之。廊左有官地一方至城下,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知县元霈重修,二十五年(1846)知县杨春和重修。

在新河县城内有关帝庙四座,其中在东大街北口的关帝庙为元代税课司改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9)、崇祯十年(1638)、清道光五年(1826)知县严性及民国十五年(1926)进行重修,庙内原有多通古石刻。

在新河县城西关西南隅设龙神庙,为清嘉庆三年(1799)知县石飞熊建。嘉庆七年(1803)、道光十六年(1837)、咸丰六年(1857年)多次进行重修。除此还有蜡庙、药王庙、花神庙、马神庙等。

新河县有社稷坛,位于新河县城外西北隅,计地12.41亩,南北长44步,东西长67步,共计2948方步。设先农坛于城外东南隅(南关之南)计地11.5亩,民国六年(1917)为大水冲没后,改为农业试验场。神袛坛遗址位于新河南关东,计地11.05亩。南北长45步,东西长49步,共计2650步。风云雷电山川坛在位于县城东南隅,康熙县志载“有道西通官街”,计地11.5亩。

 新河县历史名人

新河在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这些英杰俊才无论是文才还是武将,都有他们各自的历史地位。

先秦时期的田光是新河县仁让里乡西千家庄人,是历史上著名“荆轲刺秦王”的首倡者。田光具有深远的智谋和勇毅,在乡里和燕国非常有名气。在他已经年老时,秦国正在谋划灭燕,太傅鞫武推荐了田光,太子丹采纳了推荐并亲自驾车去寻访田光。据说田光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破烂狭窄的小巷,太子丹的高大马车无法通过。于是太子就把马车的顶棚拆掉,到了田光家,太子丹下车跪行大礼亲自为田光拂去席子上的灰尘,请田光上座,令田光十分感动,表示定要竭尽全力,报效太子知遇之恩。面对太子提出请教燕国的生存之道,田光说“有关那些传说都是年青时候的事了,那时候如果我能得遇您这样的明主,会去致力燕国的改革,现在我已经老了,燕国也没有时间去改革强国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刺秦。”于是田光推荐了荆轲。

太子丹听后大喜,就想立刻去见荆轲。田光告诉太子荆轲的住处,让太子择日去请荆轲。事毕,太子丹对田光说:“丹和先生商量的事情是国家大事,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答应了太子丹。

田光先去拜访荆轲,与荆轲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拜访太子,又说:“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应受到怀疑,太子在离开我家的时候,嘱咐我不要泄露国家大事。看来太子丹对我不放心,一个让人怀疑的人就不配做一个国士和侠客。”说完就拿出一把匕首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荆轲见状急忙阻止,田光伸手拦住对荆轲说:“我知道这么做有些过分,但受人之托只能如此。等我死后,你告诉太子丹说我田光已经死了,不会开口泄露秘密了。”

田光死后,荆轲前往太子殿告诉太子田光的死讯。太子丹两次行礼,动情的说,“田先生竟然用死来证明自己不泄露国家机密,这不是我的本意。他是一个真正的国士值得崇敬。”

太子丹下跪请求荆轲,“现在燕国唯一的活路,就是能够找到一位武艺卓绝,而胆略过人的英雄,出使秦国刺杀秦王。秦国混乱后我们燕国就会有希望存活。希望先生不要推辞,帮助我完成这个愿望,解救燕国几百万百姓啊!”

荆轲听得热血沸腾。确实,这个任务非常艰难,但是一想到刺杀秦王,就可以成名于天下,那将是何等快意的一件事情啊!

这也就是“荆轲刺秦王”事件有关田光的故事。

新河县有一个护驾村,这个村原名为傅家庄。西汉末期,王郎造反称帝,刘秀自冀州发兵讨伐攻取堂阳,耿纯率家兵两千余人投奔刘秀,被刘秀拜为前将军,耿纯为使其族人不产生动摇情绪,派人到老家把族人的房子一把火烧了。由此刘秀对耿纯更加信任。后来刘秀来到高邑和柏乡之间,耿纯对刘秀说“天人亦应”、“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力劝刘秀自立称帝,25年6月,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称帝,史称东汉。26年2月,真定王刘杨谋反,刘秀派耿纯前往平定,耿纯采取计策诱杀刘杨平定了叛乱。建武六年(30),刘秀封耿纯为东光侯,32年,东郡、济阴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刘秀派耿纯前往安抚任命他为东郡太守。建武十三年(37),耿纯病逝于东郡太守任上。到了东汉永平年中,汉平帝把28名功臣画像供于尚书省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耿纯作为东汉开国名将位列其中。耿纯去世后,刘秀思念其多年的护驾之功,将其老家傅家庄改名为护驾村。

在新河县城西4公里白神首村南有光武台遗址,长15丈,宽8丈。《后汉书》记载,刘秀曾在任光屯(新河县西小屯)、马武岗(新河县张神首村)一带驻军,并筑台拜将,操练军马,之后开始向王郎进攻。此后称为光武台。因后人建光武庙,又名为神首庙,故称光武台为神首台,附近8村亦改为神首村。

到三国时,在新河县闫仙庄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颜良。此人以勇而闻名,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战功显赫。200年,袁绍、曹操于官渡交战。袁绍以颜良进攻单独守护孤立作战,曹将张辽推荐当时人在曹营的关羽。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说关羽看到颜良的帅旗后,快马加鞭杀入颜良大军,瞬间斩杀颜良,带回了颜良的首级。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中的《诫兵篇》提到祖上“汉末有颜良”训示子孙不要从事武职。

颜良死后,袁绍将其厚葬于颜良的菜地内(今新河县菜园村东南)。当地为了纪念颜良,新河县闫仙庄、菜园和南阳等村的颜氏家族一直不供奉关公像,不看关公戏。有传说,某年某代时,当地官员不遵守在颜良庙宇周围不得设置祭祀关羽寺庙的禁忌,甚至下令要在颜良庙的庙会上,非演员们演一场有关三国演义的戏剧不可。上演不久,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致使台上台下因狂风一片混乱。

北朝时期新河了一位女将军,此人就是木兰。据新河旧县志记载,木兰因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成为传奇人物。明朝新河知县左毓镡在《新河咏古六首》中写道:“对镜洗红妆,替爷守朔方,功成归故里,不用尚书郎”。另一个知县徐治民专门作了长篇《木兰词赋》,描述了新河民间的花木兰传说。清朝举人翟裕后在《堂阳赋》中说,新河历代名人中“文有田光,武有孔元,德仁有木兰。”直到清朝年间,新河境内还有木兰祠。

除以上还有元代著名军将孔元,明代军将赵胜等。

在新河县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人物,此人便是明代著名布衣文人宋登春。宋登春(约1517—1584)字应元,号海翁、鹅池,明代诗人、画家,又称鹅池、布衣,真定府冀州新河县六户村(今河北省新河县新河镇六户村)人。他少年失父母,家贫,但聪慧好学,能诗善画。三十岁时,家门妻子儿女俱丧,他须发皆白,自号海翁。后带义子(侄子)宋鲸弃家远游,以书画为资,行程5万余里,北出居庸,南涉扬子,西越关陕,东泊沧海,广泛结交诗画文人。晚年定居江陵天鹅池(今湖北省石首县国家白天鹅自然保护区),更号鹅池,后于甲申年寒食节投钱塘江而死。

宋登春善诗词书画,有“诗祖少陵,画宗吴伟”之说。他的诗作甚多,五言尤佳,诗文遗著《宋布衣集》三卷被收入《四库全书》。清代才子纪晓岚对他的五言诗评价极高。清代御史陆陇其赞曰“遗稿十存一,光芒若鼎彝”。

宋春登效仿明代著名画家、“江夏画派”代表人物吴伟的技法,善画先古人物并兼山水。画界都认为是“江夏派名家”、“江夏派画法传人”,遗憾的是没有画作传世。今武汉黄鹤楼下鹅池碑廊中仍有宋登春书法碑。

□ 天台道场与阐教禅师 

新河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新河县寻寨镇寻湖村东的中兴寺,传为汉朝成帝鸿嘉四年(前17)始建。在新河县有大大小小的寺院,如创建于辽金时期,重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石佛寺;建于金明昌六年(1195)的保宁寺;建于宋金时崇圣寺;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的崇宁寺;创建明代弘治年永庆寺等。在这些寺院里都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慈明寺就是众多寺院的代表。寺院位于新河县西流乡故现村西约200米路南,原名慈明庵,始建于隋朝时期。高僧(智者禅师)启建净宗道场(慈明庵)。智者禅师即智顗(538—597),隋代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十七岁时,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出家,授以十戒。二十岁,受具足戒。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他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请益。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其间在北方游学建立道场,后隋开皇十一年(591)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

唐大中八年(854),唐代高僧(慧璿禅师)化银万余两启建藏经阁。

唐咸通八年(867),中国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圆寂,因慈明寺为临济宗道场,因此为高僧(义玄禅师)建造舍利塔。

宋金时期,战乱毁藏经阁,后重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游此寺时曾赋诗:“慈明古刹气浩然,古柏丛林遮蔽天,大藏经楼观宇宙,令人一览不愿还。”

明代万历年间慈明寺僧(无边禅师)刺舌血写法华经七卷封石函中,藏于藏经阁顶楼。清乾隆皇帝御赐《慈明寺》金匾于新河。

清光绪十三年,慈明寺化银百余万两重建藏经阁,至后百年道场庄严清静,摄化众生无数。改革开放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寮房、斋堂、露天大佛等。

慈明寺在清代康熙年间又出一位高僧,这就是阐教禅师。阐教禅师(1701-1782)为新河县苏田村人,俗姓赵,父名士公,尝阅大藏,母白氏,敬事三宝。十一岁时,在慈明庵“投本邑妙音铎师薙染,从祖显如珍公受学”,学佛精进,颇有造诣,“年十九。礼岫云德彰律师禀具足戒。遂依座下学律。”旋赴新河东关十方院为主持。不久游学开席,雍正三年(1725)“居妙峰石草精舍,撰法华新疏。至方便品初,疑情顿发,执笔经旬,一词难措,偶读经至如是相处,恍然大悟。”

乾隆甲申(1764)修建北京八大处“修三山庵为休老所,遂有终焉之志。丙戍夏,皇六子质王力挽复出主拈花寺,师受济北密印于古梅成禅师传贤宗教观于永祥焕法主。城市山林,历迁四剎,皆以苦心实行为住持。著述讲演为佛事。”“辛卯冬仲,赐紫色伽黎以旌异之。壬辰,开清字译馆翻大藏诸经。师统三宗。通晓经旨。沙门日于馆所讲证大义。庚子冬。复蒙敕旨,封阐教禅师,时年八十矣。”

乾隆甲申二十九年(1764),阐教禅师“示微疾。至六月十三日集众告别,泊然而逝。”“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有三。”阐教禅师“行道垂六十年,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

□ 爱国教育之乡

新河自古就注重教育,涌现出许多文人大家。

清末民初的教育家吴永培(1872-1923)是新河县子林村人。吴永培,字弼忱,光绪年间考入信都(今冀县)书院,由于考试成绩突出,曾被单独列榜公布,后书院被迫停办,他随即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受到系统的新型教育。毕业后返回故乡,清末民初担任新河县高级小学堂长,出资筹建了本村的小学堂,培养乡里子弟,乡民们曾在小学院内建有《甘棠垂隐》碑。

在新河县历史上不得不提傅振伦,他被誉为史志学界的泰斗和一代宗师。

傅振伦(1906-1999)字维本,年时自号浦泽少年,晚年号百衲斋主人。新河县城召村人。民国二年(1913)春入城召村立小学读书,三年后考入新河县立高级小学。民国七年(1918)秋,考入直隶省立第十四中学,与学友师景泉(今名志贞)倡导组织“求实”学社,被誉为“优秀才子”。民国九年(1920)撰写《城召村史》。民国十一年(1922)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民国十三年(1924)春,与学友于北京创办清明中学。民国十六年(1927)初,与同学组织新河县旅平同学会,自力创办《新河月刊》,印赠全县及旅外商学各界。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联合《冀兴报》主编张道生及冀县、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等县大学生,组织“冀六革新协会”,并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自编自印《革新报》。民国十六年(1927)撰写《刘知几的史学》(一名《史通研究》并自印。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傅振伦的《刘知几年谱》。民国十六年(1927)秋,直隶新河县士绅聘傅振伦为新编《新河县志》主编,成书之时傅振伦尚在北京大学就读,年不过23岁。著名教授朱希祖誉为“新型地方志”,今人黄苇教授称之为“民国方志之上乘”。民国十九年(1930),编辑《北平志蠡测》发表后,被学术界泰斗陈垣先生誉为门下“河北三雄”之一。傅振伦时任北平特别市古迹古物评鉴委员会委员,兼议修志之事。民国十八年(1929)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夏,傅振伦兼职执教北大。民国二十一年(1932)与孙楷第、王重民修《河北通志大纲》。民国二十四年(1935)傅振伦把《方志学讲义》增订成颇具影响的方志理论著作——《中国方志通论》,后又撰《方志学》,成为中国最早系统阐述方志学理论的专著之一,标志着自章学诚之后中国方志学发展的一块里程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工作,先后编辑了《故宫方志书目提要》、《故宫方志考略例》,撰成河北、江苏两省方志要约200余篇,大部被编入《四库全书提要·地理类·方志属》。1949年北平解放,傅振伦在历史博物馆工作。1956年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整理旧方志和编篆新方志的问题》一文,为倡导编修新志呼号,先后出版《中国方志学》、《中国方志论丛》、《傅振伦方志文存》等专著、论集,撰写了数十篇方志论文。傅振伦一生著述宏富,其内容兼及历史、档案、博物馆、目录、文物、考古、陶瓷、科技、民俗、世界语、地方志等多种学科,其数量不下400余种,约370万言。影响较大的有《刘知几年谱》、《中国方志学通论》、《博物馆学概论》、《中国史学概要》等二十余部著述,刊行科技论文30余篇,历史档案论文10余篇,地方掌故10余篇,游记4篇,杂考30多篇,杂俎30多篇。

傅振伦先生十分关心家乡历史文化研究工作。1935年傅振伦与庄尚严在英国出席“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发现了与邢国历史有密切关系的《邢侯簋》。傅振伦千方百计为邢侯簋做了一份拓片并带回国内进行研究,青铜器上铸刻的68字珍贵铭文解开了邢国之谜。邢侯簋的发现对推动邢国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89年傅先生回邢参加邢台历史文化研讨会,指导邢台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同时多次指导地方志书编纂和出版,曾为《邢台县志》等新版县志作序。

在新河县釜东排河大堤南有一个人烟稠密的村庄,这就是董振堂出生的村庄——西李家庄,村内有董振堂故居。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新河县西李家庄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红五军军长,宁都暴动领导人之一。1931年12月14日,他与赵博生率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名官兵举行宁都起义,被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五军团,任总指挥、军团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出色的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北上的任务。1936年12月,董振堂任中央军委委员。1937年1月,敌马步芳纠集重兵围攻高台,董振堂指挥战士和全城民众奋战九天九夜,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与三千多名将士壮烈殉难。

在今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烈士陵园,陵园正门横联为朱德同志亲笔所题“烈士陵园”,中幅对联为“碧血丹心血沃神州兆大地,壮志豪情志屹华夏贯长空”,两侧有对联为“血溅沙场威武不屈,志光中华浩气长存”。进入陵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英雄群雕“血战高台”,群雕东面为烈士纪念堂,在纪念堂的左侧为董振堂烈士纪念亭,正中立“董振堂同志纪念碑”,碑背面琢“永垂不朽”四字,横联为“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

在华北烈士陵园有董振堂纪念厅。

董振堂族墓是邢台新河县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葬着董振堂的遗孀贾明玉及族人。

在新河县的振堂公园里,有一座外观形似红军八角帽,高大厚重,庄严肃穆的建筑物,这就是董振堂陈列馆。

在董振堂陈列馆前耸立着董振堂将军全身立式紫铜塑像,半身雕像下有毛泽东的手书大字“坚决革命的同志”题字。陈列馆于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展厅有500多平方米。

主展厅共分为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6部分。展览生动展示了董振堂救国救民、投身革命、英勇拼搏、血洒疆场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湘江血战”景观,再现了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参加湘江战役的战斗场面,令人震撼。陈列馆里的每一件文物似乎让人看到了董振堂在宁都起义的日日夜夜,其遗物更是令人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在陈列馆后有占地3300平方米的碑林,42块雕技精湛的青石碑树立在苍翠的古柏林中。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董振堂将军的高度评价。

2009年9月14日,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长征给我们留下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新河的人民英雄董振堂就是长征画卷中的重要一员,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董振堂陈列馆是全国“双百”人物董振堂将军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狼烟墩

千年古槐

耿纯墓

元代右丞相脱脱三公子周彬墓

智者禅师

释通理撰-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

北京八大处之一三山庵

勅建阐教禅师塔

慈明寺

傅振伦

傅振伦主编的新河县志

马衡先生致傅振伦书札

董振堂纪念碑

董振堂故居

董振堂将军

董振堂雕像

关注点滴斋书房

(0)

相关推荐

  • 精编故事记实词 120实词之14 除

    14 .除 一.义项: (1)消除,除掉. (2)治,整理. (3)台阶. (4)除了,除非. (5)拜官,授予官职. 二.全义短文: 太子欲除(消除,除掉)见凌之耻,悉心待勇士.人有以田光告之者,太 ...

  • 卷三十一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冀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冀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冀州表> <史部,地理类 ...

  • 那些在网络上列出的“全国面积最小县”,历史上一直就这么小吗?

    最近网上传播着<中国各县市面积最小的县市排行榜>.<中国面积最小的十个县>等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如果对文章里所列的县进行排列.梳理的话,会发现这些县除了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

  • 河北新河鹅池诗社举办“诗约盛夏----将军故里行”采风交流活动

    河北新河鹅池诗社举办"诗约盛夏----将军故里行"采风交流活动 2017年07月8日,河北省新河县鹅池诗社举办"诗约盛夏----将军故里行"诗词采风交流活动.炎 ...

  • 血勇、脉勇、骨勇、神勇

    出自<东周列国志>原文是:太子丹曰:"度先生交游中,亦有智勇如先生少壮之时,可代为先生持筹者乎?"田光摇首曰:"大难,大难.虽然,太子自审门下客,可用者有几人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衡水湖等考略

    △又北过堂阳县西. 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世祖自信都以四千人先攻堂阳绛水者也.水上有梁,谓之旅津渡,商旅所济故也.其右水东北注,出石门.门石崩褫,馀基殆在,谓之长芦水,盖变列葭之名 ...

  • 淝水之战古遗址 / 文:王淮建

    <淝水之战古遗址>   淝水古战场 一座断碑倒地 是在把历史刻骨 还是要将故事忘记? 断碑 你是否还能听到 农人的铁犁 划过土地 发出的金戈铁马地厮杀? 你是否已经看到 河对岸的那片洼地 ...

  • 【漳卫寻古】河北南端的魏县可以说是被漳河...

    [漳卫寻古]河北南端的魏县可以说是被漳河欺负的最惨的一个古县了.魏县历史上的旧县城也有好几处.说起漳河,自古就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中下游地区在历史上屡遭其害,许多县城都被冲的到处搬迁,号称" ...

  • 决战颍水之畔之四 吟游诗人来访

    吟游诗人来访 鸡鸣五更,开门迎客,这是生意人的惯例. 不过,说不叫说的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晨跑. 迎着朝阳飞奔在沙河河堤上,那感觉十分美好. 所以整个客栈之中他起得最早,私下里,他手下的小二们都称他为 ...

  • 【恶搞·武侠】决战颍水之畔之三

    说不叫说的有间客栈 沙河南岸,有间客栈. 客栈老板是含着金勺出生的富家子,出生当夜,天空烈焰映红,煞是神奇,相传有神仙下凡,一时传为佳话. 但说白了,其实是他出生当夜,有夜贼出没.此贼在其大宅外面的厕 ...

  • 江苏无锡(3)·清名桥畔古运河,这里的美食有点甜

    清名桥畔古运河 河蚌绘·清名桥速写. 从南禅寺到清明桥,是古运河风貌保留较好的一段,南禅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寺中巍然耸立的妙光塔一直是无锡的知名地标.登塔南眺,古运河自塔下 ...

  • '颍水之畔登封窑'系列之 一 寻觅失落的登封古窑

    □首席记者于茂世文图 关于登封,在<厚重河南>写过不少,自感并不陌生. 关于登封窑,只是偶然从朋友与专家那儿听上几句,抑或偶尔在有关文献乃至中国陶瓷史上读过那么几行. 概而言之,没怎么把登 ...

  • 《话说刘五店》之一:荻花洲畔古店街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2014年年底,我脱下军装转业到翔安区,之前我是一位空军少校. 当时的我对翔安所知甚少.为了尽 ...

  • 【美文诵读欣赏】等天晴(现代诗)朗诵:水之畔;作者:雪舞

    爱 诗歌 爱 声音     朗诵人:水之畔 本名:韩素洲 个人信息: 水之畔,原名,韩素洲,河北省石家庄人,七零后老顽童,爱好书法.摄影.文字,喜欢朗诵.唱歌.骑行.还算乐观,较为开朗,常乐己愉悦身心 ...

  • 美文诵读欣赏】飘零的叶子(现代诗)朗诵:雪花飘飘;作者:水之畔

    爱 诗歌 声音 诗朗诵      朗诵者:雪花飘飘 个人信息: 雪花飘飘,喜欢雪花的柔美,喜欢冰花的晶莹,喜欢简单的快乐,喜欢恬静的幸福.更喜欢用纯美的声音灵动优美的文字!现为喜马拉雅fm全民诵读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