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得皇帝批准后含泪降敌的南唐名将郭廷谓
前言
历朝历代,几乎所有人都对叛徒深恶痛绝,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更不会鼓动自己的手下叛变投敌;有的叛徒虽然找对了新主人,却因为卖主求荣品格低下反而遭到新主的厌恶,轻则受尽白眼,重则被卸磨杀驴。
但历史上,却有这么一员不仅自己向敌国投降还献上了一座重镇的将领,不仅得到了敌国皇帝的赏赐和褒奖,甚至也没有被本国皇帝怪罪。你道是为何?因为他降敌这件事,竟然是向自家皇帝提报批准过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失救寿州
南唐中主李璟保大十四年(956年),正值中原霸主后周发兵南唐,屡战屡胜,兵锋直指重镇寿州(今安徽淮南寿县)。
后周此次出兵的目标是整个长江以北,当然也包括寿州东北的濠州。后来南唐派出救援寿州的大军,也正是在濠州驻扎。
濠州的另一个名字叫凤阳,当然现在提到以后将在凤阳横空出世的大人物还早了点。
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后周派间谍去给当时的濠州监军送上了俗称免死金牌的铁券,却遭到了拒绝。
这位拒绝招降的濠州监军郭廷谓,是徐州彭城人,正是已故的前任濠州观察使郭全义的儿子,可以说是子承父业了。他年轻的时候就很好学,文能书法,武能骑射,很受到李璟的器重。
当然,想守住城池,只有忠心,没有谋略是不够的。既然敌方的间谍能接触到我,是不是也能接触到别人呢?谁最可能向他们泄露城中的虚实呢?
郭廷谓想到了本城那些不得志的小商贩,立刻派兵把他们集中到寺庙里看管起来,不仅管住,还管吃,要是闲得慌就搭把手帮忙制造守城工具,总之避免了他们和后周的间谍接头。
郭廷谓的表现让李璟很满意,他下令郭廷谓和名将林仁肇一起救援寿州。两位名将一合计,决定用火船发起进攻,夺取后周在下蔡(今淮南凤台县)搭建的攻城浮桥。然而他们遇到的是后周名将张永德,再加上天公不作美,风势转了,郭廷谓吃到了为将生涯里的第一场败绩。为了保护浮桥,张永德还架设了铁网,这下唐军彻底没有机会了。
在第二年的紫金山之战中,与寿州守军相呼应的南唐大军被后周一举击溃,多名重要将领被俘,也不乏投降者,但郭廷谓得以全身而退,摆脱了周军的追杀,回到了濠州。濠州守将想弃城逃跑,也被郭廷谓阻止。
唐军大败后,后周把下蔡浮桥移到了涡口(安徽怀远县东北),这下,唐军的救援道路断了,不仅寿州更危险了,濠州也受到威胁了。郭廷谓顾不得自己才死里逃生也顾不得淮水正在上涨,决定逆流而上,火烧浮桥,打后周一个措手不及,给寿州也给自己争取喘息的时间。
可他运气实在太不好,后周将领赵匡赞(不是赵匡胤的弟弟)早就埋伏了强弩等着他了……
屡挫劲敌
终于,寿州丢了,但郭廷谓却不愿坐以待毙。他对战友黄仁谨说:敌人有骑兵,所以擅长陆战;我们有水军,所以擅长水战。给我两千水军,我就能夺取浮桥。
你每次都说要夺取浮桥,都失败两回了,还想试第三回?黄仁谨不信,但架不住郭廷谓软磨硬泡,还是同意了。
这一次,郭廷谓还真的成功了,不仅烧了浮桥,还大败周军,并烧毁了周军的军资粮草。
李璟论功行赏,任郭廷谓为武功殿使。
经此一败,周军败退到定远寨,但郭廷谓并不打算见好就收。当初他通过控制小商贩阻止濠州情报外泄,这时候他又派人冒充小商贩去定远寨侦察敌情,得知敌将是徐州武宁节度使武行德。
武行德本是砍柴大汉,不仅力量惊人,而且有勇有谋。先前辽灭后晋,他假装归顺,一有机会就夺取了河阳军,帮助后汉最终打败辽朝入主中原,堪称壮士。
但在郭廷谓眼里,武行德根本不够看的。他聚集了一万多乡兵和五千军卒,日夜训练,沿着山偷偷设下伏兵,又一次大败周军,斩首数百,武行德单骑逃走,并且因此吃了处分。
有人给郭廷谓送玉帛之类的礼物,郭廷谓拒绝了,只取了二百匹好马献了上去。
李璟再次论功行赏,任郭廷谓为滁州刺史、充上淮水陆应援使,后来想想觉得还是不够,再加郭廷谓为濠州团练使。
虽然敌军暂退,郭廷谓也没有掉以轻心,修缮兵甲,设置沟垒,随时让手下做好敌军卷土重来的战斗准备。
孤城难守
入了秋,周军果然又来了。
郭廷谓上书李璟,请求援助,并建议李璟谦虚一点向后周求和。
既然讨好人的事该皇帝做,那么得罪人的事当然该我自己做了。
郭廷谓趁夜派出一千多敢死队偷袭了后周的军营,将后周军中用于挖掘地道的头车及用于攻城的云梯、洞屋都烧了,并且给后周军营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故。
然而,局部的胜利不足以扭转已经倾斜的胜负天平。直到年底时周军再次在濠州城西集结,郭廷谓也没有等来援军,面对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他的家底早晚会像寿州一样耗尽,只剩下能撑多久的问题了。
在濠州东北十八里有一处滩涂,唐军在那里凭借四面环水的地利立了寨,觉得周军过不来。
然而这一战,周军带队的是御驾亲征的一代英主周世宗!周将康保裔率军乘骆驼渡河,而率骑兵紧随其后的则是另一位明日之君赵匡胤……
滩涂失守。
此后不到一个星期,噩耗接连传来:周将李重进攻克濠州南关城,王审琦攻克濠州水寨。
当时,濠州城北还有数百战船,淮河里也立起了显然用于阻碍后周水军的大木头,这些显然都是郭廷谓平时做的战斗准备。
可是,在后周水军的进攻下,这些大木头都被拔起,这一战,周军“焚战船七十馀艘,斩首二千余级”。
因为冬季护城河会结冰从而失去作用,所以一些城池会在护城河和外城之间修筑城墙作为防御工事,这就是羊马城。既然是年底,原本也是该轮到羊马城发挥护城河的作用了。
然而,濠州的羊马城也没扛多久就被赵匡赞拿下了,包括濠州刺史唐景思在内的数百人战死。
濠州城陷入了一片恐慌,郭廷谓也又一次收到了来自后周间谍的招降。大概周世宗也想看看郭廷谓上次拒绝招降时的底气还在不在。
力穷而降
很快,周世宗收到了回信:
我只有一个州,实在没法抵御中原王师,我认输了。可是,我世受国恩,家人都在南唐,如果我投降了,他们肯定会被牵连。希望您准许我先派使者回去报告。
顾念家人当然是人之常情,何况郭廷谓是个性情恭谨的孝子,无论寒暑都穿着整齐站着服侍母亲。
周世宗准许了,并且下令暂缓进攻濠州。
如果周世宗看过《三国志》,就应该明白这样的说辞有可能是缓兵之计,当初东吴诸葛恪北伐合肥新城,在眼看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就是这样被守将张特忽悠瘸了,最终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的。
但现在的周世宗已经形成了碾压局面,有底气。至于那些可能不如他意的可能性,他也不会不考虑,就算郭廷谓是以缓兵之计诈降,他也可以让郭廷谓彻底别无选择。
他注意到了泗水东侧停着南唐的数百艘战船,那就是派来救濠州的吧?那就是郭廷谓的希望所在吧?
对不住了。
这一战,周世宗杀得兴起,反正已经下令过缓攻了,干脆就不管濠州了,一路朝泗州杀了过去,不到半个月就逼得守将范再遇举城投降。
在周军的威慑下,周边的其他可能救援濠州的唐军也只剩败逃的份了。
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使者也从金陵回来了,告诉郭廷谓:皇上批准您投降了,他知道您尽力了,和那些叛徒不一样,答应不为难您的家人。
郭廷谓叫来录事参军李延邹,命令他为自己起草降表。李延邹说了一堆忠孝大义之类的大道理,就是不肯动笔。
难道我郭廷谓不想做大唐忠臣吗?难道我没有为国尽忠吗?可现在是什么局面?之前不能救寿州,如今不能救濠州,大唐的国运怕也是要到头了吧?皇上都体谅我的难处批准我投降了,你还废什么话?
眼看讲道理没用,郭廷谓只能对李延邹动刀子了。可是李延邹干脆把笔一丢:
死就死,我大丈夫绝不会为叛臣写降表的!
在下令斩杀李延邹的时候,郭廷谓其实是有愧的:为什么他可以不怕死,我不能?我的刀、我的兵原本都是用来杀敌的,为什么现在只能对自己人耍威风了呢?
羞愧归羞愧,投降的主意已经打定了,不打算再改了。郭廷谓聚集军队,朝南方金陵的方向大哭一场,率濠州归顺了后周。
濠州的万余守军和数万斛粮食自然也就归后周所有了。
生荣死哀
郭廷谓投降后,被拜为亳州防御使,又到山阳行宫拜见新主周世宗。周世宗给他设宴以为慰劳,赐他金带、衣服、好马和万余器皿,说:“江南将领那么多,唯有你,又断了涡口浮桥,又破了定远寨,足以报答李璟给你的俸禄了。濠州守不住也不是你的错,即使李璟自己来守,又能怎么样呢!”
郭廷谓的弟弟郭廷赞当时也在濠州任马步都校,周世宗任他为和州刺史,又命郭廷谓率濠州军攻打天长县。
毕竟是奉旨投降,打起自己的老同事来不但没有心理负担,而且还熟门熟路,一个多月后,天长县投降了。郭廷谓又被任为楼橹战棹左右厢都监。
在战场上打不过,李璟只能服软,去帝号,对后周称臣。
周世宗驾崩后,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周将昭义节度使李筠不服,宋太祖派兵镇压,郭廷谓也参与了这场战斗,战后再任知亳州。乾德二年(964年)被代还,改绛州防御使。
后来宋朝灭后蜀,乾德四年(966年)又召郭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梓州。
当时,梓州的庄宅户、车脚户都由州将管理,养鹰鹞的百姓每天都要献上雉兔,田猎的百姓每年都要交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等人惊扰乡里。
郭廷谓一到任,就将这些历史悠久的弊政全部废除。他为政恩惠仁爱,得到百姓的称赞。别看我是一位武将,其实我也能治理地方。
后来,郭廷谓被代任回朝,在都城汴京获赐宅第,不久去世。宋太祖派中使护理其丧事。
至于郭廷谓身为降将却没有遭到故主或新主任何一方的唾弃的缘故,史家已经给出了答案:
《十国春秋》论曰:
郭廷谓屡挫劲敌,力穷而降,要与败主取荣者异矣。
守江必守淮,自从失去江北,南唐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南唐灭亡是在开宝八年(975年),而郭廷谓具体的去世时间是开宝五年(972年)。
终于,不用亲眼目睹曾经奋力守护的旧主的灭亡了。
IOS系统打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