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故事]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工艺品
 
  • 葫芦瘦喜猴

  • ------------------

    --------------------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各种
    各样,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
    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
    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

    -----------------------------

    -------------------------------
    -
    ----------------------------------【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
    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
    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
    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
    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
    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
    种创意的应用。

    ----------------------------

    -----------------------------
    -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
    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
    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
    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
    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
    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
    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
    力。

    ----------------------------

    ------------------------------
    -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
    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
    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
    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
    的同义词。一种用玻璃粉、硼砂、石英等加铅、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釉状物,涂在铜质或银
    质器物的表面,可以起到防锈和装饰作用。珐琅制品景泰蓝是我国特产的手工艺品之一。

    -----------

    -----------

    -----------------------------------【琉璃】------------------------------------

    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
    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
    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
    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琉璃,又称流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
    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

    ------------------------------

    -------------------------------
    -
    ----------------------------------【玻璃】-------------------------------------

    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
    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
    是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玻璃在古代也称琉璃。琉璃
    是一种透明、强度及硬度颇高,不透气的物料。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也不会与生
    物起作用,故此用途非常广泛。玻璃一般不溶于酸(例外: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生成SiF4,从
    而导致玻璃的腐蚀);但溶于强碱,例如氢氧化铯。玻璃是一种非晶形过冷液体。融解的玻
    璃迅速冷却,各分子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而形成玻璃。玻璃在古代又指一种天然玉
    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

    --------------------------
    -
    ----------------------------------【结艺】-------------------------------------

    中国结艺起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手工艺装饰品及
    服装上的配饰,它不仅促进了盘扣的美观化、多样化,而且在服装、服饰以及居室的设计与
    点缀上也已经逐渐趋于形象化、美观化。 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在配件的搭配上,与台湾
    交趾陶、古法琉璃、水晶、天珠等现代流行配件进行完美结合,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诠
    释出古老结艺的现代之美;在线材的选择上,高贵上乘的国内外最新线材,如皮绳、芊绵
    线、蜡绳、棉线、钢丝线,都有其灵活发挥的空间,为传统结艺注入了新派的潮流元素;在
    色彩的运用上,打破传统红的束缚,无论是西方推崇的象征纯洁的白色,还是清新的绿色,
    或是绚丽的五彩渐变色,都有着惊艳的效果呈现,使中国结不仅仅停留在大红挂饰这样单调
    的印象中;在编结设计上,大胆创新,糅合了传统结艺和西洋时尚编结的方法,在承接传统
    的同时,又融入现代元素开发出新的形态,让人们体昧到,原来中国结可以如此多姿多彩!

    ------------------------

    ----------------------------
    -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
    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
    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
    料。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
    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

    ------------------------------
    -
    ----------------------------------【铜器】-------------------------------------

    铜器,青铜器的简称,也泛称各种铜器。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
    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
    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
    期。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
    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
    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
    生的史书”。

    ------------------------

    -------------------------
    -
    ----------------------------------【玉器】------------------------------------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
    玉或古玉器。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镯、各玉发夹、翡翠挂
    件、套装饰品、各玉戒指、金镶玉品、各玉腰带等琳琅满目,除岫玉、玛瑙、密玉等玉料
    外,还采用翡翠、青金、鸡肝石、孔雀石、东林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等玉石
    原料。规格款式不断翻新,单珠串就有平串、宝塔串、花色串、异形串、随形串等等。这些
    珠宝玉饰通过精心的配带,会给人们的生活、衣饰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

    ------------------------------
    -
    ----------------------------------【金器】-------------------------------------

    黄金,化学元素符号Au,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金属中最稀有、最
    珍贵的金属之一。对于黄金艺术品本身来说,黄金只是一种传播文化的载体,藏品本身的内
    涵、创意、工艺才是最大因素。一般来讲,黄金的保存相对较容易,但是,如果保存不善也
    会导致划痕、污点、甚至损坏,这样会影响“品相”。收藏品的“品相”对价格影响非常
    大,所以,要养成一些专业习惯。要佩带质地细密的手套轻拿藏品,不要直接将皮肤接触藏
    品。不要将藏品在阳光下暴晒,切忌接触硫酸、醋等腐蚀性液体。保存条件以阴凉干燥为
    宜,贵重藏品单独保存。

    ------------------------

    -------------------------
    -
    ----------------------------------【银器】-------------------------------------

    除了银质货币外,银制的日用器物被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普遍使用。人们生活中
    使用的贵金属,银器是最普遍、也是最多的,它不仅可以制作成生活用品,还可以用来装饰
    器物或者服饰用品。直到十九世纪以后,银器开始成为一种商品,但也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
    才用得起。现在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湛,使用权也早已不再被贵族所独揽,可是银器在
    多数人的心目中,依然是比较贵重的选择。

    ----------------------------

    ------------------------------
    -
    ----------------------------------【珍珠】-------------------------------------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
    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而成的。根据地质学和
    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
    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
    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藏传佛教中的七宝则为红玉髓、蜜蜡、
    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所以可以作为七宝之圣物的东西有十多
    种。佛教七宝蓄纳了佛家净土的光明与智慧,其蕴育着深刻的内涵,使之成为珠宝中的灵
    物。

    -----------------------------

    ------------------------------
    -
    ----------------------------------【牙雕】-------------------------------------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很自然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
    象牙自牙头开始,有一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如果我们把象牙尖
    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糟心。以太阳心最好,芝
    麻心次之,糟心最差,也比较少。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
    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人”字形和网状形。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
    门民间工艺美术。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
    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
    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

    ------------------------------
    -
    ----------------------------------【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
    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
    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
    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
    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
    化。

    -----------------------

    -------------------------
    -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
    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
    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
    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
    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
    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

    --------------------------------
    -----------------------------------【竹雕】------------------------------------

    竹雕,也称竹刻。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
    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
    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
    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
    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 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 史上
    独树一帜。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而且存世的
    竹雕制品也很少,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两代的传世品。明清时期的竹雕制品,雕刻技艺的精
    湛,早已超越了前代。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
    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
    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
    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

    ----------------------------
    ---------------------------------【草编】-------------------------------------

    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
    作,故草编工艺在我国民间十分普及。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
    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目前可见的中国最早的草编遗
    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令据《礼记》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
    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
    草编制的斗笠。 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
    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
    编制的蒲帆。长江流域地区的草编原料多用野生的黄草、苏草、席草(水毛花)、金丝草、
    蒲草、龙须草、马蔺草、蒯草、荐草、竹壳、箬壳等,也有用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草为原料
    的。适于草编的用草,草茎光滑,节少,质细而柔韧,有较强的拉力和耐折性;采割来的草
    料先要挑选,梳理整齐,进行初加工后,方可编制。长江流域的草编以草席、草鞋和其它日
    用品类最具特色,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其中浙江为中国的草编生产
    基地,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已远销国外。

    ----------------------

    ----------------------
    -
    ----------------------------------【柳编】-------------------------------------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用柳条编织的篮、筐。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
    漆,称为杯棬。唐代,沧州(今河北沧州和山东宁津以北地区)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们
    取杞柳的细条,“火逼令柔曲,作箱箧”。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传统的柳编品种主要
    有衣箱、笸箩、簸箕等。1960年以来,中国柳编工艺品开始出口,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柳条
    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
    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
    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
    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
    有”。这是因为这种工艺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北方用于编筐编篓的主要原料有柳枝、柽柳
    枝、桑条、荆条、紫穗槐条等多种,在盐碱地和沼泽地都有出产。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
    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知道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
    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

    --------------------

    ---------------------
    -
    ---------------------------------【吹糖人】------------------------------------

  •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
    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
    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据说是麦芽糖溶化所得)。木架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很多小插孔,
    为的是插放糖人。这玩艺儿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欢,见着就走不动
    了,不是缠着大人要买,就是跑回家去要钱,实在没钱的也不肯离去,眼巴巴地盯着这些糖
    人。有的小孩图快,就付钱买一个现成的;有的则指定形状要求现做。这时,小贩就用小铲
    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
    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
    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糖人有各种形状,什么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等,
    最惹孩子喜爱的是孙猴。孙猴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
    小孔,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接着,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
    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糖人孙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吃掉。这套玩艺儿称为猴拉稀,
    最受孩子们欢迎,不过价格要比其他糖人贵一些。

    ----------------------

    -------------------------
    -
    ---------------------------------【泥塑】--------------------------------------

  •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
    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
    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
    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
    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
    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
    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
    “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
    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
    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
    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

    ----------------------------

  • ---------------------------------【布玩具】------------------------------------

  • 布玩具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很早以前,广大乡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
    活用品,来美化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来,这种民间工艺逐渐商品化,畅销国内
    外。布玩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是一个受各国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布玩具品类繁
    多,工艺精巧。它将形、色、情、意、融为一体,构思新奇,夸张合理,具有对比鲜明、造
    型生动逼真等特点。它是用彩色丝绸、绢缎、绒布、皮毛、彩线、金银线、空心珠等,经过
    复杂细致的手工劳动,精心缝制而成。每逢端午节到来之前,妇女们绣制装有中药、香料的
    荷包,馈赠亲友,佩带在身,以除蛟、蝎、蜈蚣、跳蚤等害虫,不受其害。平日有的把制成
    的虎头、扫帚、簸箕、黄瓜、葫芦等连成一串,叫“虎头串”,挂在身上,象征虎镇百兽,
    鬼怪不敢侵身,“苕帚”“簸箕”用来妇除邪恶和疾病。有的缝绣虎头帽、猫头鞋,把胖娃
    娃打扮得威武漂亮,寓意消灾避难,健康成长。新媳妇在婚后三日走娘家,回来时,往往把
    自己亲手制作的眼镜盒、烟荷包、针线扎等分别赠送给公公、婆婆、丈夫和小姑等,既显示
    自己的慧心巧手,又表达对公婆的孝敬,对小姑的情谊和对丈夫的爱。后来这种礼仪交往、
    装饰生活和寄托心思的民间工艺品,逐渐变成商品,出现了专门的手工艺人,并且常年制
    作,祖辈留传。现在已经纳入了工艺研究所的研究行列,并创作出大量的新产品。

  • -----------------------------

    -----------------------------
    -
    ----------------------------------【刺绣】------------------------------------

  •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
    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
    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
    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
    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
    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
    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
    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
    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
    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
    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
    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
    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
    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
    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 ------------------------------

    --------------------------------
    -
    ----------------------------------【皮影】-------------------------------------

  •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
    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
    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
    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
    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
    一。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
    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
    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
    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受到外在环境
    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元代时,皮影戏
    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
    国影灯”。其制作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
    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
    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
    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
    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
    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
    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
    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
    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
    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
    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

    ------------------------------
    -
    -----------------------------------【紫砂】------------------------------------

  • 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
    强度较大,颗粒细小, 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与紫砂器胎质
    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
    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风采取胜。其器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紫砂器的泥
    色有多种,除去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紫砂
    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
    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紫砂陶
    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
    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据不完全统计,依据实物可
    考,从明正德(公元1506年)开始,至清宣统(公元1911年)止,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瓷
    设计、创作的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不下九十余人。这种情况,各代相延,因此,紫砂陶
    从形、质、色、神、气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儒雅风韵。紫砂器是极其珍贵的,有“价埒黄
    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土一丸”之说。在宜兴紫砂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
    壶,而紫砂茶壶的兴盛与饮茶风尚的盛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

    -------------------------------
    -
    ----------------------------------【印纽】------------------------------------

  • 古人印玺随身携带;或佩于腰,或系于臂,因而就在印章顶部钻个圆孔,用绳子将它穿系起
    来。或者随其所好,在印顶刻上简单的形象,作为装饰,于是就产生了“印纽”。许慎《说
    丈解字》说:“纽,印鼻也。”最初印纽的形式非常简略,有的只在各种形状的印顶穿个圆
    洞。以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利用印纽的不同兽形来显示职位官阶,以别尊卑。秦汉六朝以
    来,官印多用纽制。有螭、龟、天禄、辟邪、虎、狮、象、驼、豸、羊、兔、凫、蟾、蛇
    等。按规定皇帝、皇后的玉玺才能“纽用螭虎”,其他各层官员的纽制,据应劭《汉竹仪》
    所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纽;列侯,黄金印,龟纽;丞相、太尉等,黄金印,龟纽;二
    千石,银印,龟纽;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纽,等等。至于民间
    私印,却不受这种官印纽制的束缚,根据个人爱好,雕刻多种多样的印纽形式。古代的官
    员,“尤以官阶的不同,所以雕着龙、虎、龟等形以为标志”(郑逸梅《刻纽后起之秀杨忠
    明》)。以后,纽的形制逐渐丰富,有各种动物的,如狮、豹、象、猴、鸡、鼠等等,有山
    水、花鸟、楼台亭阁的,纽成为一个独特的审美对象。

  • -----------------------------

    ------------------------------
    -
    ---------------------------------【景泰蓝】------------------------------------

  • 景泰蓝,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
    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
    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
    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作景
    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
    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
    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
    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的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
    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

  • ----------------------------

    ------------------------------
    -
    ----------------------------------【灯彩】-------------------------------------

  • 灯彩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中山靖王墓出土地长信宫灯,其造型及结构的科学性方面都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充分显示了我国制灯艺人的聪明才智。天津人过年过节时对灯彩的需求量
    相当大。《津门杂记》记载:灯节期间,天津通衢张灯结彩,燃放花炬,遍地歌舞”。按照
    天津旧俗,正月十四到十七,天津市内各街道、商号、住宅都要张灯五日。入夜,各家各户
    挂在壁上之灯、悬于门前之灯以及游人之灯……五花八门,火树银花,如入不夜之城。过
    去,讲天津“尚奢华”,实际是富商巨贾们争奇斗富,灯节期间悬挂的灯彩也成为他们炫耀
    自己富有的机会。许多灯都能别出心裁,灯上的画,或请名师手绘,或书写颇具新意大灯
    谜,往往令人目不暇接。灯节使天津制灯高手有一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就连风筝大师魏元泰
    也做过灯,他的走马灯,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众多制灯高手中,王继昌被人誉为“灯
    笼王”。王继昌(1893~1964),河北省胜芳人,其父王玉树是一位既朴实又聪明的农民,喜
    欢制作灯彩。每逢冬闲时,王玉树就到制灯艺人处学习制灯技艺。经过刻苦研究,他制作的
    荷花灯、鲤鱼灯等颇受欢迎,被誉为当地的“灯笼王”,从此开始以制灯为生。20世纪20年
    代,移居天津,王继昌继承了父亲的制灯技艺,并注意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
    性。他制作的鸭灯、鸡灯、兔灯、鱼灯皆能栩栩如生,并出国参加过国际灯展。王继昌也因
    此在天津赢得了“灯笼王”的称号。现在,王继昌之子王金芳、王德芳及其孙王晓明继承了
    他的技艺,活跃在天津民间艺术舞台上。

  • ------------------------------

    --------------------------------
    -
    ----------------------------------【砚石】-------------------------------------

  • 砚是研墨和掭笔的用具,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好砚发墨好,不伤笔。砚石即制砚之石。
    好砚须好石,加上精工制作,便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对砚的欣赏除欣赏砚石本身
    外,更多地集中在制作上。石美,形更要美,再配以雕刻、镌画、铭文、钤印和命名等手法
    使之成为和谐完美的一体,方可称得上美砚。

    ----------------------------

    -----------------------------
    -
    -----------------------------------【风筝】------------------------------------

  •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
    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红楼梦》作者曹雪
    芹也是一位风筝制作大师。风筝又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
    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
    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
    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
    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当
    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
    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长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在一些国家的博
    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
    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
    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有着重要的
    作用。

  • ---------------------------

    -----------------------------

  • ----------------------------------【年画】-------------------------------------

  •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
    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
    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
    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
    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
    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
    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
    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
    气息。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
    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
    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年画画面线
    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
    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
    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
    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
    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
    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
    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
    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
    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
    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
    亦在欢迎之列。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
    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
    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
    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
    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
    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

    --------------------
    -
    -----------------------------------【书画】------------------------------------

  • 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 也称字画。书,即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但不是一般人写的
    字,一般写字,只求正确无讹,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即可。倘若图书馆和博物馆把一般人写
    的字收藏起来,没有这个必要。图书馆和博物馆要保存的是字中的珍品。历史上有名的书法
    家写的真迹,在写字技巧上有很多创造或独具一格的,我们称之为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价值
    很高的,才有资格进入图书馆和博物馆。我国的书法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伴
    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宝贵遗产,今天图书馆和博物馆保存它,鉴别它,其目的是使来者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份
    遗产,以期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创造出更新的艺术风格,尽快地在书法艺术园地里开放出
    更多更美好的花朵,焕发出它的绚丽的青春。

  • ---------------------------

    --------------------------

  • ------------------------------------【石雕】-----------------------------------

  • 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
    口的香港、澳门、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
    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最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
    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
    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
    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
    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最
    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中出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
    及两件青玉圆雕舞女、l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龙虎并体玉带钩,
    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
    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在南
    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
    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 ------------------------------

    -------------------------------
    -
    -----------------------------------【云锦】------------------------------------

  • 南京云锦是至善至臻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吴村梅有一句诗就是用来描写南京云锦
    的:“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
    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
    “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
    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
    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
    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
    并誉为 “二大名锦”)。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
    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
    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袁可立子)宪副》:
    “大人每称之曰:'计部叹巧妇之炊,冏寺羡空群之顾,首山无庚癸之诺,埛野多云锦之
    胯。’”南京云锦是一种始于元而盛于明清的丝织工艺品,它历史悠久,纹样精美,配色典
    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对于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我们仅限于
    原生态的继承和保护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让云锦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对其进
    行改革和创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