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的南极会议,我国代表被请出会场,代表含泪立誓如今全成真
地球上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总称为大洲,全球一共分为七个大洲,就像是美丽的七巧板。按面积大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大洲一般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其中的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原因无他,气候极度酷寒,整个大陆只有百分之二的地方无常年冰雪覆盖。
而其他地方大多被冰川覆盖,气温最低的时候达-89.2℃,因此也有白色荒漠之称。这样一个地方虽没有人定居,却是科学考察的好场所,当然它也受到全人类的一致保护。1959年12月1日,众多国家便建立了南极条约,承认南极洲永远继续专用于和平目的和不成为国际纠纷的场所或对象。
同时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以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这是为了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加入南极条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义是重大的。中国最初并没有加入,1983年才正式加入,不过南极条约还分成两种。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却没有表权决和决策权。
因着没有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所以中国被归为缔约国,这两者的区别很大。就拿同年九月召开的南极会议来说,刚加入不久的中国也派出了代表团,其中包括郭琨在内三人。每当会议进行到实质内容或议程表决的时候,会议主席就会宣布让缔约国去外边喝咖啡,事后表决的结果也不会告知缔约国。
显然缔约国是被排挤在外的,对于郭琨等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他当时便热泪盈眶的表示,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南极考察站,就绝不踏足这样的会议。不过这次会议有个好处就是,令我们意识到了国力和科研上的差距,并下定决心追赶这种差距。第二年二月,中科院一次召开的会议上,便有三十二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主题建议建立南极洲考察站。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考察站存在的意义便是为考察人员提供衣食住行一类后勤保障,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这其中的建立过程很复杂,选址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但任何事,只要有了决心,那都不是事儿。中国首次南极建站的工作虽然紧张,却很有序的展开,每项都再三确定后落实。
在众多人员的不懈努力下,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落成。这一举动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兑现了当年郭琨含泪许下的誓言,而长城站落成距离首次参加南极会议才过去了两年。这仅仅是个开始,从建成到现在的35年时间中,长城站经过了四次扩建,已经能供20人在冬季越冬考察。
除首建的长城站外,中国还有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最后一个泰山站建于2014年。它名字的寓意是坚实、稳固、国泰民安,同时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含义,当年的差距在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一步一步拉近。各国也无法否认中国对探索南极做出的贡献,南极会议上,中国的声音再也不会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