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基地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成立
抓住合作共建契机,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意识障碍病人中的应用,造福更多患者。7月16日下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基地暨医院脑复苏中心揭牌仪式在医院多功能会议厅顺利举行。
▲ 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金晶教授团队,医院党支部兼总经理朱敏、院长项耀钧等院领导,神经外科6B病区主任潘仁龙等共同为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基地及医院脑复苏中心揭牌。相关科室负责人、骨干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副院长郭俊艳主持会议。
▲ 朱敏书记对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发展提出美好期待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朱敏发表重要讲话,表示脑复苏学科是医院的立院之本,并历数了医院多年救治的脑复苏典型病患,如救母小英雄“小王艳”、“浙江好人”郑昌根、“电大好院长”郑元齐等。朱敏书记介绍,以潘仁龙主任为代表的医院专家教授,不断摸索脑促醒治疗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以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电生理等多科学协作,脊髓刺激、高压氧、亚低温治疗等多手段结合的治疗特色。
朱敏书记结合国内外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重点分享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帮助下,突破身体极限继续为人类科研作出巨大贡献的事例,感慨这应该算是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的里程碑式案例。他指出,脑机接口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是未来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他说,创新赋能发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进行升华,医院与金晶教授团队合作可谓正逢其时,希望双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意识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更大的价值,服务患者。
▲ 项耀钧院长预祝双方合作圆满成功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项耀钧院长致辞。项院长指出,现代医学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给脑科领域注入了崭新的活力,特别是脑机接口技术给很多疑难病人——如昏迷病人、严重肢残病人等带来了希望。金晶教授团队在脑机接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了很多国家级的课题,取得诸多成果。将成果落地,造福患者,需要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实践。项院长表示,金晶教授团队擅长基础研究,而医院擅长临床工作,双方的合作,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给医院脑复苏(或称脑促醒)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项院长说,脑促醒是复杂性工作,脑机接口技术为其提供了新的手段,为医院新技术的开展、人才的培养、学科建设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双方携手共进、合作共赢,逐步扩大交流与合作应用,为真正需要脑复苏/脑促醒患者提供科学、有效,可靠的治疗,让患者获益。
▲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金晶教授介绍项目情况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金晶教授介绍项目情况。20 世纪 70 年代,Vidal 等最早开始了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经过50多年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日趋成熟,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把人工智能列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发展方向,脑机接口技术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晶教授团队着手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项目的研究及应用,例如,患病半年的后遗症患者,传统康复方法效果甚微,提出基于脑机接口“人在回路”的康复方法,有效加快康复速度,已临床应用于中国、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的脑卒中病人;针对“渐冻人”、脑损伤等昏迷病人难交流、难评估和难治疗等问题,设计信息交互、意识评估和认知意识训练系统,帮助医生评估病人意识状态和提升认知意识水平,已于临床应用100余位脑损伤病人等。
项目部分研究成果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成果获奥地利国家创新提名奖,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和欧盟CE认证等。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相关项目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领衔团队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并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脑电信息处理赛题),2020年世界机器人大会BCI脑控机器人竞赛技术赛一等奖、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前三),2019年第三届中国脑机接口大赛技术赛一等奖(三种算法综合),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BCI脑控类赛事2项、第一名及全国总冠军(全能第一名),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BCI脑控类赛事全国二等奖等。金晶教授表示,希望团队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患者,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 神经外科6B病区主任潘仁龙介绍医院脑促醒临床病例开展情况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主任潘仁龙介绍医院脑促醒临床病例开展情况。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致力于重症脑部患者的促醒工作,依托医院脑专科资源优势,2016年开始启动项目,得益于脑机接口评估系统,在昏迷患者促醒,特别是“植物人”患者的促醒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医院应用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技术(SCS)对“植物人”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后,其促醒率明显得以提高。近几年成功开展9例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手术,其中3例封闭气管,4例意识清醒,2例昏迷病人恢复到浅意识状态,目前康复中。
潘主任强调,昏迷患者尤其是“植物人”患者,必须在最佳治疗时间窗内进行促醒治疗。脑机接口技术对手术前、后促醒病人检测获得良好的评估价值。脑机接口病人执行两分值任务的识别准确率达到50%,其体温正常,身体无炎症反应,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就要及时进行“脊髓神经电刺激置入术”治疗,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患者越不利。潘主任对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表示做好项目,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是他及团队的本职工作和奋斗目标。他勉励患者家属要相信科学,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