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VS精耕细作,找到结合点,大基地照样种出好葡萄
曾经一位网友问我:“贾老师,种葡萄正常情况下一亩地能挣多少钱”?
我告诉他每亩纯收入2万就很好,设施先进,精耕细作的会多赚一点。
这位网友说:“我种200亩,不就每年四五百万了?规模大,有品牌,应该更好卖吧”!
我愕然了,说实话这几年走了很多葡萄园,凡是优质葡萄产区大都习惯了精耕细作,凡是新产区大都具备一定的规模,规模化的园子赚钱的真的不多,当葡萄规模化生产后,原有的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会受制于人工,这似乎很难弥补。
大园区越来越多,葡萄设施越来越高端,要想省工省力的种出好葡萄离不开机械化,也离不开智能化,11.14号,恰逢周末,我参加了2020年“中国国际农机展”。
第一、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一款打药机,两个雾炮筒可以自由旋转,喷药均匀无死角,力量可调控,当雾炮角度固定或者旋转幅度固定后,可以针对固定部位喷施。机器的宽度1.2米,药桶能装200斤水,和普通的打药机差不多。
厂家告诉我,这不仅是打药机,还是一款自走式田园管理机,把药桶换成肥料舱,就成了施肥机。
如果换成摄像头,就成了多角度拍摄机,病虫害监控和智能判断就可以和未来的农业物联网和远程管理对接,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文章后面会提到。
第二、坐在地头施肥。
这是一款自走式开沟施肥机,宽度一米,开沟深度20--40可调,肥料舱200斤。
以前是人工开沟,手扶车头开沟,还要往地里拉肥或者小车推肥,这款机器是遥控的,履带能让机器爬20度的坡,我们坐在地头就可以给葡萄施肥。
第三、边剪枝,边粉碎,边还田。
规模化基地必须配合修剪简单的架型,目前的V型架修剪就非常简单,这款秸秆粉碎机携带着气压剪子,可以边剪枝,边粉碎,边还田。
觉得用不上的大都是矮化篱架栽培,修剪需要思考和判断,而V型架或者水平棚架配合成花技巧,修剪剪简单得多,完全可以做到边修剪边粉碎和还田。
第四、智能化浇水施肥
滴管和渗灌早就不是什么新鲜技术,目前优质的葡萄产区滴管普及率接近100%,而渗灌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使用。
规模化种植葡萄可以在滴管和渗灌的基础上,加智能感应系统,不仅能检测土壤温度和湿度,还可以监测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智能施肥不再是口号,也许就在我们身边。
无论天气,湿度,病虫害,地温,还是营养供应,都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有的厂家就瞅准了这个商机,开发了抗颠簸,夹的结实的各种大小的支架,无论拖拉机还是手扶车,都可以携带手机或者平板。
这可不是为了玩, 手机和平板上可以通过蓝牙接收到各项监测数据。
农业的智能化,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农业,很多朋友认为离我们很远,其实这些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咱们举个例子:
1.如果葡萄园出现病害,在田间管理时摄像头会捕捉到病害的图片,并自动上传到平台。
2.平台收到照片后,会自动和数据库里的精选病虫害照片对比,并自动判断出是什么病。
3.数据库里还有十几套防治方案,系统会自动筛选出抗性最小的方案,并推荐给你。
4.疑难杂症不是没有,可以传给专家或者技术员,针对性地解决。
这样的管理方式成本不低,但适合基地,他的好处就是把常规管理交给系统,交给平台,专家和技术员只处理疑难杂症就可以了。误差不会没有,但准确度绝对比自己做判断更高,这样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管理更多的园子。
如果还觉得难以理解,我们再打个比方,农业的大数据就像点钞机,自动识别真钞票,把看不准地筛选出来,人工只需要看看机器不认可的钞票是真是假就可以了,效率远高于人工点钞。
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潜入我们身边,你可以无视甚至抗拒,但你也会不经意间接受和使用,并慢慢成为习惯。
从掏钱买东西到扫码支付;从电话询问病害,到微信群发病叶;从托关系找技术老师,到网上付费听课,科技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不难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