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灵魂男主”这个词是小诗妹自创的,因为此君在小说中并未正面出场,存在感却非常强烈,可以说,他的精神从始至终贯穿这部作品,是郭靖成长当中的指航灯。
他就是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若单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摘出来,就是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可若放在整首词里来看,就能感受到岳飞心里的那种急迫感:让我去打仗吧,趁着我还年轻,还能率领这支常胜的军队,为大宋撑起半壁江山!《满江红》这个词牌,来源说法不一,人们一般认为“满江红”是指同名水草,或者来源于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但现在能查到的第一个填词的人是柳永,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是柳永创造(至少是改良)的词牌。“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柳永笔下的《满江红》写的是羁旅之苦,倒也符合“满江红”这种水草漂泊无依的特点,但自从岳飞写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后,人们一提到《满江红》,首先想到的是满江的血水。
那也许是建炎南渡时,瓜州渡口的残阳和尸山,也许是岳家军南征北战,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长江天险……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满江红》这首词呢?不仅因为它的作者是名人岳飞,更因为词中所表达的那种悲壮的情绪,最能扣人心弦。是的,悲壮,不仅因为它波澜壮阔的文字与情感,更因为它以悲剧收场的结局——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岳飞被禁止动兵,他在军帐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写下了另一首名篇: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的基调与《满江红》截然相反,它很安静,很无奈。如果说《满江红》是愤懑的嘶吼,《小重山》就是无声的叹息。岳飞爱大宋爱得深沉,可大宋却不需要他这样的爱,于是,也不需要他的存在。绍兴九年(1139),宋金和议取得重大进展,宋高宗赵构非常得意,大肆封赏群臣,岳飞却坚定地表示“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继续厉兵秣马,等待与金人一战。如果把这件事变换一下时间地点,比如说放到今日的职场,那就是——公司要跟(曾经有仇的)大集团合作了,所有人都在庆祝,只有一小部分员工认为这种合作是“与虎谋皮”,但是没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的反抗,会被看做是“没眼力见”的行为。
而金人也极为忌惮岳飞这个不世出的战神,因为有了共同的眼中钉,秦桧很快就与金人定下了那个著名的肮脏交易。
绍兴十年(1140),岳飞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终点,朱仙镇一场大捷之后,被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绍兴十一年腊月(公元入1142年),确切地说,是除夕那日,岳飞和儿子岳云、爱将张宪被处死。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正式达成,宋徽宗赵佶的灵柩被送还。“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赵佶终于回家了,可是汴京早成前朝旧事,人们也只能靠着一卷《清明上河图》和一部《东京梦华录》(绍兴十七年成书)来追忆当年的繁华,哪里又是真正的家呢?赵佶在五国城受尽金人折辱,他的臣子在为他辗转奔波,而他的亲人却只把他当做巩固地位的筹码,这又怨得着谁呢?后世悼念岳飞的诗作连篇累牍,明代大学者邱浚写得非常辛辣:
我闻岳王之坟西湖上,至今树枝尚南向。
草木犹知表荩臣,君王乃尔崇奸相。
青衣行酒谁家亲,十年血战为谁人。
忠勋翻见遭杀戮,胡儿未必能亡秦。
呜呼!臣飞死,臣浚喜,臣俊无言世忠靡。
桧书夜报四太子,臣构再拜从此始。
岳飞死后,宋朝就向金俯首称臣,是真正的“称臣”——赵构对着别人可以称孤道寡,但给完颜宗弼(金兀术)写信的时候,落款是“臣构再拜”。不过,金国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待机时间”还不如南宋长。就像宋辽“相爱相杀”多年后,辽国先一步被金国所灭那样,金国和南宋对峙多年之后,也会先一步灭亡在蒙古的铁骑之下。
他们也想不到,即使岳飞死了,宋帝俯首称臣了,他们也无法从此高枕无忧。在不久的将来,还有辛弃疾,还有虞允文,还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不死不休。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